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34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40篇
  22篇
综合类   240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91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91.
  目的  以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调查保护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Ⅰ)、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Ⅱ)、白桦-蒙椴Tilia mongolica混交林(Ⅲ)、白桦-蒙古栎-山杨Populus davidiana-黑桦B. platyphylla混交林(Ⅳ)、山杨 -蒙古栎-黑桦混交林(Ⅴ)5种阔叶林中大型真菌资源分布状况及其与植被的关系,为日后保护区大型真菌保育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随机踏查和样地法采集大型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学对采集标本进行鉴定,分析大型真菌种群分布、多样性、群落相似性及大型真菌与植物的关系。  结果  保护区大型真菌共有213种,隶属于2门4纲19目54科119属;优势属为红菇属Russula、蘑菇属Agaricus、香蘑属Lepista等共8属;植被类型Ⅳ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在5种植被类型中为最高;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乔木层、草本层Simpson多样性指数对大型真菌各项指数影响较大;植被总盖度、草本盖度、郁闭度及海拔对大型真菌优势属显著相关;类型Ⅱ与类型Ⅳ之间大型真菌相似性最高,为0.27,类型Ⅲ与类型Ⅳ之间和类型Ⅰ与类型Ⅱ之间的相似性最低,均为0.14;从种聚类上来看,在距离系数25处,分为两大类,在距离系数为14处,可分为3个小聚群。  结论  植物在多样性、相似性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影响林内大型真菌分布,且植物类型越相似,大型真菌组成越相似。图2表7参28  相似文献   
592.
本试验旨在研究运输前灌服谷氨酰胺(Gln)对运输应激雏鸡肠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及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且健康的1日龄爱拔益佳(AA)肉鸡300羽,随机分为5个组(A、B、C、D和E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A、B组运输前灌服1 mL生理盐水,C、D和E组运输前分别灌服1 mL质量分数为0.50、0.75和1.00 g/kg的Gln。灌服均在雏鸡出壳后1 h内完成,灌服结束后A组不做运输应激处理,B、C、D和E组以70 km/h的速度运输应激5 h。结果表明:1)与A组相比,B、C、D和E组空肠线粒体跨膜电位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ATP含量显著降低(P<0.05),线粒体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B组相比,C、D和E组空肠线粒体跨膜电位、ATP含量显著增加(P<0.05),线粒体NADH含量显著降低(P<0.05);D和E组线粒体NAD+含量显著增加(P<0.05)。2)与A组相比,B、C、D和E组空肠黏膜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  相似文献   
593.
为选育具有稻瘟病广谱抗性的水稻粳型新品系,将柱头外露率高的晚粳类型保持系嘉66B与华粳5号杂交后,筛选获得F3代优异中间材料,再与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的供体材料金香玉1号杂交,利用分子标记选择定位携带Pigm基因的粳型后代,通过人工气候室加速育种品种,并对农艺性状等进行评价,成功筛选出抗稻瘟病的粳型常规稻3份(T2、T143、T146),稻瘟病抗性水平达到高抗级别,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