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建立高山蓍嫩茎再生繁殖体系,满足高山蓍人工栽培对种苗的需求,保护其野生种质资源.[方法]以嫩茎为外植体,分别探讨不同培养基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不定芽生根、试管苗继代增殖培养的影响.[结果]在添加不同激素组合的MS、1/2MS、8114和B5培养基中,高山蓍嫩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理想培养基为1/2MS+6-BA 0.8 mg/L+NAA 0.5 mg/L+2,4-D 1.5 mg/L和1/2MS+6-BA 0.8 mg/L+NAA 0.5 mg/L+2,4-D 2.0 mg/L;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为1/3MS和1/3MS+IAA 0.2 mg/L;在添加NAA 0.6 mg/L或IAA 0.6 mg/L的1/2MS、1/4MS、N6、B5和LS培养基中,1/4MS+IAA 0.3 mg/L是不定芽生根培养和试管苗继代增殖的理想培养基,生根率为92%,平均每代繁殖系数为2.7;试管苗易移栽定植,成活率可达98.6%.[结论]建立了高山蓍嫩茎繁殖无性系,定植的试管苗生长旺盛,翌年开花结果,并保持了高山蓍的所有植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32.
麦田混生杂草生态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99~2000年于山东农业大学实习农场对小麦田的荠菜、播娘蒿、麦瓶草等主要杂草混合生长的危害及生态经济防除阈值进行了研究 ,得出如下结论 :麦田主要杂草持续生长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 ;小麦产量损失率(y)与杂草密度(x)之间呈幂函数关系 ,即y=0.0077x1.6565。随着杂草密度的提高 ,单位面积小麦穗数和千粒重明显降低 ,穗粒数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3.
猪流行性感冒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动物和人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的呼吸器官传染病。其特征为突发、咳嗽、呼吸困难、发热、衰竭及迅速康复。除个别猪外,大部分猪都不会死亡。  相似文献   
34.
就丝核菌(Rhizoctonia)胞外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及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ide)对PG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核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AG-D融合群WK-47、WK-141、WK-160菌株,多核立枯丝核菌(R.solani)AG1-IA融合群YW-2菌株的胞外PG有较高的活性,不同核型的丝核菌胞外PG的活性差异显著;绿色木霉菌TCS-1菌株不同时间的发酵液对PG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5.
新型CHA-940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2个品种、2个时期、2个剂量的3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对新型小麦化学杂交剂9403的杀雄效果及其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小麦雌雄蕊分化期喷施0.75kg/hm^29403的不育率最高,为89.11%,其自然授粉结实率达77.28%;(2)9403的杀雄效果取决于品种和时期,且二者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3)药隔期喷施9403比雌雄蕊分化期喷施的千粒重降低1.9~8.4g;0.75kg/hm^2处理比0.50kg/hm^2的株高降低3.7cm,差异显著;(4)不同品种敏感性不同,BAU95对9403反应敏感,不育率高;SN1861则相反。  相似文献   
36.
云南双核丝核菌不同融合群菌株的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2个随机引物对23个双核丝核菌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结果表明,12个引物共获得210条多态性DNA谱带,多态性检测率为100%。利用UPGMA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分析发现,以遗传距离0.86为阈值,可以将供试的23个菌株分为13个RAPD组,三个测试菌株:Bch-61、SM-18、RY-86的融合群归属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确定。上述结果说明供试的双核丝核菌菌株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7.
利用 K( Ae.kotschyi)、V( Ae.ventricosa)型小麦雄性不育恢复系轮回选择群体 C3及其 6个恢复亲本基因型 ,与 K太 91 1 2 89A和 V太 91 1 2 89A不育系分别杂交 ,获得了 2 1 2个杂种 ;利用这些杂种分析研究了杂种 F1 代的恢复度及其产生单倍体的频率。结果表明 ,不同亲本的恢复基因得到累加重组 ,优良恢复基因型的频率提高 ,30 %基因型的恢复度达到 81 .0 %~ 96.2 % ,平均值 90 .2 % ,较双亲平均值 ( 75.7% )提高 1 4 .5% ;有2 1 %的杂种 F1 产生单倍体 ,单倍体频率的变化幅度为 3.9%~ 9.8% ,且随着恢复度的提高呈现下降的趋势 ,为显著的负相关 ( r=-0 .8732~ -0 .92 58) ,说明恢复基因对单倍体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8.
枯草芽孢杆菌NJ-18和氟酰胺联合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NJ-18菌株的芽孢制剂(109 cfu/g)与20%氟酰胺可湿性粉剂(WP)联合拌种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氟酰胺抑制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菌丝生长的平均EC50值为(0.34±0.06) μg/mL;NJ-18发酵液(108 cfu/mL)及其滤液稀释1 000倍时对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6.38%和93.97%;氟酰胺对NJ-18的菌体生长和芽孢存活无抑制作用,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在温室条件下,NJ-18芽孢制剂(109 cfu/g)300 g分别与20%氟酰胺WP 50 g和100 g混合拌种处理100 kg小麦种子,在小麦拔节期对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47.96%和64.58%,显著高于二者同剂量单用处理的防效;在大田条件下,二者混合拌种处理也能显著提高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效,NJ-18芽孢制剂(109 cfu/g) 300 g与20%氟酰胺WP 200 g混合拌种处理100 kg小麦种子,对拔节期小麦纹枯病的防效高达74.83%,且能显著提高小麦千粒重,同时对小麦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39.
40.
内吞作用在细胞的营养吸收和信号转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真核生物中Syp1和Ede1是网格蛋白介导内吞的早期蛋白成员。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赤霉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禾谷镰刀菌含有酿酒酵母SYP1的一个同源基因FgSYP1。酵母双杂交表明禾谷镰刀菌FgSyp1与FgEde1存在互作关系。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得到ΔSyp1突变体和ΔΔSyp1/Ede1双敲突变体,通过生长、产孢和致病性等实验测定禾谷镰刀菌FgSyp1功能。研究表明FgSyp1在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无性生殖和致病性发挥重要作用,ΔΔSyp1/Ede1双敲突变体在无性和有性生殖方面表现出比ΔSyp1突变体更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