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3篇
  6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2 毫秒
71.
采用风洞试验法研究了白星花金龟群集为害玉米的行为机制。结果表明:鲜食甜玉米的穗在各器官中对白星花金龟成虫的诱集力最高,达85%;白星花金龟成虫或玉米螟幼虫为害玉米穗时对白星花金龟成虫有诱集作用,其选择系数分别为0.33和0.03,且白星花金龟成虫和玉米螟幼虫共同为害玉米穗时对白星花金龟成虫的诱集作用最强。通过室内饲养及野外观察初步明确了白星花金龟成虫昼夜取食、多次交尾、多次产卵及幼虫腐生、腹面朝上倒行等主要习性。  相似文献   
72.
我国研究亚洲玉米螟历史、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综述了中国亚洲玉米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以及近20年来在亚洲玉米螟人工饲养技术、优势种鉴定与分布、生物学和生态学、抗螟品种鉴定与利用、毒理和抗药性、天敌种类和应用、产量损失与经济阈值、预测预报和关键防治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取得的进展,并提出了“十五”期间亚洲玉米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3.
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ée)]是中国玉米生产上最重要的害虫,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由于不同类型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程度不同,影响玉米螟的存活和生长发育,同一品种的不同组织器官对玉米螟的存活和发育影响也不相同。笔者在室内研究了高油玉米、糯玉米、甜玉米和普通玉米等的不同组织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存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玉米在不同生育期的组织器官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不同。高油玉米298的心叶组织最适合玉米螟幼虫的存活和生长发育,而心叶期抗螟品种邢抗2号和的心叶不利于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生长和发育。玉米螟幼虫在高油玉米、甜单8号和白糯4号的雄穗上存活率高,幼虫体重较重,而在邢抗2号雄穗上的存活率和幼虫体重最低。甜单8号玉米苞叶总体上比较适合亚洲玉米螟幼虫生长和发育,而白糯4号和邢抗2号的苞叶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不利影响。甜单8号、农大108和高油298的花丝适宜玉米螟幼虫生长和发育。而超甜2号和邢抗2号2个品种的花丝对玉米螟幼虫生长和发育有不利影响。超甜2号玉米的穗轴适宜玉米螟生长和发育,玉米螟幼虫在甜单8号和白糯4号穗轴上取食存活率和化蛹率高,但蛹重较轻。邢抗2号穗轴对玉米螟生长发育有不利影  相似文献   
74.
夜蛾黑卵蜂对草地贪夜蛾田间防效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是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期的重要专性寄生蜂。本研究通过人工释放夜蛾黑卵蜂,利用释放回捕法于田间初步评价了夜蛾黑卵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田间防效。结果显示,夜蛾黑卵蜂在田间对草地贪夜蛾卵块的寄生率达到100%,卵粒寄生率为84.39%,田间校正寄生率达83.54%。尽管试验全过程伴随有连续阴雨天气,但降雨对夜蛾黑卵蜂的田间防效未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本研究是我国首例于田间应用夜蛾黑卵蜂防控草地贪夜蛾卵的报道,研究结果将为利用夜蛾黑卵蜂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5.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草地贪夜蛾优势卵寄生蜂夜蛾黑卵蜂为研究对象,通过管测药膜法测定了农业农村部推荐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用药中的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茚虫威、虱螨脲、四氯虫酰胺、虫螨腈、乙基多杀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8种杀虫剂对夜蛾黑卵蜂的急性毒性,并评价了其安全性风险等级。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和虫螨腈对夜蛾黑卵蜂的毒力最大,LR50分别为4.39×10-4 mg a.i./cm2(4.00×10-4~4.77×10-4)、4.96×10-4 mg a.i./cm2(4.48×10-4~5.47×10-4)和9.81×10-4 mg a.i./cm2(9.06×10-4~1.07×10-3),对夜蛾黑卵蜂的安全性风险等级均为中等风险性。其余五种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四氯虫酰胺、虱螨脲、茚虫威对夜蛾黑卵蜂的安全性等级均为低风险性,可作为夜蛾黑卵蜂成虫自然种群高峰期和人工释放区的首选杀虫剂。  相似文献   
76.
Bt cry1Ah基因是本实验室从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菌株BT8中克隆的一种新型杀虫蛋白基因。在前期工作中已根据植物密码子偏好性对cry1Ah基因进行过一次优化。根据玉米密码子偏好性对cry1Ah基因进行第二次优化,并将两次优化的cry1Ah基因分别构建了pAhmG和pmAhb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玉米自交系综31,分别得到10株和9株阳性转基因玉米植株。通过ELISA、Western blot检测及生物活性检测,比较不同优化的基因在玉米中的蛋白表达量及抗虫情况。初步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在玉米植株中可以稳定表达并可以遗传。二次优化基因比一次优化基因在玉米中的蛋白表达量更高,抗虫性更好。表明密码子优化有利于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7.
通过原核表达及亲和层析获得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中肠类钙黏蛋白Cry1A毒素结合区MPR及其在Cry1Ac抗性玉米螟中的突变体MPR-r2多肽片段。采用饲料混合法测定了MPR和MPR-r2及其分别与Cry1Ac毒素混合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MPR和MPR-r2多肽片段对亚洲玉米螟幼虫都有一定的杀虫作用;当MPR多肽片段与Cry1Ac毒素混合时,杀虫活性具有加性效应,而MPR-r2多肽片段与Cry1Ac毒素混合的杀虫效果则没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8.
为明确转cry1Ab基因玉米植株残体中Cry1Ab杀虫蛋白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动态,选取转cry1Ab基因玉米MON810和Bt11,采用ELISA方法测定4种条件下秸秆中Cry1Ab杀虫蛋白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不同取样时间,2种玉米秸秆中Cry1Ab杀虫蛋白的残留量差异显著;整株秸秆中的Cry1Ab杀虫蛋白降解速度比粉碎后的慢;秸秆粉碎埋入土壤后播种冬小麦,玉米秸秆中Cry1Ab杀虫蛋白降解速度最快,且可完全降解;在不同条件下,MON810玉米秸秆中Cry1Ab杀虫蛋白的降解速度比Bt11玉米慢,MON810和Bt11玉米秸秆中Cry1Ab杀虫蛋白的DT50分别为10.2~207.8、13.6~124.0 d,DT90分别为185.1~368.3、45.2~224.0 d。研究表明,在不同条件下MON810和Bt11玉米秸秆中Cry1Ab杀虫蛋白的降解速度不同,依次为秸秆粉碎后埋在土壤后种植冬小麦秸秆粉碎埋在玉米田土壤中秸秆粉碎后放在地表整株秸秆放在地表。  相似文献   
79.
亚洲玉米螟的寄主植物种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寄主植物种类,对13科38种植物进行了田间笼罩接虫试验和室内生物测定,并通过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分析了不同寄主植物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寄主植物有8科20种,酸模叶蓼是最适宜寄主植物,其次为玉米、谷子、薏苡等;在酸模叶蓼、玉米等11种植物上还发现了第2代幼虫。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饲养条件下,亚洲玉米螟能在9科25种寄主植物上完成生活史,其中以向日葵为寄主植物的亚洲玉米螟种群增长最快,其次为玉米。研究表明,亚洲玉米螟的寄主植物共有9科27种,较适宜寄主植物有酸模叶蓼、玉米、谷子、苍耳和葎草,其中在玉米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最佳。  相似文献   
80.
为了明确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Guenée)]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及形态特征,利用扫描电镜对桃蛀螟成虫触角感器进行观察,并利用触角电位仪分析桃蛀螟触角对5种玉米花丝气味挥发物的反应。发现桃蛀螟触角感器绝大部分位于触角的腹面及侧面,鞭节表皮上有连续的网纹结构,而柄节和梗节上没有。桃蛀螟触角上有7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Ⅰ型、Ⅱ型)、刺形感器、耳形感器、钟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Ⅰ型、Ⅱ型)。桃蛀螟雌雄成虫对花丝气味挥发物产生明显的触角电位反应,雌性桃蛀螟触角对1-己醇、1-庚醇、β-蒎烯和β紫罗酮反应明显,且随浓度的增加,反应强度增加迅速,尤其对1-己醇的反应尤为明显。雄性桃蛀螟触角对于1-庚醇和1-己醇反应非常明显,反应强度明显弱于雌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