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5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接种致死量鸭肝炎病毒后雏鸭生长及发育的改变及水飞蓟素对其的影响。【方法】100只11日龄雏鸭分为5组,分别为攻毒组、攻毒+30 mg水飞蓟素组、攻毒+10 mg水飞蓟素组、10 mg水飞蓟素组、空白对照组。试验期内正常喂食及饮水,并每隔3 d空腹测定一次体重,观察动物发病及死亡情况。于攻毒后的第15 d和第30 d测定动物吻尾长度,于攻毒后第30 d扑杀,并测定腹脂重以及各内脏器官指数。【结果】用致死量鸭肝炎病毒攻击后,雏鸭在96 h内死亡严重,死亡率达75%(第1组);30、10 mg?kg-1bw?d-1的水飞蓟素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死亡率分别为20%和0(第2组,第3组)。第1、第2组的幸存者显示出显著快的增重和发育速度,胴体构成发生了明显改变,内脏指数显著降低,胸肌指数显著上升。10 mg?kg-1bw?d-1的水飞蓟素可有效抑制病毒的促生长发育效应,但30 mg?kg-1bw?d-1的水飞蓟素却没有抑制效应。【结论】致死量鸭肝炎病毒可显著促进存活雏鸭的生长发育,水飞蓟素对鸭肝炎病毒的促生长发育效应具有双相性作用,在较低剂量时可发挥抑制作用,但在较高剂量时抑制作用丧失。  相似文献   
82.
建立广东省牛大力茎叶药材的定性质量标准。收集广东省5个地区牛大力茎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方法,对其粉末进行显微结构和薄层色谱(TLC)鉴别;用烘干法测定水分,用马弗炉测定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采用浸泡法和加热回流法测定浸出物(水溶性、醇溶性)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铅(Pb)、铜(Cu)、砷(As)、镉(Cd)、汞(Hg)等元素含量。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牛大力茎叶样品显微特征基本一致,薄层色谱重现性好、专属性强,水分含量为6.83%~9.16%,总灰分含量为3.74%~5.90%,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0.49%~0.92%,冷水浸出物含量为3.01%~10.78%,热水浸出物含量为5.88%~15.03%,冷醇浸出物含量为2.38%~4.22%,热醇浸出物含量为3.29%~6.36%,Pb含量为0.185~2.863 mg/kg,Cu含量为1.840~6.601 mg/kg,As含量为未检出~0.028 mg/kg,Cd含量为0.016~0.086 mg/kg,Hg含量为未检出~0.019 mg/kg。本试验方法操作简单,可...  相似文献   
83.
84.
优化黄皮叶挥发油的提取条件,并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皮叶挥发油,以料液比、浸泡时间、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挥发油得率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确定黄皮叶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黄皮叶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黄皮叶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时间2 h、提取时间4 h、料液比为1∶10(m∶V),挥发油得率为0.50%,GC-MS共分离鉴定出37种化合物,以芳香烃、萜类化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等为主,占挥发油总量的96.49%。本试验明确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皮叶挥发油的优化工艺和挥发油的成分,可为黄皮叶挥发油的工艺研究、标准制定和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
为了探究火炭母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试验进行火炭母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大鼠的长期毒性研究。在急性毒性预试验中,SPF级KM小鼠最高攻毒剂量达到6 000 mg/kg时所有小鼠未死亡,故正式试验SPF级KM小鼠每个重复10只(雌雄各半),一次性灌胃给药,重复2次,给药后4 h内仔细观察受试小鼠的临床表现,连续观察7 d。长期毒性研究中,将8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火炭母高剂量组(40 g/kg)、中剂量组(20 g/kg)、低剂量组(10 g/kg)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高、中、低剂量组连续饲喂药化饲料30 d,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0 d。攻毒结束后每组随机取10只大鼠(雌雄各半),后腔静脉采血用于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检测;按照动物福利安乐死后进行大体剖检变化观察,采集主要脏器测量脏器系数,对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的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每组剩余的10只大鼠用于恢复试验,攻毒组大鼠药化饲料换成基础日粮,继续饲养15 d后检测以上项目。结果表明:急性毒性研究中,火炭母半数致死剂量(LD50)大于5 000 mg/kg,属于实际无毒级别。长期毒性研...  相似文献   
86.
87.
为探索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诱导水稻抗白叶枯病的效应,采用MeJA喷雾处理剪叶接种法,测定MeJA对水稻幼苗的白叶枯病病情指数、白叶枯病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的抑菌效果及对叶片过氧化物酶(peror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naine ammonialyase,PAL)等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0.05 ~ 2.0 mmol/L的MeJA能降低水稻幼苗白叶枯病的病情指数,但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无直接抑菌活性;0.1 mmol/L MeJA的诱导效果最好,处理48h后,感病品种温229和抗病品种嘉早312的诱导效果分别为73.18%和70.43%;0.05 ~2.0mmol/L的MeJA处理水稻叶片中POD、CAT、SOD、PPO和PAL活性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MeJA能诱导水稻幼苗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且诱导抗性的产生与MeJA提高水稻相关防御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8.
产后健康奶牛血液流变学和氧自由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产后健康奶牛1-30d血液流变学和氧自由基主要指标动态变化。选择2-4胎龄产后健康奶牛18例,于产后1d,2d,4d,7d,10d,15d,30d采血,检测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全血高切比粘度ηb80S^-1、全血低切比粘度ηb20S^-1、血浆比粘度ηp、血细胞压积PCV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氧自由基主要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发现,血液流变学和氧自由基大多数指标30d,16d与新产1-7d比较,至少在某一时间段呈现差异极显著或显著(P<0.01或P<0.05)。  相似文献   
89.
一氧化氮的生理作用与中药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长期被认为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和大气污染物 ,人们并不知道内源性 NO存在于生物体内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然而 ,NO客观上被医学界应用和观察的历史却长达一个多世纪 ,早在 19世纪 6 0年代人们已开始试用有机硝酸酯治疗心脏缺血 ;19世纪末 ,硝酸甘油在心脏缺血发作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80年代初 ,Furchgott等在研究血管舒张作用时发现 ,Ach、缓激肽和 ATP的舒血管作用具有内膜依赖性 ,即内膜去除后舒张作用消失 ,而将内皮细胞重新覆盖后作用又恢复 ,提示内皮衍生舒张因子 (EDRF)的存在。1987年 ,Ignarro和 …  相似文献   
90.
何永明  张芳 《作物学报》2023,(6):1690-1698
颖花开放由浆片膨大所启动,对水稻授粉受精具有直接影响。生长素是调节花药开裂、花粉育性和种子起始等生殖发育过程的重要激素。为阐明生长素在水稻颖花开放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粳稻品种中花11为试验材料,调查了外源生长素及其抑制剂对颖花开放的影响,以及内源生长素水平和生长素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IAA (10~20 mmol L–1)、NAA (0.05~0.50 mmol L–1)浸穗处理将推迟水稻颖花开放,其中高浓度(0.5 mmol L–1)NAA能使颖花开放推迟3 d,并表现出颖花张开时间延长和结实率下降的现象。IAA极性运输抑制剂TIBA及其作用抑制剂PCIB也抑制颖花开放。NAA预处理后,增施茉莉酸甲酯(MeJA)能有效恢复颖花开放。水稻颖花中IAA含量在自然开放前2 h迅速下降,比开颖前1 d、2 d分别降低了65.85%、74.27%。与IAA水平变化相对应,颖花开放时浆片IAA生物合成基因(OsTAR2、OsYUCCA3/4/8)表达下调,而催化IAA结合失活的酶基因(OsGH3.2、OsGH3.8)、IAA输出载体基因(OsPIN1、OsPIN1a)以及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