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6篇
农学   10篇
  11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22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根据前期对杧果(Mangifera indica L.)胁迫差异分析中获得的Rab11 片段,采用RT-PCR结合RACE 技术,从‘四季杧’混合组织材料(叶、茎、花和果实)中克隆了一个Rab11 完整编码区序列,命名为MiRab11。其cDNA 全长902 bp,包含完整开放阅读框657 bp,编码218 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MiRab11 与葡萄和柑橘的同源性最高(相似度均为97%)。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MiRab11在杧果叶、茎、花和果实中均有表达,在嫩茎和花后70 d 的成熟果实中的表达较高;在果实形成及发育初期表达量略有下调,但在果实成熟过程中表达量明显上调;逆境胁迫(低温、盐、干旱)处理可引起在叶或茎中上调表达;不同信号物质(脱落酸、水杨酸、双氧水)刺激均可引起叶中的表达上调。结果表明,MiRab11 可能在杧果果实成熟和胁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
从影响龙眼冻害因素、冻害分级、抗冻机理及龙眼冻害前后的管理措施等方面对龙眼抗冻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和归纳,为深入探讨龙眼抗冻性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分子标记技术在龙眼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分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在龙眼中也得到应用。由于分子标记具有诸多优点,因此它的发展和应用为龙眼研究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就RAPD,AFLP,ISSR,SRAP等几种分子标记在龙眼中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分析了分子标记在龙眼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4.
为探明广西杧果传粉昆虫种类及明确蝇类对杧果授粉效果的影响,开展了杧果产区杧果传粉昆虫调查、诱蝇材料筛选、蝇类日访花规律和诱蝇授粉等试验.结果表明,南宁市杧果产区发现2目7科13种传粉昆虫,百色市田东县发现6目15科19种传粉昆虫,主要为双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综合停留时间和数量分析,两地的主要传粉昆虫种类有一定的差异,南宁...  相似文献   
35.
 建立了快速测定果蔬产品中阿维菌素及其有毒代谢物残留量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果蔬样品经乙腈提取后,直接采用三氟乙酸酐(TFAA)-N-甲基咪唑(NMIM)-乙腈(ACN)法进行柱前荧光衍生化,后以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进行阿维菌素残留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对果蔬产品中的阿维菌素及其有毒代谢物残留量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μg·kg-1,在0.001~0.1mg·kg-1时,阿维菌素的添加回收率在84.2%~110.8%之间,变异系数(C.V.%)在1.9%~12.8 %。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究侵染掌叶半夏(Pinellia pedatisecta)的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衍生的干扰小RNA(virus-derived small interfering RNA,vsiRNA)序列特征,为掌叶半夏抵御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一株来自广西的具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掌叶半夏为材料,取其褪绿斑驳的叶片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并进行小RNA深度测序(Small RNA Deep Sequencing);利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和分段克隆技术获得病毒的全长基因组序列,利用MEGA 7.0将其与有代表性的病毒序列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并分析亲缘关系;以克隆测序获得的基因组序列作为参考进行vsiRNA特征分析。【结果】小RNA深度测序共获得4851249条高质量的读段(reads),长度为21、22和24 nt的reads具有较高的丰度,占比分别为33.4%、13.7%和11.3%。该病毒分离物的基因组全长为9735 nt,编码3105个氨基酸,其基因组全序列与SMV HZ1分离物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86.93%,暂命名为SMV NN;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SMV NN与分离自半夏的SMV HZ1分离物的亲缘关系最近。将vsiRNA定位到克隆测序后获得的SMV NN的基因组上,分析该病毒的vsiRNA特征,结果发现长度为21和22 nt的vsiRNA具有较高的丰度,病毒全基因组的正链和负链均能被vsiRNA覆盖,且分别在HC-Pro和P3蛋白编码区具有最强热点。【结论】掌叶半夏主要通过dicer样核糖核酸酶4(dicer-like ribonuclease 4,DCL4)和Argonaute蛋白1(Argonaute1,AGO1)对SMV的HC-Pro和P3蛋白编码区进行剪切,主要产生长度为21和22 nt的vsiRNA,从而抑制SMV在植株体内的复制。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究禾荔特晚熟焦核突变体GLL-1的全基因组变异情况,为调控荔枝果实成熟期、解析焦核发生分子机制及选育焦核品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荔枝种质资源普查发现1个禾荔特晚熟焦核突变体GLL-1,对禾荔和GLL-1开展全基因组重测序(测序深度50×),对比分析GLL-1全基因组变异情况。【结果】与禾荔相比,GLL-1果实明显较大,品质优良,特晚熟,种子变为焦核,可食率明显提高。从GLL-1基因组获得320858674个高质量的Clean reads,定位到荔枝参考基因组的高质量Clean reads数占比为96.07%,正确识别率大于Q20的碱基占比为96.48%,正确识别率大于Q30的碱基占比为91.38%,基因组GC含量为35.28%,覆盖度(大于1×的碱基占比)为97.62%。检测到930608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和759887个小片段插入和缺失(Indel)位点,共导致12621个基因发生变异,其中发生非同义SNP突变的基因8451个,发生Indel的基因4170个。许多与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相关的MYB、bHLH、WD40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及参与ABA信号转导的重要家族基因(bZIP、WRKY、MAPK及PPR)均发生突变。【结论】MYB、bHLH、WD40、bZIP、WRKY、MAPK及PPR等家族基因的突变可能是导致GLL-1果实特晚熟及焦核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推测其在调控荔枝果实发育和焦核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8.
以1年生盆栽东魁杨梅Myricarubra‘Dongkui’嫁接苗为试材,研究硼对杨梅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施硼酸(HBO3)量分别为0.0(ck),6.6,13.2,19.8和26.4mg·株-1·a-1,每个处理重复5次,分7次叶面喷施,每次施用全年总量的1/7。结果表明,1年生杨梅苗喷施硼酸0~26.4mg·株-1·a-1,随着施硼量的升高,杨梅植株生长量、株高、根瘤量、固氮酶活性、土壤全氮和有效氮逐步增加;当施肥量为19.8mg·株-1·a-1时,杨梅植株生长量、株高、根瘤结瘤量和固氮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30.28%,64.63%,62.02%和31.62%,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分别比对照增加31.35%和9.16%;随后随着施硼量的增加,这些指标逐步下降。施用适量的硼能提高杨梅结瘤固氮能力,促进植株生长发育。表3参10  相似文献   
39.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贫困人群基本生存权利的最后保障,在我国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历史时期,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既是社会救助制度顺应历史新时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以马山县白山镇为例,分析白山镇城乡低保在保障标准、保障待遇、实施环境方面的差异,归纳当前贫困山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基层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研究解决思路,从统筹制度设计、统筹监督管理、统筹环境配套方面提出优化城乡低保统筹工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