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李琳  陈鸿宇  柳凤  何红  余莎 《园艺学报》2011,38(12):2395-2400
 2008—2009年,从广东省湛江等地采集疑似疫病的马拉巴栗病株,经病原菌分离及柯赫氏法则验证,证明其病原菌是疫霉菌。通过致病性、寄主范围测定,菌体形态,培养特性及rDNA-ITS序列分析等,将该病原菌初步鉴定为棕榈疫霉(Phytophthora palmivora)。  相似文献   
62.
桂糖29号(原编号桂糖02-761)是广西甘蔗研究所从崖城94-46×新台糖22号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的最新甘蔗优良品种。该品种表现为萌芽好,分蘖力强,植株较直立紧凑,中茎,有效茎数多,早熟高糖,丰产,宿根性特强。广西区试试验结果,平均蔗茎产量95.7t/hm2,比CK2(ROC16)增产12.1%,与CK1(ROC22)相近,其中,宿根蔗产蔗量94.0t/hm^2,比CK1和CK2增产10.5%和19.4%;平均蔗糖分15.62%,比CK1和CK2高0.60和0.64个百分点;平均含糖量15.0t/hm^2,比CK1和CK2增产4.2%和17.2%。该品种适应性广,抗寒性明显优于ROC22。该品种于2010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桂糖29号。  相似文献   
63.
在林业生产中,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绿化苗木和经济林苗木在进行裸根移植时,通常存在成活率偏低的现象。为此,我们开展了植物生长调节剂ABT生根粉对大苗移植成活率影响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64.
以荧光显微计数法和平板分离法分别对桐花树根茎叶内生细菌总量和可培养细菌数量进行周年动态初步测定,并对拮抗植物病原菌的可培养细菌菌株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桐花树根茎叶内均含有大量的内生细菌,其中根部内生细菌总量为0.88×107~49.67×107ind./g FW,7月份最大,叶部细菌总量为1.07×107~65.07×107ind./g FW,也以7月份最大,茎部细菌总量为1.1×107~19.73×107ind./g FW,以5月份最大;而根茎叶可培养细菌含量分别为1.02×103~13.18×103、0.13×103~11.24×103、0.31×103~10.36×103CFU/g FW,均以3月份数量最大,周年不同月份之间细菌总量和可培养细菌数量均差异显著。用平板对峙生长法,从86株可培养内生细菌中筛选获得1株对香蕉叶鞘腐败病菌、香蕉枯萎病菌、马拉巴栗茎腐病等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强拮抗作用的Aec23菌株,经形态、生理生化测试及16S rDNA序列比较分析,Aec23菌株初步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65.
66.
广西甘蔗继选育出桂糖11号后,近年育成桂糖12号、13、15号,在主要亲本使用及选择方法上较以前有所改进,野生资源保育利用及人工诱导开花杂交,理化诱变育种取得较大成效。今后的发展应重点在于亲本创新与研究,野生资源重点利用,扩大育种规模,建立广西育种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67.
蜡样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幼体变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1株蜡样芽孢杆菌zou8对数期细胞对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Ⅲ期到溞状幼体Ⅱ期幼体变态的影响;并通过zou8与弧菌的平板拮抗、共培养试验探讨其促进幼体变态的机制是否与拮抗病原弧菌有关。结果表明:高数量zou8细胞对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Ⅲ期到溞状幼体Ⅱ期幼体的变态具有极显著(P<0.01)促进作用,尤其是多次加菌;zou8促进幼体变态作用的发挥并非通过产生拮抗物质直接抑制病原弧菌,而是通过其他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68.
C1-2003是属中熟、高产、稳产、高糖,宿根发株好,抗逆性较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新品种.经多年多点区域试验蔗茎产量105346 kg/hm2,比新台糖16号增产13.50%,比新台糖22号减产2.42%.C1-2003平均含糖量15327 kg/hm2,比新台糖16号增产11.0%,比新台糖22号减产4.0%.C1-2003全期平均蔗糖分14.55%,略低于双对照.  相似文献   
69.
C1—2003于2003年1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专家到巴西蔗区考察访问带回国,2003年1—12月在广西甘蔗研究所检疫温室检疫,未发现检疫性病害;2004—2007年在广西甘蔗所大田参加引进品种筛选试验;2007—2009年参加广西科技攻关“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甘蔗新品种引进筛选”课题,在广西柳州市新兴农场、南宁市金光农场、北海市滨海农场,广西甘蔗研究所、广西大学等不同蔗区进行品种筛选试验;2008年参加国家第7轮区试品种繁种观察;  相似文献   
70.
宿根甘蔗幼苗黄化的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明宿根甘蔗幼苗黄化发生的原因,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宿根甘蔗黄化发生较严重的蔗区实地调查甘蔗幼苗黄化的症状表现、发病特点和规律,并采样分析正常和黄化蔗地土壤及植株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结果]宿根蔗幼苗黄化发生在酸性较强的土壤,土壤有效铁、锰、钙、镁元素含量均低于正常土壤,有效硫含量高于正常土壤,有效硼含量则差异不大;宿根蔗幼苗黄化株叶片的活性铁、全量钙、镁、硫含量低于宿根蔗正常植株,活性锰含量高于正常植株,全量铁、锰含量则表现为病株叶片高于正常植株叶片,全量硼含量则差异不显著.[结论]甘蔗体内的活性铁含量低、活性锰含量过高,导致植株体内铁锰营养不平衡,可能是宿根甘蔗幼苗黄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