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豌豆潜叶蝇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豌豆潜叶蝇的发生与防治冯成玉,孙瑾,林昌明,陈宝林(江苏省海安县农业局226600)豌豆潜叶蝇(PhytomyzahorticolaGoureau)是豌豆的一种主要害虫,尤以软荚豌豆受害较重。该虫主要以幼虫潜食叶肉,只留上下表皮,严重时引起全叶枯萎;...  相似文献   
52.
53.
不同药剂对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年选取9种含有不同有效成分的杀虫剂,在稻田中进行了药效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用13%甲维.氟铃脲乳油150~225 g/hm2、25%利鞘乳油1 500~2 250g/hm2、25%独特乳油2 250g/hm2、40%惠螟乳油1 500~2 250g/hm2和16%阿维.哒嗪乳油2 250g/hm2,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较好,药后10d杀虫与保叶效果均稳定在90%以上。用25%利鞘乳油1500~2250g/hm2和40%惠螟乳油1500~2250g/hm2防治稻飞虱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4.
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施氮3375~4875kg·hm-2,为江苏里下河棉区麦套移栽地膜棉花的适宜密肥组合,在使棉花群体质量得到优化的同时,能有效地获得优质与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55.
移栽地膜棉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栽培的棉花单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与其相配套的单产皮棉1875kg/hm2以上的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也同时得到了逐步完善。为进一步论证移栽地膜棉超高产关键技术的综合效应,1998年我们在里下河棉区的白甸乡白南村三组进行了有关配套技术的综合示范应...  相似文献   
56.
恶苗素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7.
为有效提高菜用大蚕豆的经济产量,我们以"日本大蚕豆"为试验品种,于2000~2001年进行其高产栽培技术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8.
 通过江苏省分属不同地区的38个站(点)418年次的气象资料研究分析,得出各地小麦易感赤霉病生育期内的湿段天气年出现频率、年出现时段数和湿段天气出现年份年累计湿段天气持续小时数三项指标的积,与小麦赤霉病的实际区域病情相关密切(r=0.9268 > ro cl=0.418)t并以此作为病害的气候分区指标,将江苏省小麦赤霉病的地域分布分为四个气候区,即重病区、中等病区、轻病区和极轻病区,每个气候区内又同时分为常发和偶发两个气候亚区。本文还分述了各气候区的气候特征与病害流行的轻重频率,为全省小麦赤霉病的区域性长期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甘薯品种比较与栽插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1~2003年甘薯品种栽插试验结果表明:以地方品种黄大头的平均产量水平为最高,其次为苏薯8号;苏渝303、宁R97-5和宁紫1号可作为特用型甘薯品种进行引进种植。在栽插技术上,以采用去顶芽含6~8个叶节的扦插苗进行钩插或斜插的方法,可获得明显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60.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水稻细菌性基腐病(Erwinia chrysanthemipv.zeae)在江苏省海安县稻田突然明显发生,各主栽水稻品种均有查见,平均病田率和枯穗率分别达33.66%和0.65%。该病的发生表现以下特点:水稻品种差异大,以扬辐粳8号发病最重;区域分布明显,表现沿海稻区重于高沙土和里下河稻区;栽插方式病情不同,表现手栽稻田重于直播、抛栽和机插稻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