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6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本研究以渤海为研究区域,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种类出现率(将基于渤海调查的17个主要渔业种类分为3类:Ⅰ类出现率≥70%,Ⅱ类出现率50%~70%,Ⅲ类出现率50%)和栖息水层对单种类资源量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 REE)的影响,不同调查站位数量(48和60)对定点采样与分层随机采样分析结果的影响,并优化了渤海多目标渔业资源调查的设计方案。结果显示,Ⅰ类中5种资源量REE在20%以内,Ⅱ类中3种资源量REE在30%以内,Ⅲ类中6种资源量REE在35%以内,即单种资源量评估值随种类出现率下降,相对误差变大;种类的栖息水层对种类资源量REE无明显影响。定点采样评估值随站位数量减少,精度下降(鱼类、虾类、蟹类、头足类的资源量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REE分别增加了1.1%、2.5%、8.4%、4.4%和3.3%);分层随机采样可弥补站位数减少带来的精度下降,如站位数为48的分层随机采样获得的鱼类资源量指数评估精度(REE为4.6%)高于站位数为60的定点采样的精度(REE为7.7%),有助于减少调查成本和保护资源量低的种类。然而,每种采样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多目标最优,不同站位分配方案影响分层随机采样的精度,按照抽样费用最优准则设置站位,可获得精确度较高的鱼类、虾类、蟹类、头足类及黄鲫(Setipinnataty)、口虾蛄(Oratosquillaoratoria)、日本枪乌贼(Loligojaponica)、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叫姑鱼(Johniusgrypotus)、泥脚隆背蟹(Carcinoplaxvestita)、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等主要种类资源量评估结果,可作为渤海多目标种类资源调查的站位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海珍品增殖的需要,进行了刺参人工鱼礁增殖实验研究。实验共分为3部分进行,即无模型礁与有模型礁的对照实验、同种材料5种形状模型礁以及两种不同材料的三角形孔洞长方体礁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各种形状的模型礁投入到养殖实验池中后对刺参的平均聚集率与不投放模型礁相比差异极显著;同为水泥制的5种模型礁投入后,圆管形模型礁对刺参的平均聚集率最高,与其他4种模型礁相比差异显著;两种不同材料的三角孔模型礁投入后对刺参的平均聚集率差异不显著,水泥制模型礁高于大理石制;利用石块投石造礁对刺参也具有一定的聚集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俊波  孙名山  万荣 《中国水产科学》2021,28(11):1489-1503
海洋生物附着一直是世界渔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 渔业装备长期整体或局部与海水接触, 生物附着会降低其使用寿命, 影响正常使用。因此, 深入研究生物附着现象, 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抑制或降低海洋生物附着, 对实现渔业装备的长效使用以及提升海洋渔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海洋生物附着的危害和附着机理以及中国沿海渔业装备生物附着情况, 并对现今世界生物附着控制技术进行了总结, 着重分析了自抛光共聚物及防生物附着涂料在海洋渔业船舶和海洋网箱系统中的应用, 为今后生物附着控制技术在海洋渔业装备的应用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明确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生物学特征是进行种群资源评估并依此制定和实施养护管理措施的重要前提。为掌握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东太平洋大眼金枪鱼种群特征, 本研究利用 2013—2019 年执行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资源探捕调查期间采集的大眼金枪鱼渔获数据, 对东太平洋南、北部海域大眼金枪鱼的叉长、净重、摄食等级、性腺成熟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 (1)北部海域大眼金枪鱼的叉长范围为 72~229 cm, 优势叉长为 80~160 cm, 平均叉长(121.53±29.11) cm, 雌雄比为 0.91∶1, 优势性腺成熟期为 III、Ⅳ期; (2)南部海域大眼金枪鱼的叉长范围为 63~209 cm, 平均叉长为(134.87±25.73) cm, 优势叉长组 110~150 cm, 雌雄性比为 0.62∶1, 优势性腺成熟期为 III、Ⅴ期; (3)南北海域大眼金枪鱼的优势摄食等级分别为 1 级和 2 级, 空胃率分别为 46.98%和 3.22%, 总体上摄食强度随叉长的增大而增加; (4) ANCOVA 结果显示, 南部和北部海域叉长与净重的关系存在较明显的差异(P<0.05); (5) ANOVA 结果显示, 大眼金枪鱼雌雄个体性腺成熟差异不显著(P>0.05); (6)钓获后处于存活状态的个体占比较高, 死亡状态仅占 8.52%。研究表明, 东太平洋南北部海域大眼金枪鱼的叉长、性比和摄食强度等生物学特性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5.
捕鱼拖网形状与张力特性的数值模拟与水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了解拖网的形状与张力变化特性,该文通过有限元计算方法和水槽试验的手段,以日本某四片式中层拖网模型为例,构建了拖网的水动力学特性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水槽模型试验。通过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较,分析了拖网的形状变化(网口高度、网口宽度以及网身长度)、各部分受力变化(空纲拉力和拖网网衣目脚张力分布变化)以及相关的配线问题,说明仿真模型可以对拖网在水流中的变化进行有效模拟。拖网空纲力的试验值与计算值误差约为10%,网口高度、网身长度符合较好,网口宽度的平均误差小于10%。模型拖网网身中浮沉子纲、力纲及其周边网目受力较大,网囊部分受力较小,随着流速增加,上下网片比左右网片受力更大。同时,数值模拟计算可以为拖网配线提供量化依据,然而由于拖网类型多样,不同设计导致张力分布不同,故此需要具体类型具体分析。该研究结果表明,该文数值计算模型可以有效进行拖网的仿真模拟,为设计和改进拖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海藻叶面肥在辣椒上的施用效果及最佳的稀释倍数。试验结果表明,海藻叶面肥能够有效促进辣椒植株的生长,有效减少落花落果,增强辣椒植株的抗性,增加辣椒产量及辣椒VC的含量,该叶面肥的稀释倍数以600~700倍为宜。  相似文献   
17.
基于物质平衡原理的贝类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恢复和保护濒危淡水贝类资源,该文根据物质平衡原理,以具有代表性的淡水彩虹贝类为研究对象,设计并构建了一套小型的室内淡水彩虹贝循环水养殖系统,该系统由养殖池、生物过滤器、蓄水池、循环水泵、充氧系统和自动投饵装置等环节组成。并在该循环水系统中对钩介幼虫2日龄的彩虹贝幼贝进行了为期60 d的养殖(2011年6月21日到2011年8月20日),整个养殖周期内,彩虹贝幼贝养殖系统环境稳定,水质稳定良好,彩虹贝幼贝壳长日增长量为15.2μm/d,彩虹贝幼贝的最大相对增长率发生在第40天到第50天,其相对生长率为32.4%,和之前池塘流水、跑道式等养殖模式相比,该循环水系统养殖的彩虹贝幼贝获得了更高的生长率。该研究可为淡水贝类的人工繁育和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管护经营责任区内发展多种经营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林口林区发展多种经营的条件、多种经营项目选择及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拖网网板是应用于拖网渔具以扩张网口的重要渔具构件,一直以来在海洋捕捞拖网作业中备受关注。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时间序列、国家(地区)文献分布、研究热点等方面对拖网网板的研究状况进行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以了解国内外拖网网板研究应用方面的发展动态与研究焦点。此外,还针对影响网板性能的设计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根据网板性能的研究与试验方法,分析对比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基于拖网渔业与装备技术的发展,结合网板性能的研究成果,提出网板应用研究的两个重要方向,即网板结构智能化调控技术与网板新材料应用技术,为拖网网板的性能与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鲁西黄牛皮肤成纤维细胞分离与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鲁西黄牛耳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与培养、纯化方法及生长特征,获得了传代培养的鲁西黄牛皮肤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鲁西黄牛耳皮肤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呈贴壁生长,其原代或早期传代培养物由上皮样细胞与成纤维细胞混合组成.传代培养混合生长的细胞用0.25%胰蛋白酶液37℃下消化处理3~4 min,脱壁悬浮的主要为成纤维细胞.采用反复消化法在传代过程中将二者逐步分离纯化,获得了可正常传代的鲁西黄牛耳上皮细胞系和成纤维细胞系.通过绘制生长曲线研究了鲁西黄牛耳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规律.传代培养至12代的鲁西黄牛皮肤成纤维细胞染色体倍性正常.利用第6代成纤维细胞作核供体克隆试验结果证明重构胚体外发育正常,囊胚发育率为2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