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2篇
农学   14篇
  14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为了解空心莲子草在正常耕作稻田中的入侵能力与水稻对该草的抵抗能力,本文通过在秧苗移栽后的稻田中移植少量空心莲子草繁殖体,人工模拟空心莲子草入侵稻田的方法,研究了该草在稻田中的入侵生长繁殖特性及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人工移入空心莲子草后的第一个水稻生长季内,空心莲子草长势较弱,其植株克隆数与直立茎秆数从水稻分蘖前期至成熟期均无显著变化,仅株高增长极显著,但茎秆纤细柔软,部分茎秆顶端弱化,叶片弱小卷曲,出芽量很低或几乎没有新芽生长。空心莲子草对水稻分蘖、有效分蘖与株高等参数均无显著影响。空心莲子草在田埂上与稻田边缘的生长主要表现为该草的覆盖度、直立茎秆数与株高的显著增加,难以向稻田中扩散生长。研究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在耕作稻田中不能形成严重入侵态势。建议保持稻田于耕作状态,可有效防止空心莲子草的入侵。  相似文献   
42.
为了研究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入侵对土壤菌根真菌(mycorrhizal fungi, MF)群落的影响,采用嵌套PCR 技术分析了外来植物紫茎泽兰入侵生境内土著植物群落、土著植物与紫茎泽兰混生群落、紫茎泽兰单优群落中, 侵染紫茎泽兰及土著植物的MF 群落结构, 及紫茎泽兰与土著植物根围土壤中MF 群落结构。结果表明, 紫茎泽兰不同入侵进程MF 群落结构存在差异, 其中, 从土著植物群落的植物根内检测到内养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型克隆; 从土著植物与紫茎泽兰混生群落的紫茎泽兰根内也检测到内养球囊霉型克隆, 而在土著植物根内检测到1 个球囊霉属(Glomus sp 2)型克隆; 从紫茎泽兰单优群落的紫茎泽兰根内未检测到MF, 但从其根围土壤中检测到2 个球囊霉属(Glomus sp 1 和Glomus sp 2)型克隆。在土著植物与紫茎泽兰混生群落中, 从紫茎泽兰根围土壤中检测到4 个克隆型, 分别为毛舌菌阔孢(Trichoglossum hirsutum)、皂味口磨(Tricholoma saponaceum)、亚盖趋本菌(Xylobolus subpileatus)和翘鳞肉齿菌(Sarcodon imbricatus), 从土著植物根围土壤中也检测到4 个克隆型, 分别为小皮伞(Camarophyllopsis hymenocephala)、肉色香蘑(Lepista irina)、皂味口磨及亚侧耳(Panellus serotinus)型克隆; 在土著植物群落中, 从根围土壤只检测到皂味口磨型克隆。紫茎泽兰入侵改变了土著MF 群落结构, 其中在土著植物占据的土壤中以外生菌根真菌为主, 而外来植物紫茎泽兰则更多地积累了丛枝菌根真菌。文中讨论了紫茎泽兰改变入侵地土壤菌根菌群落及其可能对紫茎泽兰入侵的反馈。  相似文献   
43.
基因编辑是一种能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目标基因进行修饰的一种基因工程技术。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不断突破与发展,以CRISPR编辑系统为基础的单碱基编辑和先导编辑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关注,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成熟,已成功应用到各种动、植物以及其他生物中,为基因治疗和基因功能研究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本文主要回顾了CRISPR/Cas技术、单碱基编辑技术以及最新开发的先导编辑三项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应用,并对未来在昆虫中研究的发展和应用作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44.
烟粉虱Q型与B型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并含有许多生物型。其中,烟粉虱Q型和B型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深入的两种生物型。近20年来,烟粉虱B型传入世界各地并暴发成灾,被视为入侵性最强的生物型。相对于烟粉虱B型,烟粉虱Q型是近年来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一种新的生物型。在介绍烟粉虱Q型与B型系统发育关系以及基因交流的基础上,着重论述这两种生物型的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以期揭示烟粉虱Q型与B型的成功入侵机制,并为其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5.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促进海南国际贸易量激增、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入境旅游人数增加及物流运输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海南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从海南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安全标准、快速检测识别与监测能力、检疫处理能力、快速处置技术和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应对策略探讨,以期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6.
以紫茎泽兰为供试材料,采用生测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同时以没有处理的苗期的紫茎泽兰为对照,采用循环法和气质色谱联用技术,收集并分析了紫茎泽兰根系分泌物的组分和含量,探讨苗期紫茎泽兰不同环境条件下根系分泌物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自然条件和1000mg/kg浓度下,根系分泌物对旱稻的化感作用不明显,经蚜虫取食和农药处理的处理后,紫茎泽兰的化感作用会显著增强。GC-MS鉴定结果显示,物理损伤、农药处理和昆虫取食条件下,紫茎泽兰的根系分泌物主要化学物质种类组成相似,以酮类和酯类为主,主要化学物质含量具有差异性,主要化学物质含量的改变可能也是化感作用改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7.
植物化感物质及其释放途径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生物体产生生物活性物质即化感物质在生物体之间传递信息并导致生物体相互作用,这称为化感作用。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近年来十分活跃,化感作用物质主要来自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该文介绍了化感作用的定义、化感物质种类及化感物质释放的途径  相似文献   
48.
引诱赤眼蜂产卵的他感化合物物质源研究及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培养皿法和玻璃球法对棉叶 (幼嫩棉叶、虫伤棉叶 )和棉铃虫本身的物质源 (产出卵、剖腹卵、幼虫虫粪、雌蛾鳞片、雌蛾尾毛、雌蛾腹部末端、混合鳞片 )的提取液进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棉铃虫的雌蛾腹部鳞片的正己烷提取液及棉铃虫产出卵的水洗液对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有较强的引诱和产卵刺激作用 ,其它物质的提取液效果不明显。轨迹法测定结果进一步表明 ,螟黄赤眼蜂在用棉铃虫卵水洗液和棉铃虫雌蛾腹部鳞片正己烷提取液处理的区域内有明显的刺探行为 ,并且滞留时间也明显比对照区长。米蛾卵寄生率法测定结果显示 ,棉铃虫雌蛾腹部鳞片正己烷提取液浓度为 1 .7mg/ml时 ,对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的引诱作用均达到最强 ,寄生率分别为 82 .5%和 60 .9% ,而对照寄生率分别为 1 8.0 %和 2 8.3% ;提取液浓度过高或过低引诱作用都不明显。螟黄赤眼蜂对用蒸馏水洗过的新鲜棉铃虫卵和未洗过的虫卵在寄生率上差异极显著 ,前者的寄生率为 43.5% ,后者的寄生率仅为 1 3.3%。  相似文献   
49.
为明确胡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 Oudermans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的控害潜能,在(26±1)℃、相对湿度65%±5%、光周期16L:8D条件下,研究了各螨态胡瓜新小绥螨对不同发育阶段烟粉虱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胡瓜新小绥螨幼螨期较短,不取食烟粉虱,其他不同螨态的胡瓜新小绥螨可捕食除4龄若虫和成虫以外的其他各虫态的烟粉虱,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胡瓜新小绥螨雌成螨对烟粉虱卵的日捕食量最大(8.5粒/雌),对烟粉虱3龄若虫的日捕食量最小(2.1头/雌);雌成螨对烟粉虱卵具有较高的瞬间攻击率(0.038)和寻找效应(0.025)。研究表明,胡瓜新小绥螨对烟粉虱卵及低龄若虫的捕食能力较强,是烟粉虱发生初期的有效天敌。  相似文献   
50.
室内寄生及田间应用试验结果证明,螟黄赤眼蜂是寄生棉铃虫卵的优势蜂种,其对棉铃虫卵寄生率比松毛虫赤眼蜂高10%以上,大面积防治棉铃虫推广示范使用的蜂种应为螟黄赤眼蜂。1993年,在山东高密县、河北南皮县仅对二代棉铃虫进行了田间放蜂防治试验,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