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篇
林业   27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15个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资料和一次距地暴雨过程资料,对朝阳地区区域暴雨出现过程进行分型,总结出各个类型的天气形势特征及预报指标,归纳了局地暴雨各种物理量特征及预报着眼点,旨在对朝阳地区暴雨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
基于前人研究的东北地区春玉米适宜度指标,分别构建以省、市为空间尺度,以候为时间尺度的春玉米温度、降水和日照适宜度模型,运用积分回归法,建立春玉米气候适宜度指数,根据加权法,建立辽宁省和14个市的春玉米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气候适宜度指数与单产丰歉值显著相关,1992—2013年省级模型回代检验准确率为79.6%,该方法可以动态预报辽宁省春玉米单产,满足辽宁省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以辽宁省清原县清原镇新立屯村香菇生产基地为平台,在成熟香菇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和深入生产场进行实地对比观测等方法,对香菇菌柱培养期(12月至翌年4月)的气象预报模式指标和气象服务需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棚内温度始终是靠近适宜温度上限,棚内湿度始终是靠近适宜湿度下限;从菌棚内外温湿度昼夜变化情况看,两者有同步变化特征,棚内气温及相对湿度实况值与棚内预报值相关性较好,检验效果极显著(P0.01);应用棚内温度预测模型,预报棚内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检验效果均极显著(P0.01),不同天气类型预测值得绝对误差均1℃,预报效果较好,其中多云天气最高温度和最低气温预报值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均大于晴天及阴雨天。  相似文献   
94.
研究根据cry1Aa类基因的全长序列设计全长引物,以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菌株LS-R-21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片段大小为3 600 bp的cry1Aa的全长基因,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载体pEB相连接获得含有cry1Aa全长基因的重组质粒pEB-cry1Aa,转入大肠杆菌Rosetta(DE3)菌株中,诱导表达出132 ku的蛋白。该蛋白由1 175个氨基酸组成,其分子质量为132.9964 ku。该基因核苷酸序列已在GenBank中登录,登录号为HQ685121,并且被国际基因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cry1Aa19。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cry1Aa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有很强的杀虫活性,LC50为1.18μg.mL-1。该基因的获得将为害虫抗性研究及高效工程菌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95.
为研究辽宁省近60年玉米生长季热量变化及空间分布,利用1961—2020年辽宁省52个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及数字高程模型(DEM),采用空间混合差值法,计算辽宁省近60年玉米各发育期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及空间分辨率为100 m的精细化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辽宁省春玉米全生育期内逐年气温上升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为0.20℃/10年.播种到3叶期、7叶—拔节期、抽穗—乳熟期和成熟—收获期内的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23、0.18、0.19、0.22℃/10年.平均气温在玉米生长前期上升趋势显著,有利于玉米苗期抵御低温冷害风险.空间分布上,气温的高值区位于辽宁中部和环渤海一带,低值区位于朝阳建平北部和辽宁东部山区.玉米各生育期内平均气温总体呈西部高于东部、沿海高于内陆等特点.  相似文献   
96.
观赏棕榈主要害虫及其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观赏棕榈植物主要害虫的种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7.
98.
南方地区棕榈植物病害发生的新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棕榈科植物种类多 ,资源丰富 ,用途广 ,经济价值高 ,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近年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 ,经济的发展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棕榈科植物的引种、推广应用和产销交流日益发展。因此 ,棕榈科植物不少重要的病虫害也随之传播蔓延。现将作者在广州、中山等地对棕榈植物病害发生的新情况的初步调查结果作如下简要报道。1 弯孢菌叶斑病此病在棕榈科植物上为害较为少见 ,仅在椰子上有画眉草弯孢菌 (Curvularia era-grosrtidis)的为害 ,曾有报道。最近发现为害霸王棕。症状 此病大多发生于叶缘、…  相似文献   
99.
以来自世界各地的100份西瓜种质为供试材料,对12个果实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2个果实性状的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44~2.06;变异系数介于16.37%~71.13%,果实剖面的变异系数最大,为71.13%,果实横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6.37%。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2个果实性状归纳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可达71.99%。聚类分析将100份西瓜种质材料分为2大类群,类群Ⅰ包括3份野生西瓜,类群Ⅱ包括97份西瓜材料,其中绝大部分为栽培西瓜。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西瓜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样性表现,这将为西瓜果实遗传改良和优质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0.
海南岛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资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发现海南岛石灰岩地区共有蕨类植物181种,隶属于37科70属.根据这些蕨类植物资源的主要用途和生态习性等特点,归纳为4种类型,即药用蕨类植物、观赏蕨类植物、食用蕨类植物和石灰岩地区指示蕨类植物.介绍了其资源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