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本文首次报道湖北省荆州市发现的朱红竹荪(Dictyophora cinnabarina Lee),并对其形态和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出北省的竹荪资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2.
荆州产两种珍稀大型真菌吴大椿余知和(湖北农学院农学系,荆州434103)在湖北省荆州市采得两种珍稀大型真菌,粗柄羊肚菌[Morchelacrasipes(Vent)Pers]和朱红竹荪(DictyophoracinnabrinaLee)。特将形态观...  相似文献   
23.
美味侧耳ITS序列直接测序与克隆测序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CTAB法提取美味侧耳基因组DNA,利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其核糖体DNA的ITS片段,凝胶回收试剂盒纯化目的片段。通过PCR产物双向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分别获得其rDNA ITS序列,对两种测序方法所得序列及GenBank中美味侧耳ITS片段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三条序列的差异非常小,两种测序方法所得序列仅在两端出现差异,序列内部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4.
采用插片培养的方法培养金针菇单核菌丝体和双核菌丝体,在普通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产生粉孢子的方式及粉孢子的形态。通过荧光染料和石碳酸-品红染色观察表明,单核菌丝产生的粉孢子都只含一个细胞核,双核菌丝产生的粉孢子也均为单核。本研究未观察到双核或多核的粉孢子。  相似文献   
25.
【目的】明确从我国芒果主产区分离获得的89株葡萄座腔菌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以期为葡萄座腔菌引起的芒果病害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采自广西、海南、云南、四川、广东和福建芒果主产区的89株芒果葡萄座腔菌进行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测定,并利用DPS 9.01和SPSS 20分析供试菌株对3种药剂的敏感性及交互抗性。【结果】供试89株芒果葡萄座腔菌对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对咪鲜胺的EC50介于0.0048~38.5037 mg/L,平均值为2.8637 mg/L,最大EC50是最小EC50的8021.6倍;对苯醚甲环唑的EC50介于0.0147~8.8935 mg/L,平均值为1.1761 mg/L,最大EC50是最小EC50的605.0倍;对吡唑醚菌酯的EC50介于0.0195~145.0578 mg/L,平均值为8.1939 mg/L,最大EC50是最小EC50的7438.9倍。采自不同芒果产区的芒果葡萄座腔菌株对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采自广东的菌株对咪鲜胺和吡唑醚菌酯的平均EC50最大,分别为8.1127和15.7240 mg/L,采自四川的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平均EC50最大,为1.6730 mg/L。不同属的芒果葡萄座腔菌菌株对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毛色二孢属(Lasiodiplodia)菌株对3种杀菌剂的平均EC50均高于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和新壳梭孢属(Neofusicoccum)菌株的平均EC50。【结论】采自我国不同芒果产区的89株芒果葡萄座腔菌菌株对苯醚甲环唑较敏感,咪鲜胺次之,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最低。供试芒果葡萄座腔菌对3种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可合理混合或交替施用。不同来源、不同属的芒果葡萄座腔菌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生产中应根据具体的区域及病原菌种类合理地科学施用。  相似文献   
26.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烟草灰霉病菌对多菌灵、嘧霉胺、异菌脲和丙环唑的敏感性,同时通过离体叶片法评估了这4种杀菌剂对烟草灰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烟草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并对灰霉病同时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其中多菌灵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强,EC50平均值为0.06 mg/L,其次为丙环唑、嘧霉胺和异菌脲,EC50平均值分别为0.36、0.53和0.60 mg/L;异菌脲和丙环唑对烟草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较强,EC50平均值分别为2.05和2.21 mg/L,其次为嘧霉胺和多菌灵,EC50平均值分别为10.56和131.23 mg/L。异菌脲和多菌灵对灰霉病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均最强,当药剂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其对离体叶片的保护和治疗作用防效分别为100%、100%和98.3%、91.8%。研究结果可为烟草灰霉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由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烟草青枯病是烟叶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和品质。为筛选高效防治烟草青枯病的药剂,本研究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了中生菌素、土霉素、噻霉酮、春雷霉素和氯溴异氰尿酸对茄科劳尔氏菌的抑制活性,并通过Biolog GEN Ⅲ微平板法分析了上述5种药剂胁迫下茄科劳尔氏菌的碳代谢情况和对化学物质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5种药剂均能抑制茄科劳尔氏菌的生长,抑制活性从强到弱依次为中生菌素>土霉素>噻霉酮>春雷霉素>氯溴异氰尿酸,对应的EC50值分别为0.24、0.74、2.84、7.95和273.99 mg/L。Biolog GEN Ⅲ碳代谢测定结果显示:茄科劳尔氏菌能利用Biolog GEN Ⅲ微平板中糖类及氨基酸类等71种碳源,但在药剂胁迫下,该菌对碳源的代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抑制程度最显著的是氨基酸、己糖酸、羧酸、酯和脂肪酸类碳水化合物;随着5种药剂质量浓度增加,在6 mg/L中生菌素、8 mg/L土霉素、30 mg/L春雷霉素和5738 mg/L氯溴异氰尿酸胁迫下,茄科劳尔氏菌对Bio...  相似文献   
28.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肠道中有丰富的微生物,易受食物及饲养环境影响。为了解抗生素在饲养过程中对小菜蛾肠道菌群的影响,用氨苄青霉素、硫酸链霉素和利福平3种抗生素浸泡甘蓝叶后饲喂小菜蛾,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其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小菜蛾肠道细菌主要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为优势属;真菌主要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毛霉门(Mucoromycota),优势属为青霉属(Penicillium)。小菜蛾取食不同剂量抗生素浸泡的甘蓝叶后,肠道中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均上升,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均下降;担子菌门在10 mg/L氨苄青霉素处理后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其次是100 mg/L硫酸链霉素处理组,其余处理组均上升;毛霉门在100 mg/L硫酸链霉素处理后相对丰度显著提升,其次是5 mg/L氨苄青霉素处理组,其余处理组均下降;变形菌门在100 mg/L硫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