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9篇
  51篇
综合类   3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以前的色斑法雨滴率定只考虑色斑直径与雨滴真实粒径的关系,忽略了高度对率定的影响。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以色斑直径和高度为变量的率定公式。研究表明,水滴下落高度小于5m时需考虑高度的影响;高度大于5m时,高度的影响可以忽略。通过相关性分析,公式的拟合性较好,对以后的色斑法测量雨滴粒径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2.
反馈式PSF型全射流喷头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射流喷头是利用水流的附壁原理完成喷头的步进与反向的功能,与其它喷头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雾化程度高和喷洒均匀性好等优点。为此,分析了摇臂式喷头、非圆形喷洒域喷头和全射流喷头的发展概况,指出了国内喷头行业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今后发展中应尽快地开发国内首创的全射流喷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3.
全射流喷头的原理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介绍了全射流喷头的设计思路、原理和特点,并介绍了全射流喷头的两种结构形式:间隙式和小孔节流式,以及在实验研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在比较试验的基础上,最后确定采用间隙式全射流喷头。  相似文献   
194.
杨冬梅  任志远  赵昕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2):98-101,105
采用生态安全的综合指数和层次分析方法,建立生态脆弱区神木县的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综合评价神木县10年来的生态安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10年来,神木县生态安全状况由中警状态走向预警状态;生态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生态安全状况仍然严重。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环境污染压力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阐述了这一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为改善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5.
西安市城市生态足迹估算与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西安市1990~2001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估算和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990年的0.9012hm2/人增加至2001年的1.5820hm2/人,生态赤字从1990年的0.5376hm2/人增加至2001年的1.2691hm2/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态足迹的一次线性拟合趋势预测,并计算了西安市1990~2001年万元GDP的生态足迹。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相对于本地区的生态承载力来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对西安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已构成威胁。最后,提出了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减缓生态足迹的增加,确保城市及周边地区生态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6.
陕北地区植被指数对水热条件变化的响应及其时滞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时滞互相关法,利用陕北地区1999-2010年旬平均温度、降水数据和SPOT-NDVI数据,分析植被覆盖对水热条件的年内时滞响应。结果表明:(1)陕北南部植被覆盖较好,NDVI平均值(TN)与旬平均温度(TT)、旬降水量(TP)的相关程度高,相关系数在0.9以上,响应迅速,滞后时间为1~2旬;而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的风沙草滩区,TN与TT、TP的相关程度相对较低,相关系数在0.75~0.85,响应时间也相对较长,多数区域滞后时间为3~5旬。说明水热条件好的区域相关程度高且响应迅速,而水热条件差的区域相关程度低且响应较慢。从不同生态亚区来看,盆地和黄土塬梁沟壑区对水热因子的综合响应程度比黄土丘陵沟壑亚区及典型草原生态亚区高。(2)气温年内变化对植被NDVI的影响程度从南向北逐渐减小,南部密集灌丛与TT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947,北部沙漠区最小,为0.902。降水量年内变化对植被NDVI的影响中以耕地为最大,平原草原和低山草原次之,沙漠区最小。耕地NDVI与TP的相关系数为0.926,沙漠的为0.853。与气温的相关程度高且响应快的植被,其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也高,相关程度低且响应慢的植被,其生长对气温的要求也低。植被对年内降水的响应与温度相似。研究结果可为陕北地区优化植被种植类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7.
1990-2012年榆林市土地生态风险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区域生态安全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土地生态风险评价是衡量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本文以生态脆弱的陕西省榆林市为研究对象,依据榆林市土地系统的基本特征,选取表征干旱风险的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数、表征人类活动类型及强度的土地利用结构风险及表征土壤侵蚀的土壤水力侵蚀、土壤风力侵蚀4个风险指标,构建土地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对影响榆林市1990—2010年土地生态风险的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2年榆林市的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数均值呈先减后增的趋势,其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偏东部地区;(2)21年间土地利用结构生态风险整体上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区域差异较大且变化明显;(3)土壤水力侵蚀较剧烈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及南部地区,21年间均值呈先增后减的趋势;(4)土壤风力侵蚀较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随着时间变化其均值一直呈递减趋势;(5)土地生态风险21年间总体呈减小趋势,各区县生态风险差异显著.通过对榆林市土地生态风险综合评价,可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建议,实现区域经济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8.
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明晰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深刻理解生态恢复和气候变化双重背景下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与水文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趋势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对2000-2014年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WUE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近15年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WUE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为0.02 gC·kg-1H2O·a-1P<0.001),不同植被生态系统年内WUE主要呈“双峰”模式,峰值分布在4-5月和9-10月;空间上,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WUE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上升趋势和显著上升(P<0.05)面积分别占研究区的95.04%和66.96%,但不同季节变化趋势特征差异较大;不同植被生态系统WUE均值和趋势差异显著,其中稀疏灌丛和草地WUE均值较低,而针叶林WUE趋势下降明显;进一步对坡度统计表明,25-50°范围内植被生态系统WUE呈持续增加趋势。当年蒸散量小于3 700 mm时,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随着蒸散量(evapotranspiration,ET)的增加而增加,随后GPP则随ET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研究区中东部(57.25%)WUE主要由GPP控制,而西部区域(42.75%)WUE则受ET影响。近15年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WUE与LAI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表明LAI的增加能够有效促进WUE的提升。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3种气候因子是导致WUE及其组分GPP和ET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结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2000-2014年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WUE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大部分植被类型年内分布呈现双峰结构。生态恢复工程不仅改善了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状况,同时显著提高了植被生态系统的WUE,成为近年来黄土高原WUE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99.
秦巴山地土地系统的景观生态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志远  郭彩玲 《山地研究》1998,16(2):146-150
在调查分析秦巴山地生态环境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地形和坡度为主导因素,进行土地生态环境功能划分,并运用景观生态学、土地经济学有关原理,针对不同功能区生态环境的现状特点,分别总结出土地景观生态环境设计的模式,提出用系统思想指导景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0.
西安市植被净化大气物质量的测定及其价值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着手 ,运用 GIS技术 ,依据相应植被净化大气物质量计量模型 ,计算了西安市 2 1种植被类型净化大气的物质量 ,结果显示 :西安市植被每年吸收 SO2 1 7.1 0万 t、HF0 .49万 t,植被每年固定 CO2 2 0 5 96.1 7万 t,释放 O2 1 5 0 1 8.5 7万 t,植被每年滞尘3883.1 5万 t,并运用替代法进行了价值估算 ,结果为 30 83.71百万元 .a- 1,其占 1 999年西安市国内生产总值的 5 % ,。在植被净化大气单位价值量数据库基础上 ,绘制了专题图 ,由此分析得到植被净化大气的区域差异和不同植被类型净化大气的差异 ,最后 ,初步形成西安市植被净化大气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