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31份苜蓿材料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探究不同地域来源的苜蓿种质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筛选出24对引物,经PCR扩增后获得320条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有287条,每对引物组合均能扩增出7~17多态性条带,平均为11.96条多态性条带;采用类平均法(UPGMA)Nei氏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将31份苜蓿材料聚成5类,但个别同一地域来源的苜蓿品种被归到不同的类型中,表明试供苜蓿材料具有较高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22.
非生物胁迫中能够影响植物产量和生长的因素包括高盐、干旱、低温等。过低的环境温度对植物造成低温胁迫,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以及种子品质。在调控表达真核生物基因的过程中,DNA的甲基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并且是参与构成表观遗传学的主要成分。为使植物更好地适应冷胁迫,创造抗寒性新种质,通过对国内外植物NDA甲基化以及低温胁迫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应对低温胁迫,开展表观遗传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3.
海洋中的磷由河流和沙漠输入,我国北部海域由内蒙古西部沙漠-沙尘暴-黄河口-黄渤海构成世界磷循环的一部分.文中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方法对主要人黄河的乌兰布和沙漠颗粒物磷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颗粒物原样中的总磷(TP)含量为740.52 μg/g,其主要成分为无机磷(IP),占TP的比例为96.17%;有机磷(Porg)含量为28.13μ/g,占TP的3.80%.在所有不同粒度的沙漠颗粒物中,原生碎屑钙磷(Pdet)含量最高,占总磷的23.50%-65.99%,其次是自生钙磷(Paut),占总磷的20.43%-58.21%;乌兰布和沙漠每年向黄河输送1.1万吨总磷,其中可交换磷为492吨.  相似文献   
24.
低温胁迫对紫花苜蓿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经过抗寒锻炼的盆栽不同抗寒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室温和低温处理后(-8℃)测定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低温对不同苜蓿品种的冷害指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后非秋眠型Dona Ana和Pierce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降低,电子传递速率(ETR)减慢,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下降,叶片受低温胁迫较重;秋眠型Vernal和5246各荧光参数变化不大,而非秋眠型CUF101、极非秋眠型UC-1465非光化学淬灭(NPQ)值显著升高(P<0.05),其他的参数变化较小。低温胁迫很轻时,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升高,说明耗散过剩的光能具有保护光合机构的作用。因此紫花苜蓿各荧光参数的变化与其抗寒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5.
低温胁迫对返青期苜蓿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春季低温对返青期苜蓿叶片光抑制的影响,采用人工控温的方法,以苜蓿适宜生长温度(25℃)为对照,研究了返青期苜蓿叶片在-5℃处理4h、-5℃处理12h、-6.5℃处理8h和-8℃处理4h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苜蓿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值在25℃和-5℃处理4h、-5℃处理12h条件下差异不显著,无明显光抑制发生;但在-6.5℃处理8h和-8℃处理4h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m、Fv/Fo和对照相比都明显下降,且温度越低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值的变化幅度越大。由此表明:低温下苜蓿叶片不同程度发生光抑制,且苜蓿各荧光参数的变化与抗寒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6.
3种苜蓿形态特征及变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黄花苜蓿(M.falcata)和杂花苜蓿(M.varia)为试验材料,从形态学水平对苜蓿的遗传变异以及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品种的变异十分丰富,叶面积和叶宽具有较高的变异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除节间数和节间长度两个指标与叶形态指标没表现出相关性外,其他指标大多数都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形态学性状的主要变异来源于叶宽、主茎长、节间数、节间长、叶型指数。不同类型苜蓿的总变异依次为:紫花苜蓿〉黄花苜蓿〉杂花苜蓿。  相似文献   
27.
以多叶苜蓿、普通三叶型苜蓿(Medicago sativa)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和透射电镜考察2类苜蓿叶片光合参数及叶绿体超微结构,比较分析苜蓿不同复叶类型的光合特性差异,探讨多叶型苜蓿的光合特性和在育种实践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多叶型苜蓿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平均高于三叶型苜蓿,而气孔限制值(L_s)和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平均低于三叶型苜蓿.多叶苜蓿的P_n平均在25.79μmol·m~(-2)·s~(-1)左有,光合效率显著大于普通三叶型苜蓿。不同复叶叶型的苜蓿净光合效率的排列顺序是5叶型4叶型3叶型6叶型7叶型8叶型9叶型。5叶型复叶叶肉中每细胞的叶绿体数目最多,叶绿体中基粒多,基质浓厚,基粒片层堆积致密,嗜锇体数目较少、体积小,每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数目多而饱满。以5为基数叶片数目再增加时,叶绿体个数减少,基粒数日减少、基粒片层结构排列松散,嗜锇体的数目增加、体积变大,淀粉粒数目减小,体积变小。多叶苜蓿的光合效率显著大于普通三叶型苜蓿,多叶型复叶小叶数为5时,净光合效率最大。  相似文献   
28.
苜蓿的遗传标记技术及其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草地生物多样性是草地持续利用的基础工作 ,拥有丰富多样的牧草种质遗传资源是牧草新品种选育的必要条件。尽管我国目前初步完成了牧草种质资源的考察、种质采集、入库保存、鉴定和评价 ,但是对这些种质的鉴定和评价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满足不了育种及其利用的需要。国外牧草的遗传在传统的形态性状的基础上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 ,已经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对优异性状进行遗传标记 ,而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较少。我们根据所见到的资料对苜蓿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一综述 ,希望有助于同行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促进我国牧草种质遗传资源及育种…  相似文献   
29.
中国新疆苜蓿野生种群秋眠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美国9个秋眠性标准对照品种为参照,按Barnes(1991)方法测定了中国新疆野生苜蓿种群117份、伊朗及其它国家35份材料的秋眠性。结果表明,中国新疆北疆苜蓿野生种群没有半秋眠性种质,均为秋眠性种质,而南疆苜蓿则有秋眠性等级为4和5的种群多份;来自伊朗等国的材料则具有秋眠、半秋眠、非秋眠类型材料,对中国南疆、北疆野生种群秋眠性差异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0.
黄花苜蓿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黄花苜蓿野生种群的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及贮藏蛋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花苜蓿野生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着较大的变异,种子千粒重在1.098-2.012g之间,其中二倍体黄花苜蓿种子千粒重最低,仅为1.098g,是四倍体黄花苜蓿种子平均千粒重的62.01%;种子发芽率也十分不整齐,种皮不经磨擦的自然发芽率十分低,从0-40%不等,平均发芽率仅为16.9%,二倍体种子的自然发芽率为0;种子贮藏蛋白SDS凝胶电泳亦显示出其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位点百分比为37.9%,基因多样性为0.3066,种群分化系数为0.22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