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1篇
  18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施氮和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春小麦拔节期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高大气CO2浓度下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适应机制及氮素的调控作用,利用开顶式气室,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和分析了不同大气CO2浓度和施氮量下小麦拔节期叶片的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高大气CO2浓度(760 μmol·mol-1)处理的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5)和蒸腾速率(Tr)均随着施氮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平均增幅分别为31.6%、69.6%和57.6%,而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随施氮水平的升高而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高大气CO2浓度下小麦叶片Pn、Ci和WUE显著高于正常CO2浓度(400 μmol·mol-1)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36.8%、74.O%和102.7%.在400 μmol·mol-1 CO2浓度下测定时,与正常大气CO2浓度下生长的小麦相比,高大气CO2浓度下生长的小麦拔节期叶片Pn在高施氮水平(0.2 g N·kg-1土)下未发生下调,而在低、中施氮水平(0和0.1 g N·kg-1土)下叶片Pn明显降低.因此,高大气CO2浓度下施氮可显著提高小麦叶片的Pn和WUE,且充分供氮可使叶片不发生光合适应现象,这可能与较高的施氮水平提高了高大气CO2浓度下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2.
83.
以黄瓜乙烯响应因子CsERF7转录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外源硒缓解黄瓜镉胁迫试验分析其表达及黄瓜生长状况,并克隆CsERF7基因,构建过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同时分析CsERF7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结果表明,外源硒显著升高了镉胁迫引起的黄瓜生长指标的降低,CsERF7在镉处理下的表达丰度是对照的56%,而镉+硒比单独镉处理上调表达4.53倍,与RNA-seq结果相符,此基因可能在硒调控黄瓜镉胁迫响应中起作用。同时,成功构建超表达载体pEGOEP35S-H-ERF7-GFP,转化拟南芥获得转基因株系。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黄瓜CsERF7基因属于AP2/ERF家族的AP2亚家族,开放阅读框ORF长度588 bp,编码196个氨基酸,有1个AP2结构域;该蛋白属于非跨膜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定位在线粒体中,存在22个氨基酸磷酸化位点;其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延伸链构成,与三级结构预测结果高度一致,所得蛋白序列与黄瓜、甜瓜同源性最高。  相似文献   
84.
秸秆是我国主要农业废弃物之一,经资源化处理可生产沼气、有机肥、饲料等,但产品附加值不高。近年来,一种基于碳链延长(chain elongation,CE)的厌氧发酵技术可生产中链脂肪酸(medium-chain fatty acids,MCFAs),显著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秸秆通过生物和热化学转化途径为CE合成MCFAs提供适宜底物,通过工艺调控实现MCFAs定向生产,目前基于生物和热化学转化过程发酵液中的己酸含量约10和2 g·L-1·d-1,同步提取可达到57.4 g·L-1·d-1。以秸秆高效转化合成MCFAs为视角,分析了其典型转化路径及功能微生物代谢特征,总结了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调控特性、影响CE效率的重要因素和强化手段,归纳了可行性应用工艺,并对应用及提高秸秆转化产品附加值提出建议,为实现秸秆高值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5.
针对蔬菜尾菜存在的资源底数不清、利用方向不明等问题,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蔬菜尾菜产生系数测算方法,明确系数推荐值范围,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构建了蔬菜尾菜资源台账。研究表明:黄淮海地区典型蔬菜尾菜的产生系数在0.9%~10.7%之间,可收集系数在0.22~0.93之间,收获时的含水率均在80%以上,不同蔬菜尾菜的产生系数、可收集系数、含水率存在很大差异;与以藤蔓为主的瓜果类、豆类、茄果类尾菜相比,叶菜类尾菜的收集难度更大。2021年北京市昌平区尾菜理论资源量为1.48万t(鲜质量),可收集量为1.12万t,尾菜综合利用率约为55.39%,市场化主体利用占比超过90%,直接还田量约为8%,农户分散利用量仅占不到2%;利用途径基本为肥料化利用,占比高达99.69%。综上,我国蔬菜尾菜离田利用方式以肥料化为主,整体资源化利用水平仍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