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9篇
  51篇
综合类   3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1989、2000及2006年3期TM遥感影像,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对陕北农牧交错带草地面积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从1989年到2000年,由于土地开发利用频繁,草地面积退化较快;从2000年到2006年,草地面积减少得比较缓慢.并利用Markov模型对陕北农牧交错带草地面积的变化情况进...  相似文献   
62.
基于耦合模型的陕西省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研究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间的协调发展,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两个子系统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二者之间的耦合模型,对2008年陕西省各市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现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各市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间的耦合程度均较高,但其协调程度较低,全省无...  相似文献   
63.
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防风固沙功能价值时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风固沙功能是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之一。目前,对土地利用防风固沙价值的定性描述很多,定量测算其价值的方法则尚在探索之中。因此,研究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功能价值及其动态变化,对保育风沙区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中以陕北黄土高原1978-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依据,运用按研究区实际情况建立的测算模型,对...  相似文献   
64.
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与人口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ArcGIS技术,以1km×1km栅格为基本评价单元,选取了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因子,构建了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对人口分布做了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临界适宜地区的适宜性与限制性因素。研究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人居环境指数介于21.51-84.62之间,整体分...  相似文献   
65.
在南水北调中线湖北十堰水源区,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与高级氧化消毒(AOP)技术相结合的组合工艺MBR-AOP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考察了该工艺对CODCr、BOD5、NH3-N和浊度的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大于20℃、pH在6~8的条件下,工艺对CODCr、BOD5、NH3-N和浊度的降解效果好,平均降解率分别为96.4%、95.1%、94.3%和99.1%,出水CODCr为8.6~26.2 mg/L,BOD5为5.2~17.2 mg/L,NH3-N为1.8~3.9 mg/L,浊度均小于1 NTU,水质优于生活污水排放标准(GB 18918-2002)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  相似文献   
66.
陕南地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时空动态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物质基础,也是生态安全、生态风险评价的重要指标。利用2000—2010年SPORT—NDVI数据、气象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选取改进后的CASA模型,模拟了陕南地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时间变化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0年,研究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均NPP均呈曲折上升趋势,各类土地利用类型NPP均值排列顺序为:林地灌丛草地耕地其它类型。年内变化表现为各个土地利用类型的NPP在每年的2月开始增长,同年7月达到峰值,11月开始明显减少,在次年的1月达到最小值。汉中市的西部、商洛市的东部和西部地区年均NPP增长比较明显,汉中市的中部以及安康市中部大部分地区年均NPP的增长量保持平稳,汉中市城固县与西乡县的交界处年均NPP值的减少比较明显,其它地区的年均NPP变化不明显。年内各月空间NPP的变化趋势与年际变化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67.
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降水和气温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基于1982—2006年半月最大化合成GIMMS—NDVI、降水和气温数据,利用线性回归、Sen+Mann—Kendall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植被变化及其与降水和气温相关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1982—2006年,西北植被变化总体呈改善趋势,增速约为3%/10a(p=0.19)。大部分地区植被变化呈增长态势,主要分布在地表水资源丰富地区;只有少数地区呈下降趋势,主要分布在一些荒漠干旱地区。(2)近25a西北的降水量变化波动性较大,总体变化呈较弱减少趋势;气温年际变化波动性相对较小,总体变化趋势为显著上升。(3)从9月到翌年2月,即秋季和冬季,植被变化与当月降水相关程度较强;从3—8月,即春季和夏季,植被对降水的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而植被与气温相关,只有1,3月和12月存在一个月滞后,其他月份都与当月气温相关程度较强。(4)在干旱地区,地表水资源缺乏,植被与降水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在地表水资源丰富地区,植被与降水呈负相关,与气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8.
全射流喷头重要结构参数对水力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喷头是喷灌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喷灌的效果。该文提出了一种国内原创的全射流喷头,分析了全射流喷头重要结构参数对其工作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样机尺寸的试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合,影响喷头工作状态的主要结构参数包括信号嘴插拔深度、间隙C、导管长度、位差大小和作用区长短等,最后提出了样机的最佳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69.
陕西关中地区生态安全定量评价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对陕西关中渭河盆地,1986~2002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亏损进行了测算。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的概念,建立了生态压力指数测算模型以及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及生态安全度变化预测模型,并对本地区万元GDP的生态足迹需求进行了测评。研究结果表明:①本地区生态承载力呈减少趋势;②生态足迹均呈现增加趋势;③1986~2002年生态压力指数从0.75增长为1.20,增长幅度为0.45,增长幅度较大;④关中盆地已严重超载,处于不安全状态;⑤本区平均万元GDP的生态足迹为3.11hm2,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0.
黄土高原南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土壤侵蚀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3S技术对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综合测评,同时应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定量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表明,研究区1980-2005年共有1 123.80 km2耕地被用为城镇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面积净增了1 238.29 km2,林地、草地面积总量变化小,但局部地区流转特征显著;与此同时,该区土壤侵蚀模数从11.54 t/(hm2·a)增至13.81t/(hm2·a),1980和2005年黄土沟壑区侵蚀模数的峰值分别为1 708.52和1 584.69 t/(hm2·a).该区域土壤侵蚀效应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耦合性较强,林地、草地由于分布区域海拔高,坡度陡,侵蚀强烈,而地势低洼、平坦地区(建设用地、耕地、未利用地)的土壤侵蚀强度小.林地、草地的土壤侵蚀效应由于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对降雨侵蚀因子增强的响应尤其明显.2005年该区林地和草地的平均侵蚀模数分别增加了2.34和7.32 t/(hm2·a),并且微度以上侵蚀等级的面积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