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8篇
  10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9 毫秒
21.
【目的】团聚体形成被认为是土壤固碳的最重要机制。本文以河南豫西地区长期耕作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性质及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影响,为探讨土壤固碳机理,优化黄土高原坡耕地区农田耕作管理措施,实现土壤固碳减排、培肥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长期耕作试验开始于1999年,试验处理有免耕覆盖(NT)、深松覆盖(SM)和翻耕(CT)。利用湿筛法筛分第3年(2002年)和第13年(2011年)0—10cm和10—20 cm土层中,2000、250~2000、53~250和53μm级别的水稳性团聚体,计算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并测定了各级别团聚体的有机碳(SOC)含量。【结果】1)连续13年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显著提高了土壤表层0—10 cm的SOC含量,分别比翻耕增加了33.47%和44.48%。2011年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SOC含量较2002年上升了1.92%和8.59%,翻耕下降了18.97%。2)与翻耕相比,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2000μm团聚体含量显著提高了40.71%和106.75%;53~250μm团聚体含量显著降低了19.72%和22.53%;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显著提高了20.55%和39.68%,显示了土壤结构的明显改善。3)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所有团聚体有机碳的含量,尤其以2000μm团聚体提升最多。与翻耕相比,2000μm团聚体有机碳分别提高了40.0%和27.6%。4)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下表层土壤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耕作年限增加,微团聚体有机碳随耕作年限降低。2000μm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2011年较2002年分别升高了23.93%和7.12%,53~250μm微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了19.58%和13.27%。【结论】长期保护性耕作(包括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可显著提高表层土壤大团聚体含量,降低微团聚体含量,提高团聚体的水稳性,改善土壤结构。同时可增加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肥力。长期保护性耕作在河南豫西丘陵地区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22.
豆杆黑潜蝇是豆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随着作物结构调整豆科蔬菜种植面积逐渐增大,但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大,豆杆黑潜蝇的为害也日益严重。豆杆黑潜蝇主要以幼虫钻蛀植物茎秆为害,叶面喷施防治较难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为了探索防治豆杆黑潜蝇的有效药剂及其防治技术,于2000年4~5月进行了乐斯本48%乳油灌根防治豆杆黑潜蝇的田间药效试验,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①供试材料药剂为乐斯本48%乳油(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作物为四季豆。②试验设计试验在龙海市角美镇东山村进行,中性土壤。设…  相似文献   
23.
红缘天牛生物学习性观察及试用肿腿蜂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缘天牛是酸刺的一种重要害虫,在定边县长茂滩林场天然酸刺林内为害严重,不少植株已因该虫为害而枯死。为了掌握这一害虫的发生规律,以控制其继续扩大蔓延,我们于1981、1982两年对该虫进行了一些观察,并用肿腿蜂对其幼虫进行了接蜂试验。现将观察及试验情况初步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4.
复合人工湿地对新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复合人工湿地对新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方法]通过建设复合垂直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研究其对接收新农村生活污水及雨污的池塘废水的净化效果。[结果]在春、夏、秋三季,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废水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去除效果稳定。在整个运行期内,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CODCr、TP、TN、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4.71%、64.81%、40.21%、54.26%以上,且出水平均浓度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复合人工湿地系统的二级湿地单元出水水质明显优于一级湿地单元,但第一级的处理效果高于第二级。[结论]该研究可为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5.
杨芬  余雪标  刘志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71-6373,6415
通过对国内城中村内涵的诠释和深圳城中村特征的描述与探究,结合当前深圳城中村存在的规划不力,环境污染严重,建筑混乱、无特色、高能耗,基础设施配备不完善、年久失修等问题,提出深圳城中村的可持续改造思路:科学规划改造,综合整治固、液废弃物,建筑风格化、低碳化,道路交通安全化、规范化,城中村园林化、生态化。  相似文献   
26.
利用1992年布设在山西省寿阳县褐土区域的长期试验平台,开展了长期施肥对褐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选择长期试验中的9个处理:不施肥对照(N_0P_0M_0)、4个不同氮磷化肥配施处理(N_1P_1M_0、N_2P_2M_0、N_3P_3M_0、N_4P_4M_0)、3个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N_2P_1M_1、N_3P_2M_3、N_4P_2M_2)和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N_0P_0M_6),于2018年秋季采集上述9个处理的0~20,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分析测定各土壤样品的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氮磷化肥配施的4个处理,脲酶活性均较对照有所增加,N_1P_1M_0、N_2P_2M_0、N_3P_3M_0、N_4P_4M_0处理增幅分别为0.33%,1.3%,5.21%和11.4%,且脲酶活性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较对照有所减少,其中,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磷肥施用量增加也呈减少趋势;长期单施高量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的脲酶、碱性磷酸酶及蔗糖酶活性均较对照显著增加,且较单施氮磷化肥处理效果更显著。综合分析表明,合理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褐土脲酶、碱性磷酸酶及蔗糖酶活性的提高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27.
为了探讨种母蓝狐配种前期体重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将2015年底从芬兰引进的240只种母蓝狐分为4组,体重(2016年2月24日称量结果)分别为9.0 kg及以上(Ⅰ组)、8.0~9.0 kg(Ⅱ组)、7.0~8.0 kg(Ⅲ组)和7.0 kg及以下(Ⅳ组),统计分析各组母蓝狐的发情时间、发情率、妊娠率、空怀率、流产率及剖宫产率等数据,评估配种前期种母蓝狐体重对其繁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母蓝狐体重超过8.0 kg(含8.0 kg)时,发情时间延长且相对分散,妊娠率和窝产仔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且繁殖母蓝狐空怀率、剖宫产率和窝产仔全部死亡数等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体重低于7.0 kg(含7.0 kg)的母蓝狐繁殖效果最佳。引进的芬兰种母蓝狐的适宜配种日期为2016年3月20日—4月10日,在此期间平均发情率可达(88.33±3.56)%,平均妊娠率可达(82.99±7.38)%。  相似文献   
28.
何鑫  刘志平 《野生动物》2008,29(3):157-159
介绍了中国蓝狐的养殖历史与发展现状,并由此发现在国内饲养的蓝狐种群中出现了严重的种源退化问题.探讨了出现品种退化原因,并针对蓝狐品种品质退化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9.
30.
常用哺乳动物精子质量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精子的特性 ,利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记数仪等仪器 ,结合常规染色技术或荧光探针技术 ,通过检测精子染色质的状态、运动能力、质膜的完整性、顶体的状态、线粒体的活性、获能、顶体反应以及与卵子的结合能力等指标来评价精子的功能状态 ,以便准确预测精子的受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