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本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小麦纹枯病菌(禾谷丝核菌)3种细胞壁降解酶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以改良的Marcus液体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探讨了培养温度、培养基pH值及培养时间三个因素对细胞壁降解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的最佳产酶条件为25℃、pH6.8培养7 d,果胶酶的最佳产酶条件为25℃、pH5.0培养5 d,木聚糖酶的最佳产酶条件为25℃、pH6.0培养5 d。  相似文献   
22.
麦长管蚜在不同温度下的年龄-龄期生命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温度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 种群动态的影响,采用生命表方法研究了16、19、22、25、28 ℃共5个不同温度下麦长管蚜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并分析了温度对麦长管蚜各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麦长管蚜繁殖力(F)、净生殖率(R0)、成蚜历期及寿命均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22 ℃时最大,分别为16.7±2.0头、14.11±1.90头、15.6±1.6 d、26.4±1.5 d。各龄若蚜发育历期和平均世代周期(T)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25 ℃时最短,其中T为12.83±0.30 d。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25 ℃时最大,分别为0.20±0.01/d和1.22±0.01/d。当温度达到28 ℃,内禀增长率出现负值为-0.14±0.02/d,周限增长率、净生殖率、繁殖力、寿命均最小,分别为0.87±0.02/d、0.16±0.04头、0.4±0.1头、15.5±0.3 d。除平均世代周期外,其它参数值在22 ℃均高于19 ℃,但无显著差异。表明麦长管蚜的生长繁殖在19 ℃和22 ℃较适,而在28 ℃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3.
采用平板对峙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从小麦和苹果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对小麦纹枯病(Rhizoctonia cerealis)和小麦根腐病(Bipolaris sorokiniana)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并依据菌落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FX-H-51抑菌效果显著,对不利生长环境有良好的耐受性。形态学与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菌株FX-H-51为海棠链霉菌(Streptomyces spectabilis)。  相似文献   
24.
黄土塬区苹果树蒸腾速率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应用茎流计(TDP)测定黄土塬区苹果树主要生长季节蒸腾速率的试验结果,并对其影响因子做了分析。研究表明:晴天苹果树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为单峰曲线;逐日变化为昼高夜低、骤升骤降的特征,夜间接近于0,白天单株苹果树蒸腾速率峰值变化幅度为300~1 000 g/h;6~8月是苹果树蒸腾耗水的主要月份,其中7月份的单株平均日蒸腾量为3 038 g/d;与苹果树的生育期相联系,平均日蒸腾量最大出现在果实膨大期,随后是秋梢生长期和幼果膨大期。在测定时段,随总辐射的增强及气温的升高,苹果树蒸腾速率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25.
奶牛不孕症是指暂时性的不能生育;而不育则是指永久性的不能生育,二者在概念上是不一样的,奶牛达到配种年龄后或产后6个月不能配种受胎者均属不孕症之列。也可以认为,不孕症是多种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综合表现。如果奶牛不能怀孕产犊,就不可能产奶,所以说怀孕产犊是泌乳(产奶)的前提,  相似文献   
26.
西北内陆河流域移民迁入区土壤盐碱化问题比较严重。如疏勒河项目区,其盐碱地分布广泛,面积大,土壤含盐量高,排水条件差,改良难度大,这些问题的产生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干旱,地下水垂直作用强烈、矿化度高,地形、地貌特点,水文地质条件,土壤质地,植物的积盐作用;人为因素有水资源利用不当,土地利用不合理,重灌轻排。  相似文献   
27.
胃肠炎是胃与肠管粘膜及粘膜下深层组织舶:重剧炎症过程。胃和肠管的器质性损伤与功能紊乱,极易互相影响彼此,胃与肠管的炎症往往同时发生或相继发生。常见的胃肠炎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传染性胃肠炎;另一类是饲喂性胃肠炎。现主要介绍饲喂性胃肠炎。  相似文献   
28.
于金凤  刘兴学 《甘肃农业》2013,(22):40-41,44
西北内陆河流域移民迁入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水资源严重匮乏,水生态平衡失调;植被覆盖率低,质量和功能下降;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这些问题的产生,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的结果,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主要的,集中表现在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对植被系统的影响、对土壤系统的影响上。  相似文献   
29.
香日德河流域移民迁入区属于生态脆弱区,其生态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土地风蚀荒漠化、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等;应采取的修复对策是以水资源承载力为硬约束条件确定移民迁入区的发展战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防治沙漠化的生态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30.
茄科蔬菜立枯丝核菌的融合群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ixty-fiv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rhizosphere soil, hot pepper and tomato plants showing damping-off, root rot and stem rot in Taian, Shouguang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Zhouzhi, Taibai of Shaanxi province. Thirty-nine Rhizoctonia solani isolat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se samples. The results of anastomosis group (AG) identification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5.8S rDNA-ITS of the isolates showed that thirty-six isolates (92.3%) belonged to AG-4, while only three (7.7%) belonged to AG-5. The isolates of AG4 could further be divided into two subgroups of AG4-HG-Ⅰ and AG4-HG-Ⅲ. The 5.8S rDNA-ITS sequences of the selected isolates of the two subgroups had the 99%-100% identity with standard isolates of AG4-HG-Ⅰ and AG4-HG-Ⅲ (from GenBank). Among the analyzed isolates, AG4-HG-Ⅰ subgroup was the dominant with the frequency of 79.5%. Subgroup AG-4-HG-Ⅲ with the frequency of 12.8% was the second.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that subgroup AG4-HG-Ⅲ of R. solani isolated from Solanaceae vegetable crops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