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34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40篇
  22篇
综合类   240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91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利用控制试验研究了乌拉特肋脉野豌豆种子对温度(15℃,20℃,25℃和30℃)和干旱胁迫(PEG-6000,0%,5%,10%,15%和20%)的响应,以探索其在不同水热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状况。结果表明,温度、干旱胁迫及其互作对肋脉野豌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极显著影响;肋脉野豌豆种子在4个温度下的发芽率均较高且无显著差异,但发芽率在25℃时达到最高,30℃下最低,表明高温条件不利于肋脉野豌豆种子的萌发;各个温度下,随着PEG处理浓度的增加,种子的各项指标均呈递减趋势,且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强萌发进程减慢,但在0%~15%的胁迫处理下,15℃~25℃下种子的发芽率基本无显著差异,而当温度到达30℃,种子萌发率显著下降,表明在较高的温度下,PEG对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加强,且其抑制作用随着PEG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15℃下,5%PEG胁迫处理对肋脉野豌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等指标均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幼苗生长促进作用明显,表明低温处理下肋脉野豌豆幼苗对水分胁迫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22.
在大田条件下,以遗传背景相似的114个水稻株系为供试材料,依据成熟期单穗重将供试群体分为6种不同类型,研究不同穗重类型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供试群体单穗重和产量差异均较大,单穗重变幅为2.74~5.73 g,产量变幅为4 676.10~11 450.25 kg·hm~(-2)。随着单穗重的增加,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两者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②重穗型(高单穗重类型)水稻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大,单位面积穗数较小;③重穗型水稻LAI(抽穗期、成熟期)、叶片重、库容量、库容量形成速率均较高,单位干重库容量和单位氮素库容量大,单位叶面积库容量中等;④重穗型水稻结实期干物质生产量、成熟期生物产量优势明显,经济系数、抽穗期粒叶比和结实期期净同化率均高于其他类型;⑤重穗型水稻氮素吸收、氮素利用主要指标均较高,吸氮量大与其吸氮强度高有密切关系。通过遗传改良,有可能实现水稻氮素吸收与氮素利用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523.
【目的】旨在开发天然植物木香薷植株的药用价值,为木香薷挥发油的抗菌机制研究及替抗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木香薷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木香薷挥发油的主要活性成分,琼脂扩散法检测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小鼠伤口模型进行为期7 d的治疗,对伤口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评价其抗炎作用。【结果】从木香薷植株中提取木香薷挥发油的平均得率为0.146%,其主要活性成分分别为邻伞花烃、对伞花烃、苯乙酮、环己基乙酸、芳樟醇、萜品烯、β-石竹烯、α-石竹烯和石竹素等9种;木香薷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0.992 cm;对小鼠伤口治疗,其愈合率达到95%,伤口皮肤组织呈现出较低的炎性细胞浸润、充血和水肿程度。【结论】木香薷挥发油主要由环己基乙酸、β-石竹烯及伞花烃等9种成分组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创口感染具有一定的抑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24.
为探究氮高效水稻磷素吸收利用的基本特点及其与氮素吸收的关系。在大田条件下,于2012-2013年,以114个染色体单片断代换系水稻为供试材料,研究其产量、氮磷吸收利用等性状,并以成熟期吸氮量和产量将供试材料聚类分成6种不同氮效率类型水稻。结果表明,供试群体成熟期吸磷量差异较大,变幅为2.54~5.46 g·m-2;氮高效水稻成熟期吸磷量显著高于其他氮效率水稻,增幅达8.99%~47.24%;氮高效水稻结实期总吸磷量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水稻,各器官吸磷量也有相似的趋势;氮高效水稻单茎吸磷量、干物质量大;吸磷量影响因子对成熟期吸磷量的贡献表明,结实期吸磷量、穗吸磷量、全株含磷率、单穗吸磷量、吸磷强度均高于同组因子,通径分析与相关分析结果一致;氮高效水稻磷素利用效率除吸磷增量籽粒生产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外,其他各指标均处于中等或较低水平;成熟期吸磷量和吸氮量均对产量有正向促进作用,吸氮量贡献更大。综上,氮高效水稻无论是全株还是各器官成熟期磷素吸收量均较大,结实期表现的更明显,但磷素利用效率中等;氮高效水稻磷素吸收能力强与其单茎吸收量、吸氮强度大有密切关系;氮高效水稻磷素吸收与氮素吸收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为水稻磷素高效吸收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25.
拟南芥光敏色素基因PHYA转化菊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敏色素(phytochrome,简称PHY)是植物的重要光受体,拟南芥包含PHYA、PHYB、PHYC、PHYD、PHYE等5个光敏色素基因,它们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光敏色素基因的过量表达通常造成转基因植株株型及光合效率的改变.从拟南芥基因组中克隆了全长PHYA基因,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LBA4404转化地被匍匐小菊"粉地毯",得到4株PCR反应呈阳性的转基因株系.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在弱光环境下转基因植株节间变长,叶片瘦长,叶柄变长;在露天栽培条件下,转基因株系的叶片变大,叶片着生密,节间变小,株型明显矮化.转基因株系的另一明显表现型是花期显著提前,转基因植株的花色也由粉色变为黄色,拟南芥PHYA基因的过量表达同时也影响了地被小菊生长发育的诸多方面,为PHYA基因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26.
通过对辽砧2号在优新苹果品种嫁接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用新型苹果矮化砧木辽砧2号作为华红、岳阳红、早红霞、长富2号的中间砧,亲和性好、树冠积较小,三年生树结果株率达到80%以上,其中辽砧2号与长富2号、华红品种组成的砧穗组合,其树体发枝量多,中、短枝比例大,产量高,是较优良的砧穗组合。  相似文献   
527.
影响粳稻品种吸氮能力的根系性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吸氮量类型粳稻品种根系性状的演变趋势与差异,明确吸氮量大的粳稻品种根系性状的特征,为粳稻品种根系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8—2009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94个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根系形态、根系活性、植株各器官干物重和含氮量、产量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吸氮量的大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等6类,研究各类品种根系等性状的差异,分析影响氮素高效吸收的主要根系性状。【结果】供试品种间吸氮量的差异很大,吸氮量最大品种为最小品种的2.94倍(2008年)和2.59倍(2009年);吸氮量大的品种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吸氮量小的品种;生育期、吸氮强度均是影响吸氮量的重要因素,吸氮强度对吸氮量的影响大于生育期对吸氮量的影响;不同吸氮量类型粳稻品种间单株根干重、单株不定根总长、单株总吸收面积、单株活跃吸收面积差异显著,单株根数、单株根系活力的差异因年而异。吸氮量大的品种单株不定根数、单株根干重、单株不定根总长、单株根系总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活跃吸收面积优于吸氮量小的品种;改良根干重、冠根比、单株不定根总长、单条不定根重等性状能显著提高水稻的吸氮量。【结论】供试粳稻品种间吸氮量的差异很大。吸氮强度大是粳稻品种吸氮量大的重要因素。吸氮量大的品种单株根数、单株根干重、单株不定根总长、单株总吸收面积、单株活跃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活力优于吸氮量小的品种,根干重、冠根比、单株不定根总长、单条不定根重是影响粳稻品种吸氮能力的主要根系性状。  相似文献   
528.
连续2年对新疆4个生态区域8个观测点的苜蓿花粉败育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细胞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生态区域苜蓿花粉的败育率不同,而同一生态区不同观测点之间也不同;2008年北疆塔城地区3个观测点苜蓿花粉败育率分别为(20.05±5.33)%,(23.41±3.76)%,(29.80±5.45)%,(P<0.05);伊犁地区为(28.34±3.19)%;呼图壁两观测点苜蓿花粉败育率分别为:(15.57±2.18)%,(31.47±4.59)%,(P<0.05);南疆地区2个观测点的北疆小叶与新疆大叶苜蓿的花粉败育率分别为(20.79±2.89)%,(26.51±4.74)%,(P<0.05);2)同一观测点不同年份之间苜蓿花粉的败育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2007,2008连续2年对新疆呼图壁种子基地的新牧1号杂花苜蓿与新疆大叶苜蓿进行观测显示:2007年2个苜蓿品种的花粉败育率分别为(37.96±2.10)%,(38.70±2.40)%;2008年则分别为(15.57±2.18)%,(31.47±4.59)%,(P<0.01); 3)在群体水平上,花期不同阶段花粉败育率没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在同一株上苜蓿花粉的败育率在单花之间差异很大,但没有明显的位置和时间效应; 4) 从花粉发育的细胞学特点看,无明显的制约因素影响花粉的发育。受环境因素影响,绒毡层降解时期的波动是导致同一苜蓿品种在年份和区域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29.
用基因枪法分别将带有潮霉素磷酸转移酶标记基因的pCI-Os07G0622000、pCI-AK072466两种克隆载体导入玉米自交系501,对自交系501幼胚和愈伤组织两种受体进行转化。结果表明,501的幼胚和愈伤组织的转化情况不同,平均再生频率分别为10.25%和0.85%;PCR分子检测表明,Os07G0622000和AK072466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501幼胚和愈伤组织两种受体最终分别获得15株和2株转基因植株,平均转化率分别为1.67%和0.19%。在自交系501的两种受体中,幼胚更适合作基因枪转化的受体材料。  相似文献   
530.
【目的】制备马铃薯Y病毒脉坏死株系(PVY^N)多克隆抗体,建立间接ELISA法用于检测PVY^N病毒。【方法】依据PVY^N的C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方法获得CP基因并连接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PVY^N的抗血清并纯化。【结果】测序结果与其他已知序列比较,PVYNCP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95%,推断氨基酸的同源性达98%。以纯化蛋白为抗原进行免疫,成功获得了PVY^N外壳蛋白抗血清,纯化后的IgG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原,抗体效价达1:500,使用该抗体稀释度检测感染植株,结果呈阳性。【研究结论】通过分子生物学途径获得了PVY^N的多克隆抗体,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以用于PVY^N的病毒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