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9篇
  51篇
综合类   3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以关中地区遥感影像、数字高程、地貌类型等资料为依据,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方法,在RS和GIS的支持下生成了关中地区1986~2007年林草覆盖率变化图谱,并从栅格、坡度带、地貌单元及行政区等多个尺度上分析了该区近二十二年来林草覆盖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86~2007年,关中地区林草覆盖率增加了15.25%,2000~2007年段增速约为1986~2000年段的2.60倍;各地貌单元林草覆盖率增幅表现为:山地>黄土梁峁>黄土塬>黄土台塬>平原;各坡度段的林草覆盖率增加,增速随坡度增大而加大;各地市林草覆盖率增速为:西安市>渭南市>咸阳市>铜川市>宝鸡市。研究区的林草植被覆盖率的时空变化特点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结果,"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促使了该区林草覆被情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52.
为了增进对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理解,以延安市宝塔区1997年和2002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以分形理论为指导,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运用土地利用分维模型对延安市宝塔区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定量计算了延安市宝塔区1997年和2002年两个时期各个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从而阐述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1)1997~2002年,林地、草地、园地、居工和道路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耕地、水体和未利用地减少。2)1997年和2002年宝塔区的分形维排列顺序分别为:水体>道路>未利用>草地>耕地>园地>林地>居工;水体>道路>未利用>园地>草地>林地>耕地>居工。3)1997年和2002年宝塔区的稳定性指数排列顺序分别为水体>居工>道路>林地>园地>未利用地>耕地>草地;水体>居工>耕地>林地>道路>草地>未利用地>园地。  相似文献   
53.
秦巴山区植被土壤保持生态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以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LSE)及植被指数(C)为依据,按裸地侵蚀模数减植被覆盖侵蚀模数,测算了秦巴山区植被保土、保肥的物质量.以保土、保肥物质量为基础,按等效应原则测算了植被保土、保肥的价值量.结果显示:秦巴山区植被因防止土壤侵蚀而减少废弃地的总价值为4.23×106元;全区植被保持营养物质的总价值为2.24×109元,其中,N为4.37×108元,P为1.86×108元,K为1.62×109元 ;陆地植被减轻泥沙淤积灾害方面的总价值为1.45×107元.秦巴山区植被防止土壤侵蚀的总生态经济价值为三者之和,共计2.26×109元,这是植被为本区提供的天然生态服务和自然资本.  相似文献   
54.
城市土地生态系统建设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城市是以土地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根据西安市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了50个土地生态元,18个土地生态子系统,建立西安市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由于城市的发展,每个土地生态单元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仿自然原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设计,真正有利于西安市人地关系的协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5.
通过观测盛夏西安市不同植被景观区的温度、湿度日变化 ,对各次观测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研究了植被对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作用 ,并计算出植被对温度调节作用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 :( 1 )植被覆盖较好的比无植被覆盖的地区在降低温度和增加空气湿度方面 ,有显著的差异 ,植被覆盖区平均降低温度 2℃ ,降低极端温度为 3 .3℃ ,平均增大相对湿度大约为 3 0 %。( 2 )绿化较好地点的温度和湿度日变化幅度较小 ,绿化差的地点变化幅度较大。( 3 )有水面存在对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也具有显著的影响。 ( 4)植被的降温作用 ,可创造经济价值。每年每公顷的绿地使年平均温度降低 1℃ ,其单位生态效益为 5.70元。因此 ,城市植被是调节城市温度和湿度的有效措施。通过绿化途径改变城市下垫面性质 ,从而达到改善西安市的热效应目的  相似文献   
56.
喀什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遗迹、浓郁的民族风情而著称,集中了新疆最典型最齐全的旅游资源。本文通过对喀什旅游业客源市场和经济效益的分析,指出了该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7.
选取陕西省1992、1999、2003年三期土地利用的动态数据,应用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分析了由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发现:从1992年到1999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7168.12×106美元增加到7542.47×106美元,但从1999年到2003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迅速减少到7145.53×106美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每年变化率为1.3%,远高于总的年变化率0.08%。  相似文献   
58.
黄河中上游流域生态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黄河中上游流域72.31万km2为研究区,通过遥感信息提取、常规资料分析和野外调查研究,将研究区分为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区、鄂尔多斯高原-河套平原生态区、黄土高原生态区和24个生态亚区.在此基础上,选择指标因子,建立数学模型,利用ArcInfo系统对黄河中上游流域生态质量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和分析,实现了大区域生态质量的定量评价和质量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59.
基于生态过程与景观生态背景值的区域生态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常用的数学模型法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揭示区域生态压力的现状和进行区域横向比较具有良好效果,但是缺乏历史纵向比较。景观生态背景值,是在综合了区域特定历史时期景观生态本底值和合理的人类活动两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运用景观生态背景值作为景观生态压力评价的坐标起点,结合区域中主要的生态过程,通过对变化中的景观生态类型、格局与景观生态背景值的偏离程度来评价区域生态压力与安全,评价结果不仅能较明确地说明区域生态压力与安全现状的性质,同时清晰地揭示出人为因素对区域生态压力与安全状态的影响程度与性质。  相似文献   
60.
文章以内蒙古大青山樟子松人工林,白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取克拉夫特生长分级法进行I~V级木分类,通过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分析对比不同密度条件下林木分级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