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61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41篇
  40篇
综合类   455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191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通过对不同林龄和不同高度的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 Dandy)开展旋切,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加大,小端头开裂长度均呈上升趋势,随树干高度增加,大、小端头开裂长度呈下降趋势,原木大、小端头开裂均值间无明显变化趋势;随着林龄的增加死结数有下降趋势,活结无明显变化,随树干高度增加,活结数和死结数呈上升趋势,不同林龄间死结数均大于活结数, 11、15和26年生的出板率分别为73.40%、73.34和51.11,单板等级在4.33~4.74之间,均值为4.57。  相似文献   
102.
天津小站稻是天津农产品中最有代表性的地域品牌,因其优良的品质而闻名国内外。由于缺少核心支撑品种、生产水平较低和品牌管理混乱等问题,小站稻品牌振兴遭遇瓶颈。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小站稻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借鉴日本越光和我国五常稻花香大米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建议从品种培育与筛选、高标准种植、高水平加工、营销体系构建和品牌保护等环节入手,共同构建米质优、种源可控、质量有保障、安全可追溯的小站稻全产业链闭环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03.
喷施叶面肥是提高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探明不同叶面肥成分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并筛选紫花苜蓿优质高产的叶面施肥方案,本试验以生长第2年的‘东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Dongnong No.1’)为材料,在春季返青期一次性土壤施肥基础上,于刈割前20天分别喷施苜蓿专用叶面肥(自主研制,专利申请号:201810124670.2)、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3%尿素+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这7种叶面肥(分别简称叶面肥A,B,C,D,E,F,G),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每年刈割3茬,观测不同叶面肥对‘东农1号’紫花苜蓿高度、茎叶比、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并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均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垂直高度、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其中叶面肥G处理下,全年总干草产量达14 595.81 kg·hm-2,比对照提高17.70%;平均粗蛋白含量为25.43%,比对照提高3.12%。叶面肥A处理纯增经济效益和产投比分别达2 414.57元·hm-2和2.63,是叶面肥G处理的2.65倍和8.77倍。经过综合比较分析,在寒地黑土农区喷施紫花苜蓿专用叶面肥(A处理)相对投入较少,产出较多,综合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04.
"植物资源化学"是轻化工程和林产化学加工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结合该课程授课的心得体会,认为引导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同时,建议教师应梳理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能力考查,从而提升"植物资源化学"课程教学效果及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5.
以中药材铁皮石斛为研究对象,选取种植基质、有机质为试验因子,对种植的铁皮石斛的成活率、生长情况、产量及主要有效成分多糖含量在种植前后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附树栽培产量和多糖含量比栽植前提高。特别是用花生壳做基质,添加有机肥栽植的铁皮石斛在120d后株高15.17cm、单株平均鲜重24.58g、萌芽数达5.8条/丛、根数26.5条/丛、多糖含量36.88%,存在显著差异。并从附树生态种植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了简要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06.
以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 (Roxb.)DC.]带芽嫩茎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抗褐化剂对两面针组织培养中试管苗褐化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初代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0 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外植体褐化程度轻,萌发率最高,为62.50%。3种添加抗褐化剂组合对试管苗抗褐化均起到一定抑制作用,添加PVP处理效果最理想,PVP浓度为1.0 g/L时,试管苗褐化率仅为11.67%,增殖系数为5.03,其次为活性炭(AC),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抗褐化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7.
1、含羞草别名感应草、喝呼草、知羞草、怕羞草;豆科含羞草属草本植物。与一般的植物不同,它在受到外界触动时,叶柄下垂,小叶片闭合,此动作被人们理解为"害羞",故称为含羞草。含羞草最好不要养在家里,因为这种草含有微量的毒性。含羞草体内的含羞草碱是一种有毒物质,这种毒素,如果接触过多,会引起眉毛稀疏、头发变黄甚至脱落;含羞草碱还会伤害人的皮肤,因此注意不要用手指去拨弄含羞草。  相似文献   
108.
在河北省葡萄主产区怀来县和昌黎县,通过现场调查和田间试验,分析葡萄园施肥现状,明确葡萄园合理施肥量,估算河北省葡萄种植的节肥与节能减排潜力。结果表明,葡萄主产区氮、磷、钾养分投入量均超标,N高出标准42.27%~182.86%,P_2O_5高出标准50.66%~112.45%,K_2O高出标准48.57%~80.80%;养分投入比例不协调,相对氮素而言,钾素投入明显偏低;施肥方式欠合理,90%以上为浅穴或浅沟(5~10 cm)追肥。优化施肥处理的鲜食、酿酒葡萄分别比传统施肥增产13.6%、20.9%,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土壤速效养分累积量随施肥量增加而上升,与传统施肥相比,鲜食、酿酒葡萄优化施肥处理0~60 cm土层中硝态氮累积量分别降低26.79%、28.31%,速效磷分别降低11.67%、11.64%,速效钾分别降低21.60%、10.44%;氮平衡率传统施肥为243.85%,优化施肥为119.84%,传统施肥氮素盈余量显著高于优化施肥处理。采用优化施肥量,估算出河北省可节省尿素5.98万t、磷酸二铵4.19万t、硫酸钾4.93万t;同时生产肥料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也大幅度降低。河北省葡萄主产区生产过程中肥料不合理施用是制约其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关键问题,通过合理施肥实现节能减排的潜力巨大,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9.
为探究淮河中游水体中叶绿素a (Chl-a)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状况,分别于2019年6月(平水期)、9月(丰水期)和2020年2月(枯水期)在淮河中游水域设置28个采样断面进行水质调查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了Chl-a的时空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淮河中游Chl-a浓度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Chl-a年平均值为(20.12±7.25)μg/L,变化范围为2.97~80.61μg/L,不同水文期Chl-a浓度变化明显,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其空间变化特征为临淮岗闸上段>临淮岗至蚌埠闸河段>蚌埠闸下段;主成分分析显示,临淮岗闸上段Chl-a浓度与透明度(SD)、溶解氧(DO)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亚硝酸盐氮(NO2--N)呈显著负相关(P<0.05),临淮岗闸至蚌埠闸河段Chl-a浓度与DO、pH呈显著正相关(P<0.05),蚌埠闸下段河流Chl-a浓度与化学需氧量(CODMn)和总磷(TP)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0.
绞股蓝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因含有人参皂苷类物质而享有“南方人参”的美誉。由于野生绞股蓝资源日益枯竭,人工引种栽培绞股蓝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受土壤灌溉、施肥、农药使用等因素影响,绞股蓝药材品质不稳定、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其规范化种植和药材质量安全。水培生产具有周期短、产量高、无连作障碍、可有效避免重金属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中药材生产中。对绞股蓝幼苗进行不同营养液、不同温度、不同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处理,研究各处理对绞股蓝生长和总皂苷积累的影响,以期得到适合绞股蓝生长和有效成分积累的最优水培条件,研究结果表明,pH为6.0的日本园试营养液是绞股蓝水培的最佳营养液。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营养液条件下,绞股蓝单株总皂苷量与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单株鲜重及单株干重呈高度正相关,表明培育高生物量植株是提高绞股蓝药材质量的关键。在环境温度为20~30℃,光周期为每天光照10~14 h,光照强度为100μmol/(m2·s)条件下,绞股蓝幼苗生长较好,且干样品总皂苷含量超过3%,高于现有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