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4篇
  11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番茄叶霉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分离到的番茄叶霉病菌株进行组织培养,研究表明: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的适温范围25~28℃,pH范围是6 0~8 0,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光照对该菌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而紫外线对该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产孢量在温度25℃、pH7 0、土豆+番茄茎叶培养基上达到最大。分生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2~30℃,最适pH6 0,湿度98%以上。总之,该菌属于中高温、高湿、中性偏酸性菌。  相似文献   
12.
张现勇  韩巨才  刘慧平  邢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21-9122,9124
从山西太谷、运城采集的油菜根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yc8,研究了其对植物的促生作用及其营养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油菜内生细菌yc8的100倍发酵液处理不同油菜品种植株后,对油菜幼苗有明显的促生作用。与对照相比,四月慢幼苗的鲜重和株高分别提高了46.61%、32.61%,而五月慢幼苗则提高了90.55%、17.38%;不同油菜品种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都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灰霉病原菌对多菌灵的抗性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从山西各地数十县市采集分离到的188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 cinerea Pers.]对多菌灵的抗性进行了监测。毒力测定结果显示:敏感菌株的平均EC_(50)值为0.0428μg·mL~(-1),EC_(90)值为0.1280μg·mL~(-1);中抗菌株的平均EC_(50)值为11.2415μg·mL~(-1),EC_(90)值为128.4351μg·mL~(-1),中度抗性菌株的抗性倍数为262.7倍;由于大多数高抗菌株的抗性太高,无法测得其EC_(50)值,但实验表明,EC_(50)值均大于50μg·mL~(-1),且大部分高抗菌EC_(50)值大于100甚至500μg·mL~(-1),即抗性倍数在1000倍以上。山西各地灰霉菌对多菌灵的抗性均较为严重,晋中、晋南、晋东南和晋北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6%、87.2%、93.5%和100%,除晋北高抗菌株频率较低外(33.3%),其它地区高抗频率均在50%以上。从各地区的抗性情况看,晋南和晋东南较重,晋中和晋北相对则较轻。  相似文献   
14.
紫外光诱导核盘菌产生的抗速克灵突变菌株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盘菌 (Sclerotiniasclerotiorum)经紫外光诱导照射容易产生对速克灵的抗性突变体。抗性突变体Wr- 4- 2在含速克灵 10 0 0mg/kg的PDA平板上 ,菌丝生长很少受到抑制 ,且气生菌丝茂密 ,形成菌核大而饱满 ;在无药PDA平板上其生长速率明显低于敏感菌株 ,菌核形成晚且少 ,但菌核大而饱满。接种黄瓜薄片测定其致病力 ,在无药情况下其致病力也明显低于敏感菌株 ,接种敏感菌株的黄瓜薄片 48h完全腐烂 ,接种突变菌株的黄瓜片病斑直径仅为 18 5mm。在 10 0 0mg/kg速克灵浸泡的黄瓜片上 ,敏感菌株受到完全抑制 ,突变菌株则基本不受抑制。Wr-4- 2对扑海因有高度交互抗性 ,但对福美双、百菌清、多菌灵的反应与敏感菌株相似。Wr- 4- 2在无药PDA平板上菌丝转移连续培养 2 0代后 ,其抗性不丧失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灰霉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啶酰菌胺是一种较新的用于防治灰霉菌的杀菌剂,国内鲜有灰霉菌对该杀菌剂的抗性报道。为了明确山西省灰霉菌对啶酰菌胺敏感性情况,通过菌落直径法测定了山西省8个地区139株灰霉菌对该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采菌株中137株为相对敏感菌株,2株表现为低抗,敏感菌株占98%以上,说明山西省灰霉菌对啶酰菌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啶酰菌胺具有中度抗性风险,且灰霉菌极易产生抗药性,故有必要做好抗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核密度函数的多尺度北京市休闲农业空间分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核密度函数估计法是常用的分析城市点要素空间分布模式的方法。使用核密度函数估计法的关键是最佳带宽的确定。目前,大多数研究使用单纯基于数学的方法或目视判读法确定核密度函数的最适带宽,但是针对同一地理实体在不同分析尺度上所对应的核密度函数适用带宽确定方法问题研究相对不足。该文考虑了北京市休闲农业本身所具有的尺度特征,基于北京市休闲农业POI数据,使用核密度函数评估方法,识别并分析其多尺度空间分布模式,并使用文献求证法进行了验证。使用Moran’I、HH个数和Comprehensive I指数曲线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适合分析北京市休闲农业区域尺度和局部尺度空间分布模式的核密度函数所对应的带宽,分别为9 km和3 km。进而分析了北京市休闲农业多尺度空间分布模式。北京市休闲农业空间分布模式在区域尺度上形成了2个圈层及多个聚集中心的结构。距离城市中心约30~50 km的圈层为1日游圈层。距离城市中心约50~90 km的圈层为2日游或多日游圈层。1个主中心位于昌平区东部、怀柔区东南部、密云区西南部的山前平原地区。2个副中心分别位于密云区东北部和房山区西南部;在局部尺度上形成了3个等级的26个小的聚集中心,第一等级2个,第二等级3个,第三等级21个,主要位于中北部的山前平原地区,东南部城乡交错带的平原地区及西部山区分布相对较少,中心城区分布最少。该研究可为北京市休闲农业空间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盾壳霉抗菌核净菌株的诱导及其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可与菌核净配合防治作物菌核病的盾壳霉菌株,进行了紫外线辐射和药剂驯化试验,分别得到4个和2个盾壳霉抗菌核净突变菌株,并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除菌株D-1外,其余突变菌株生长速率(菌落直径57.00 ~62.75 mm,生物量6.38 ~8.63 mg/mL)均大于亲本菌株(菌落直径54.00 mm,生物量5.91 mg/mL);大部分突变菌株产孢量(对数值7.33 ~8.16)小于亲本菌株(8.40);菌核净对突变菌株的EC50值是亲本菌株的2.23 ~191.84倍;突变菌株D-3、U-6有微弱的几丁质酶活性,且除U-4外的突变菌株葡聚糖酶活性增强(亲本菌株8.96 U,突变菌株9.18 ~17.61 U)。综合分析,U-6菌株既有较高的葡聚糖酶活性又有几丁质酶活性,并能保持较快的生长速率,是值得开发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8.
内生放线菌Fq24的拮抗筛选及其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番茄内生放线菌的拮抗筛选和其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的研究,为防治番茄灰霉病寻找新的生防菌源,并探索植物内生放线菌的生防机理。从健康番茄植株上分离到9株放线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和发酵液抑菌活性测定、筛选对番茄灰霉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以番茄种子及幼苗生长情况,防御酶活性变化,盆栽试验对其代谢产物的促生作用、抗病诱导作用、防病作用等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菌株Fq24对番茄灰霉菌的抑菌圈半径大于10 mm,其发酵液的抑制作用可达到68.4%。(2)中浓度的Fq24发酵液促进根茎的生长,幼苗的干、鲜重及株高最大为对照的168.35%、286.30%和70.79%,均为显著增加。(3)番茄幼苗体内防御酶活性明显提高,POD、SOD活性最大增加为71.3%和62.3%。(4)喷施Fq24发酵液可明显降低灰霉病的发病率,取得82.14%的防效。Fq24是株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代谢产物能显著促进番茄种子和幼苗生长;诱导番茄体内抗性酶活性提高,增加植物抗性;明显降低发病率,防病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叶霉菌粗毒素对番茄幼苗防御酶及活性氧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番茄不同抗性品种的幼苗为材料,采用浸渍法研究了低浓度的叶霉菌粗毒素对番茄叶片防御酶(SOD 、POD 、PAL)活性及活性氧(O_2~-和H_2O_2)的诱导作用,为探讨病菌毒素诱导植物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番茄经叶霉菌粗毒素诱导后,抗、感品种叶片的SOD活性下降,但抗病品种的下降比率小,且比感病品种具有较高的酶活性;抗、感品种的POD活性变化趋势均为先上升后下降,二者间的酶活性变化差异不大; 抗、感品种PAL活性均升高,但抗病品种增加更快,且增加比率高于感病品种;抗、感品种的O_2~-产率和H_2O_2含量的变化呈增加趋势,抗病品种的增加比率均高于感病品种,且增加峰值出现早.说明叶霉菌粗毒素诱导的番茄体内防御酶和活性氧变化与番茄抗叶霉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测定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抑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悬滴法分别测定了该物质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物质对所测6种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在129.18~1113.85 mg·L-1之间,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129.18 mg·L-1;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在160.51~356.03 mg·L-1之间,其中对小麦叶枯的抑制率最高,EC50为160.51 mg·L-1。与4种常用药剂对小麦赤霉及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比较,BHT的抑制中浓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