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近年我国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监控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蔬菜和加工原料。近年来以马铃薯晚疫病为主的马铃薯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本文系统总结了2008—2014年我国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概况,分析其发生特点为病害重于虫害,地区间、年度间发生不平衡,马铃薯晚疫病重发频率高,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呈加重趋势,以及新发病虫为害增多等。在马铃薯病虫害监测防控中存在着重视不够、技术规范缺乏、薯农防控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应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和技术研究、加强监测防控技术培训及新发病虫害研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2.
小鹅瘟在我国南方有流行,近年来从南方大量输入种蛋,将该病传入我地,造成较大损失。据文献报道抗小鹅瘟血清有一定预防和治疗效果,我站用山羊制造抗小鹅瘟血清,证明免疫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3.
通过近年来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的研究与分析,本文初步阐明了当地小麦白粉病的流行规律,确定了病害流行的预测因子,提出了病害的综合分析预测方法,并建立了病害发生程度预测式:Y=8.252918+0.626005X1-0.411765X2+0.0110043X3+0.0062667X4,F=49.0996,Sy/x=0.272574,历史符合率100%。经1994~1995年预测检验,预测结果与发生实际一致  相似文献   
124.
微信公众号发布病虫情报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信公众号日益成为传播病虫信息和开展植保技术服务的重要平台。本文系统介绍了微信公众号的申请与认证流程,以及利用微信公众号制作和发布病虫情报的技术方法,并结合实例分析其具有时效性强、可读性好、受众面广、传播性强等特点。微信公众号在病虫情报发布等植保技术服务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5.
介绍了我国甘薯主要病虫害及其区域分布,总结了现阶段登记药物及防控对象,结合甘薯生育期特点,提出对主要病虫害的防控对策建议和技术要点,强调了进行化学防控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6.
为研究条锈病对不同抗性水平小麦品种的为害损失,选取了对条锈病感抗程度不同、湖北省小麦生产中主推的5个品种(兰考198,高感;扶麦368,中感;华麦1168,中感;襄麦46,中抗;鄂麦DH16,高抗)为试验材料,在田间分区种植,人工接种条锈菌,喷施不同剂量氟环唑以形成不同的发病梯度,研究了5个品种在不同发病程度下的损失率,分析了品种抗性与植保贡献率的关系,并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建立了不同抗性品种的防治阈值。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受害损失率与病情发生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植保贡献率与品种抗性相关,品种抗病性越弱,植保贡献率越高;兰考198、扶麦368、华麦1168、襄麦46和鄂麦DH16的防治阈值分别为抽穗扬花期病指5.443、4.819、3.994、3.376和5.150。研究结果为利用品种抗病性防控小麦条锈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7.
2022年我国小麦病虫害总体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受气候、防治措施等因素影响,呈现发病时间晚、扩展速度缓、新发生病害面积增加等新特点。在综合分析总结2022年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全国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防控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8.
诱捕器是性诱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对改进后的蛾类通用型诱捕器的结构进行描述,并评价了该诱捕器配置性信息素诱芯对草地贪夜蛾的诱捕效率,以及不同颜色和设置高度诱捕器对草地贪夜蛾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改进后的双漏斗开放式诱捕器诱捕效果明显提高;在广西田阳、湖南攸县和广东博罗3个试验点,以上漏斗和顶盖为黄色的诱捕器对草地贪夜蛾的引诱作用最为理想,红色、绿色次之,黑色、白色、蓝色为最差;但在湖南攸县和广东博罗,黄色和蓝色诱到非靶标杂虫也最多,其次是绿色和黑色在一些环境下也比较多,而红色和白色则比较稳定,相对较少;在红绿颜色交叉组合试验中,又以红色上漏斗和绿色盖组成的双色诱捕器对草地贪夜蛾的诱蛾量最高。此外,双漏斗开放式诱捕器的设置高度与玉米生长期相关,在玉米高度为1.2 m时,诱捕器进虫口的最佳高度是距离地面1.6 m,在玉米长高至1.6 m后,诱捕器的高度也需要作相应的增高,诱捕器进虫口要调整至2 m高度。研究表明改进后的配有红色上漏斗和绿色盖子的开放式双漏斗诱捕器可以高效诱捕草地贪夜蛾,并减少对非靶标害虫的误捕,对于性诱自动化测报和绿色防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9.
2017年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刘万才  姜玉英 《植物保护》2019,45(3):152-157
本文总结了2017年我国玉米病虫害发生概况,重点分析了亚洲玉米螟、二点委夜蛾、黏虫、棉铃虫以及大斑病、南方锈病等近年玉米上发生为害明显的重大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分析讨论了虫源基数、天气条件、种植制度以及品种抗性和防控水平等因素对玉米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0.
昆虫性信息素是昆虫性成熟后求偶时所分泌的能引诱同种异性个体以进行交尾的微量挥发性化学物质,具有种的特异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害虫的监测与防治。近年来,我国在昆虫性信息素的工业化合成、纯化、稳定,缓释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完善,各种干式诱捕器的开发研制,智能化性诱测报技术研发,以及多种害虫田间性诱实用技术试验示范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极大地促进了重大害虫的监测预报和绿色防控。本文详细介绍和比较了群集诱杀技术的诱芯、诱捕器种类及其应用特点,交配干扰技术的释放器及其智能化的原理、种类和应用特点;系统总结了求偶与交配之间的关系、性信息素引诱力和专一性,以及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群集诱杀和交配干扰效果的影响;总结了群集诱杀和交配干扰技术在水稻、玉米、蔬菜、果树、棉花等作物重要害虫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分析了当前性信息素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中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