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0篇
  5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为促进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夏季生产,提升其经济效益,设计单层透明薄膜遮盖、遮阳网遮盖及无遮盖3种不同遮盖处理,分别模拟盛夏高温、阴天及无处理的对照条件,研究3种不同气象条件对克氏原螯虾投苗存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对养殖池溶解氧、水温等环境要素、克氏原螯虾存活率、生长量进行监测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影响克氏原螯虾存活率的关键主要因子是溶氧量,溶氧含量高,存活率高,溶氧含量低,则存活率低;水温对投苗存活率的影响不大。投苗后遇连阴雨天气对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十分不利,夏季克氏原螯虾投苗要避开连阴雨天气,尽量选择一段晴好天气,尤其是投苗后有连续晴好天气对提高虾苗的存活率有很大帮助。适应期过后,相较溶氧量,水温对虾苗生长快慢的影响更大,此时溶氧量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影响相对较小。相较30℃以上的水温,27~28℃的水温环境更适宜克氏原螯虾生长发育,当水温超过30℃时,克氏原螯虾生长速度明显降低。适应期过后采取适当措施(如种植水草、遮阴、虾塘适量增加地下水等)降低水温,可提高克氏原螯虾生长量。  相似文献   
32.
基于前期有效降水推算耕作层土壤湿度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水分是研究水资源循环及干旱监测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土壤水分平衡原理提出,在无灌溉的条件下,当前土壤含水量主要由前期有效降水决定,并利用荆州(1982—2006年)、随州和麻城(1993—2006年)3个站点的土壤湿度实测资料,建立了0-10cm、10—20cm土层的土壤湿度与前期有效降水量线性回归方程。模型检验效果较好,0-10cm土层的准确率在85%左右,10—20cm的准确率高于85%;在2007年湖北部分地区秋冬季干旱监测实际应用中准确率达93%以上。此模型与一般经验模型相比,不依赖于前期土壤湿度资料,适用范围更广、时效性强,更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3.
为了探讨湖北省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病害发生的气象成因,对历年湖北省主要克氏原螯虾养殖区的养殖期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产量增减与当地当年春季3-6月冷空气发生次数、低温持续日数、低温程度和气温变幅有一定的相关性。若当年冷空气活动频繁、低温持续日数多、低温程度重或者气温变幅越大,往往会导致当年的克氏原螯虾病害发生程度较重,并在当年的产量上得以表现。因此,对当年春季气象条件的监测和预测可以为克氏原螯虾养殖生产者提供决策服务,提醒生产者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减少克氏原螯虾病害暴发的可能性或暴发程度。  相似文献   
34.
为了计算不同致灾风力对湖北省设施农业造成灾害的概率,并分析致灾风力变化特征。本研究利用湖北省1991—202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结合灾情数据资料,用双条件约束定义了轻度、中度、重度、特重等级指标。结果表明:风速越大,设施农业致灾概率越大;四季致灾风力出现天数分布均匀,春、夏两季出现天数大于秋、冬两季;EEMD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设施农业致灾风力存在2~3年、6年和15年左右的准周期变化,且2008年以前一直保持稳定,2008年后表现为显著的上升趋势,未来致灾风力日数可能出现增多趋势;设施大棚风灾风险整体呈现中部地区高,东西部低的趋势,襄阳市风灾风险最大。整体来看,孝感市、恩施州、武汉市、宜昌市、黄冈市、十堰市、咸宁市处于风灾轻中度风险区,有利于设施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35.
开展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气象风险等级中长期预报方法研究,以期为科学防控晚疫病提供依据。对湖北省2011—2019年平原低山丘陵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并利用2011—2017年数据及判别分析方法,结合人为防治因子建立了平原低山丘陵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气象风险等级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晚疫病发病率与3月中旬最低气温、4月上旬日照时数以及4月下旬风速相关性较好(P<0.05),晚疫病发病率模型自身回代及交叉验证准确率分别为75.9%和75.3%,2018—2019年试报准确率达到61.7%。晚疫病发病率气象风险等级预报模型能够基本满足业务服务需求,通过预测马铃薯晚疫病当年发病情况可以为农技人员提前开展晚疫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为做好黄颡鱼病害早期预警预报,降低鱼病暴发风险,在对2020、2021年湖北黄颡鱼春季病害调查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黄颡鱼病害暴发前及其发生期间天气气候变化特点,提出了病害发病等级标准及鱼病气候胁迫指数的数学计算方法,并对两者统计相关分析;采用秩和检验法、百分位阈值法等方法推算病害等级预测的气候胁迫指标。结果表明:春季降温降水等天气气候急剧变化,造成鱼塘水体低温低氧环境是黄颡鱼病害暴发的催化剂;黄颡鱼病害发生等级DG与气候胁迫指数CSI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DG=0.215·e0.0251×CSI,P<0.001);综合分析得到“溃疡综合征”轻、中、重级发生对应的气候胁迫指标CSI分别为60、80、100。为黄颡鱼春季病害的气象预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