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21.
美国的农作物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农作物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成效显著,已开发建设了功能完善的病虫害诊断预警与综合治理网络体系、远程互动视频系统和信息制作与发布系统.具有模式多样、实用性强、信息采集自动化程度高、数据库建设规范有序、网络运行维护投入充分等特点,在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和信息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在总结其开发建设及推广应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数字化建设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2.
加快现代植保技术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保技术体系呈现出病虫害预测预报能力明显提高,防控技术体系日臻完善,农药与药械应用技术稳步发展,植物检疫监管技术基础更加牢固的现状;承载着为领导部门和农民提供病虫灾害防控信息、病虫害科学防控技术指导、农药与药械科学使用监管、依法开展植物疫情管控的重大任务。发展现代植保技术体系,要突出病虫害测报公益性,着力病虫害防控的防灾性,确保农药与药械应用的安全性,关切植物疫情蔓延的毁灭性。建设现代植保技术体系的对策措施是:强化病虫害测报体系与信息网络建设,提升测报技术水平;加强病虫害防控技术支撑与推广能力建设,创新推广模式,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推进农药与药械产品应用技术研发推广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大植物检疫技术研发和执法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23.
中国农作物有害生物数据库基于Linux系统,采用java语言设计开发。本数据库以近年的调查研究成果为主要数据来源,收录了我国15种主要农作物超过2 000种有害生物种类、分布、为害等信息,并开发了数据填报、汇总分析、webGIS分析、知识库以及系统管理等功能,具有实用性强、应用面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24.
Silwet*系列产品是一种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具有超级展扩和润湿性能,能够让喷洒的农药更好地附着在叶片上。相对于传统表面活性剂。该产品可通过气孔更快渗透而耐雨水冲刷。这种出色的铺展能力。意味着只需少量的农药就可以获得理想的覆盖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5.
烯唑醇对小麦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烯唑醇对小麦病害的防治效果 ,通过在全国小麦主产区各省小区试验 ,表明烯唑醇对小麦病害具有广谱、高效、长效的特点 ,对白粉病、纹枯病、叶锈病和叶枯病等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好于三唑酮。在春季用药 1次 ,一般情况下 ,可控制全季病害的流行 ,应用前景广阔。春季利用 1 2 .5%禾果利WP喷雾防治小麦病害 ,用量可掌握在 2 2 5~ 3 0 0g/hm2 。  相似文献   
26.
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8年在江苏、陕西、河南、湖北、安徽共18个县(市)安装了小麦赤霉病预报器,在周边设置未防治麦田进行赤霉病调查,并与预警软件平台预测结果相比较,评价小麦赤霉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准确性。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该系统预测的准确性达71.8%。结合陕西省植保总站、西安市植保站、渭南华州区植保站、商洛洛南县植保站、安徽凤台县植保站2016年-2018年对该系统的评价结果,证实该系统预测准确性较高,系统工作稳定,自动化程度高,可为小麦赤霉病的科学防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
基于深度学习的病虫害智能化识别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作物种植覆盖面广、分散度高,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区域性发生规律复杂,传统的人工鉴定技术从效率、能力与精度方面均难以满足新形势下重大病虫测报要求。针对这一实践需求,以测报灯下害虫图像数据库(约18万张)、田间病虫害图像数据库(约32万张)为基础,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病虫害种类特征自动学习、特征融合、识别和位置回归计算框架,并研发了移动式病虫害智能化感知设备和自动识别系统。通过近2年的精确度和实操运行效率检验,该系统在自然状态下对16种灯下常见害虫的识别率为66%~90%,对38种田间常见病虫害(症状)的识别率为50%~90%。随基础数据库的不断丰富、神经网络深层特征提取的不断完善,该系统有望进一步提高识别准确率,从而真正实现田间病虫害识别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率。  相似文献   
28.
农作物病害流行程度划分标准是确定病害流行轻重的主要依据.在研究分析当前病害流行程度划分标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病害流行程度划分标准应该由多项指标改为一项指标,分别以相应行政区域的加权病情指数或虫口密度来表示,并给出了其测算方法.同时提出行政区域范围的大小不同,病害流行程度分级标准的指标不同.行政区域小,分级指标值大;行政区域大,分级指标值小.从而解决了目前实际工作中病害流行程度分级标准不规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9.
小麦条锈病测报资料计算机管理系统利用全国植保总站提供的全国“小麦条锈病预测指标”研究协作组10个重点测报站积累的近10—20年的测报资料和全国测报网54个锈病测报站的部分定期报告资料,组建了小麦条锈病各类测报资料数据库,以 dBASEⅢPLUS 做为系统支持软件开发完成。  相似文献   
30.
提高科技论文写作水平的基本途径是在系统收集、积累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交流,培养兴趣,做到勤学苦练,持之以恒,通过深入研究,从实际工作中、从改革创新中和容易忽略的地方等方面寻找选题,通过写作实践,就可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写出符合要求的科技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