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2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水稻恶茁病[Gibberella fujikuroi(sawada)W.)是以种子带菌为主要初侵来源的病害。采用种子消毒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为寻找更多更好的药剂,以满足水稻生产的需要。1990—1991年晚稻,我们作了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泰州化肥厂提供的10%TH788乳剂种子消毒防治恶苗病的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水稻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7年—1990年比较研究各种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喷雾接种初筛与针刺接种复筛和稳定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比单用喷雾接种鉴定法更能准确地反映品种抗病性。鉴定用的接种菌液采用3×10~8个细菌/ml浓度较为适宜,并初步认为,在25℃—29℃的温度范围内,相对湿度是影响病斑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水稻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鉴定中,针刺接种调查能减少工作量的适当叶片数量;配制菌液搁置一定时间接种的适宜期限:病斑菌脓数量与品种抗性的关系:普通冰箱保存转管传代菌与冻干菌的致病力比较;水稻不同叶序的抗病性测定差异显著性。并对这些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1982年7~8月份在内蒙地区的大白菜上发生了一种细菌性病害。它主要危害植株的叶片,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枯斑,并可愈合成大的枯黄斑。根据病原细菌在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和血清学等方面的研究,该病原细菌是属于丁香假单孢菌的一个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maculicola(McCulloch,1911)Young.Dye and Wilkie 1978。 该菌系在大白菜上表现有较强的致病力,引起的症状比文献上所报道的严重。  相似文献   
15.
 1976年来,广西的扶绥等县,在早稻叶片上出现一种细菌性"短条斑"型的病害,其症状很象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初期病斑。  相似文献   
16.
水稻品种抗细菌性条斑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为国内植物病害检疫对象。近年,在我国南方发病面积迅速扩大,影响水稻生产。实践证明,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细条病经济有效简便安全的措施。作者1987-1990年鉴定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稻种1174份次及542个品种对细条病的抗病性,并选出一批可供抗病育种作抗源,同时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广西野生稻资源抗白叶枯病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81年来,作者对广西保存并已列入全国统一编目的广西野生稻资源进行白叶枯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1553个编号中,筛选出46个属高抗至抗病类型,占总数2.96%;在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199个编号中,绝大多数属抗至中抗褐变类型。这些材料均可供抗性育种利用。此外,还发现普通野生稻抗性与原孳生地、生长习性类型、菌株致病力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鉴定结果表明:野稻不同种对白叶枯病抗性的差异明显不同。同一个种不同植株编号对同一菌株,甚至同一植株编号对同属于致病型Ⅳ的不同菌株抗性的差异也不同。在供试样本较多的野稻中,长药野稻、药用野稻、小粒野稻和短叶舌野稻抗性强的编号所占比例较大,斑点野稻、紧穗野稻、尼瓦拉野稻和澳洲野稻次之,重颖野稻和高秆野稻抗性强的编号则尚未发现。本鉴定共计筛选出高抗和抗的植株编号35个,其中含供试植株仅唯一样本的疣粒野稻  相似文献   
19.
20.
1987~1991年,研究比较8种培养基对细菌性条斑病菌的常规培养结果,病菌在“523”培养基上培养生长快,菌苔丰满;在肉汁胨蔗糖培养基及其改良培养基上生长比较慢.比较不同浓度菌液接种于3种培养基上的结果,尽管采用比较低的菌液浓度接种,在“523”培养基上,仍生长较好,但在肉汁胨蔗糖培养基则生长较差或不生长,而在×87培养基上,接种高浓度菌液也不生长.用“523”培养基分离样品,得到的菌株比例高于用肉汁胨蔗糖培养基分离的数倍.几种培养基培养病菌保存,YDC培养基最好.“523”培养基次之.这些结果证明,“523”培养基更适合细菌性条斑病菌的分离、培养和常现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