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8篇
  15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11种杀菌剂对马铃薯软腐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欢  徐进  王晓宁  张彤  许景升  张昊  冯洁 《植物保护》2020,46(5):309-315
由果胶杆菌属细菌Pectobacterium spp.引起的软腐病是世界范围内马铃薯生产上重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本研究分别采用碟片法和生长速率法探究了11种常用的杀菌剂对胡萝卜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菌株Pcc20181的离体抑菌效果; 采用马铃薯半薯接种法评价了供试杀菌剂对马铃薯软腐病的防控效果。碟片法和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均显示:11种供试杀菌剂中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0.3%四霉素AS和3%噻霉酮WP离体抑菌效果最好, 抑菌圈直径介于0.13~1.47 cm, EC50介于1.695~44.363 mg/L; 新鲜半薯接种法测定结果表明, 11种供试杀菌剂中有8种对软腐病均有控病效果, 防效为33.33~92.50%。其中, 3%噻霉酮WP对马铃薯软腐病的防效最高为92.50%, 随后依次为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 (89.76%)、20%叶枯唑WP (58.81%)、0.3%四霉素AS (51.60%)。综合评价, 3%噻霉酮WP、20%叶枯唑WP和0.3%四霉素AS对马铃薯软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2.
NAC类转录因子是植物所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其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逆境胁迫的响应过程。本试验在马铃薯中克隆得到一个NAC类转录因子基因家族成员,其全长c DNA序列为1 538bp,其中1 21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40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等电点为10.06,分子量为22.06 k Da,包含3个外显子,这些特性与模式植物NAC类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基因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3.
根据肝螺杆菌fla B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一组特异性引物,经过条件优化、特异性和敏感性分析,成功建立了肝螺杆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LAMP扩增方法仅能检测出肝螺杆菌,其他常见细菌未见特异性扩增。检出肝螺杆菌最低模板量为86.9fg/L,是普通PCR所需模板量的1/10。本研究建立的LAMP快速检测方法具备操作简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优点,结果易于观察,对仪器设备要求低,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RT—PCR方法从人扁桃体的激活T细胞mRNA中扩增出诱导性免疫共刺激分子(ICOS)cDNA,继而将ICOS基因插入到pEGFP—N3中得到含ICOS和GFP融合蛋白的pEGFP—ICOS。将外源基因pEGF、P—ICOS注射至FVB小鼠原核中,其胚胎移植到同期发情的假孕受体产出后代,经PCR和Southern检测获得阳性转基因小鼠。试验共注射移植胚胎117枚,出生小鼠43只,检出阳性小鼠2只,该转基因已稳定遗传至F3代,说明建立了ICOS转基因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32 kD抗菌蛋白的cDNA分子克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马铃薯抗青枯病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mRNA微量制备和cDNA快速合成系统,以噬菌体λgt11为载体,构建cDNA表达文库。以32kD抗菌蛋白API抗体为探针,采用免疫杂交技术筛选得到了阳性克隆。  相似文献   
16.
小麦周8425B及其衍生品种与黄淮麦区主栽品种的遗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及其衍生品种与黄淮麦区主栽品种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利用Illumina 90KiSelect SNP标记技术对周8425B及其16份衍生品种和23份黄淮麦区主栽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结果显示,在40份小麦材料中,有22 466个多态性SNP位点被定位在21条染色体上,不同基因组间多态性SNP标记的分布依次为BAD。周8425B及其衍生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40 5~0.926 4,平均值为0.739 8,与黄淮麦区主栽品种间遗传差异较小。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30 1~0.963 4,平均值为0.672 1,并被划分为4个类群,聚类分析结果与系谱较为吻合。周8425B对其衍生一代、二代、三代的平均贡献率为79.48%、76.73%和74.24%,随世代的增加而不断降低,且在不同基因组间的遗传贡献率表现为DAB。全基因组扫描结果显示,周8425B衍生品种共有6 789个SNP位点保留了周8425B的遗传基因,不同基因组继承的SNP位点数不同,依次为BAD,这些选择位点可能与重要基因的遗传传递有关,可能是周8425B成为骨干亲本的主要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17.
潘逸  张昊  罗文  徐进  许景升  冯洁 《植物保护》2015,41(4):121-124
为了研究甘薯不同生育时期感染甘薯病毒病(SPVD)对甘薯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产量损失估计模型,以‘郑薯20’和‘徐薯25’两个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分4个时间嫁接感染 SPVD。试验结果表明,感染 SPVD 的甘薯病情指数随着嫁接时间推迟而降低,叶绿素含量随嫁接时间推迟而逐渐提高,单株鲜重和干重随着嫁接时间的推迟逐渐增加。根据2012年试验结果,建立了病情指数(X)与产量损失率(Y)之间的关系模型:Y =0.7276X +23.279,R2=0.8845,并利用2013年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植物青枯菌aac基因突变株的构建及其致病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与群体猝灭相关aac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扩增获得了aac基因,并将基因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中。将庆大霉素基因插入aac基因内部,使其突变,将含有庆大霉素基因的aac突变基因亚克隆进入自杀质粒pDS132中,构建成aac基因重组自杀质粒pDS-aac’-Gm。将自杀质粒电转化至青枯菌GMI 1000菌株中,通过体内同源重组,置换其野生型的aac基因。通过三步筛选法和PCR扩增鉴定,筛选获得了具有庆大霉素抗性的青枯菌aac基因突变株(GMI 1000-m)。接种番茄结果显示,青枯菌aac突变株的致病性较野生型GMI 1000明显下降。证明aac基因在青枯菌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酸雾会对人体、建筑物等造成伤害, 酸性较高的酸雾还会抑制植物生长, 导致森林衰退。文中主要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酸雾形成、消散和减少及其影响因素, 酸雾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酸雾对植物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指出酸雾化学特征、酸雾与森林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酸雾的控制对策等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香蕉细菌性枯萎病菌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青枯菌2号小种引起的香蕉细菌性枯萎病(moko disease)是香蕉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为指导香蕉细菌性枯萎病的预防控制和制定相关的检疫政策,该研究根据EPPO公布的香蕉细菌性枯萎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资料,分别采用GARP和MAXENT两种预测模型对其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域进行分析预测.结果显示,GARP和MAXENT的预测结果基本一致,均表明香蕉细菌性枯萎病菌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域集中分布于东南部的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江西、湖南、贵州、四川、重庆、浙江、湖北等13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高风险适生区域包括广东、广西、台湾、海南、福建和云南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