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1篇
  免费   426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300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61篇
  985篇
综合类   1604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68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330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5篇
  1970年   4篇
  1969年   3篇
  1967年   5篇
  1966年   5篇
  1965年   3篇
  194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沙珠玉治沙试验林场内人工植被恢复的长期定位监测试验为基础,将不同林龄(3、12、21、30、42 a和51 a)的人工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林地作为研究对象,把农田和沙丘作为对照,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柠条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了人工柠条林对沙地的恢复改良效果、高寒沙地恢复需要的时间和柠条的可开发利用潜力。结果表明:随着柠条林龄的增加,土壤质地得到显著改善,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农田0~5 cm层土壤理化性状相比,30年生柠条林地的表层土壤已恢复至农田水平,土壤有机质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改良效果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30~42年生柠条林的粗蛋白总量达到最高,结合沙地土壤恢复状况,建议在超过30年生的柠条林区实施平茬措施,进行适度开发利用,提高其生态经济价值,以促进高寒沙区绿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2.
百里杜鹃森林公园杜鹃盛开期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百里杜鹃森林公园杜鹃盛开期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征,选择3月下旬晴朗天,对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普底景区空旷地、林内游憩地、林缘游憩地3类游憩地8个监测点的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PM1.0)浓度、气象因子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研究了园内大气颗粒物浓度日变化规律、不同类型游憩地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规律及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与气候因子、游客游览行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园内大粒径大气颗粒物(TSP、PM10)浓度日变化规律均为上午和傍晚高中午低,呈“双峰单谷”的“U”字型、“V”字型;小粒径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浓度呈现出早高,午后傍晚低的“L”字形;2)园内8个监测点4种粒径颗粒物日均浓度皆低于Ⅰ级标准,空气质量优;3)园内大气颗粒物浓度从低到高的游憩地类型依次为空旷地、林内游憩地和林缘游憩地,此现象与游客游览行为密切相关;4)数据显示在大气颗粒物浓度低于Ⅰ级标准时,影响大气颗粒物的环境因子有:最大风速、平均风速、温度、风寒、相对湿度、热力指数、露点温度和湿球温度。  相似文献   
993.
基于MODIS的陕西省叶面积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面积指数(LAI)作为表征植被冠层的重要参数,在定量分析陆地生态系统能量交换中具重要意义。利用MODIS叶面积指数产品,结合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对2001-2014年陕西省LAI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陕西省LAI最大值平均总体呈波动中上升趋势,年内变化呈现明显的季节差异。2)陕北地区LAI上升趋势明显,年际波动较大,渭北塬区以及陕南东部部分区域LAI呈上升趋势,但年际间变化不大,其他区域LAI年际间变化趋势和波动均不明显。3)陕西省范围内典型植被类型LAI最大值平均年际变化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年内变化曲线各不相同。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生态工程是陕西省LAI上升的主要原因,气候因素是LAI产生波动的直接原因。反映了陕西省植被群体结构空间分布以及变化特征,为进一步陆地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994.
以木屑、棉籽壳、玉米芯及麦草为基质材料,采用单纯形格子试验设计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基质对平菇菌丝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和投入产出比的影响,优化平菇栽培配方。结果表明,4种原料对菌丝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和投入产出比的影响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棉籽壳和玉米芯互作与平菇生物学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具显著正效应。获得优化的栽培基质配方为棉籽壳53%、玉米芯34%、麸皮10%、石灰2%及石膏1%。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配方的增产效果显著,较目前普遍应用的纯棉籽壳配方平均增产25.14%。  相似文献   
995.
以柔毛齿叶睡莲休眠茎为材料,分别采用水培法和泥栽法对其进行繁殖,并研究不同容器规格、施肥频率对其生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培法可大幅度提高其繁殖系数,成苗数是泥栽法的5.2倍;盆栽容器规格、施肥频率对植株生长势具有显著影响,较大规格容器中植株生长势较好,不同处理的施肥频率均对植株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幼苗期宜选择15 cm口径大小的容器栽植,成年期宜选择30 cm以上容器;施肥频率以每30 d 1次为宜。  相似文献   
996.
无射线结构是部分植物木质部的显著特征,无射线结构特征可分为永久性无射线或暂时性无射线。对于暂时性无射线结构重新分化射线组织的机制尚不清楚。在射线组织的径向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射线组织贮藏物质的径向变异和季节动态等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存在不一致的结论。未来对射线组织的精确分离将使单独研究射线组织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射线组织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成为可能,进而揭示木质部射线组织结构形成与功能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响应。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明确温度对杜仲梦尼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恒温饲养方法,设置 18、22、26、28℃和30℃ 5 个温度处理,研究温度对杜仲梦尼夜蛾各虫态发育历期、头宽、体长、体重及取食量和排粪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杜仲梦尼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其世代发育历期在30℃时最短,为17 d;该虫完成1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0.72℃和670.37日·度;随温度的变化,同龄幼虫的头宽、体长及体重的差异性不大,但随龄期的变化,这些参数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温度和龄期对幼虫的取排量均存在显著影响,随龄期的增加,幼虫的取排量显著增多,末龄幼虫取排量达到最大,占整个取排量的70%左右。  相似文献   
998.
高智辉    王云果    张星利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6):210-213
对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病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73种森林病害为害34种寄主,杜鹃褐斑病等16种病害为莲花山新纪录。针对保护区内的森林病害提出了有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99.
以离子液体液化沙柳所得产物与有机蒙脱土(OMMT)等为原料制备PU/OMMT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红外(FT-IR)、X线衍射(XRD)、热重(TG)和扫描电镜(SEM)对PU/OMMT纳米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加入有机蒙脱土使聚氨酯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同时添加6%(质量百分数)OMMT的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和抗压性能分别提高了31.2 kPa和62.0 kPa。  相似文献   
1000.
油松林分断面积与蓄积量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地区油松林分断面积、蓄积量生长模型进行研究,为建立通用的、相容的断面积、蓄积量生长模型奠定基础。利用北京市油松一类清查数据,以Richards和Shumacher 为基础模型,通过选取不同的密度指标,分别拟合油松林分的断面积、蓄积量生长模型,并选取最优的断面积、蓄积量模型,引入哑变量,将间伐林分和未间伐林分合并建立林分断面积、蓄积量生长模型。结果表明,油松林分的断面积、蓄积的模拟效果都较好,R2分别最高达0.900 0、0.890 0,而且不同的密度指标直接影响模型的预估效果,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选用林分密度指数作为密度指标的预估效果更好;林分蓄积量生长模型选用林分断面积作为密度指标时预估效果更好,当在模型中的渐近值参数引入密度指标后,Schumacher模型对林分蓄积量的预估精度又要略优于Richards模型,通过模型的独立性检验,预测精度均在91%以上;而在最优的模型上引入哑变量后的林分断面积、蓄积量模型的R2、预测精度都比常规的模型稍高,R2均在0.900 0以上,预测精度在0.950 0以上。引入哑变量能适当的提高模型的精度,可以用来描述北京地区油松林分在不同措施下的生长变化规律,也解决了不同类型林分合并建模不相容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