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8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核桃新品种—“晋晚8509”是我国第一个晚实优良品种。本文从物候、生长结果习性、坚果经济性状及适应性等方面对该品种作了系统分析,认为它结果早、丰产性能好(2年生嫁接苗结果株率23.1%,单株最高座果5个),其坚果品质主要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优级指标。该品种生长势强、繁殖容易,区试结果表明,它适宜在晋中、吕梁海拔1100m 以下地区或生态条件类似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对引进的22个早实核桃品种在当地生长结实特性、越冬表现、抗病性以及坚果经济性状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结合当地核桃栽培条件,初选出了几个适宜在省内推广的品种,进行区域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14.
仔猪注射铁制剂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玉米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并从中筛选玉米病害生防资源,本研究采用培养法从玉米根际分离得到1584株细菌,分别属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其中变形菌门为优势菌群。在属水平上,假单胞菌为优势菌群。以玉米大斑菌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方法,筛选出162株具有抑菌效果的菌株,其中1株抑菌效果最强,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结合的方法,将其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该菌对4种玉米病害病原菌具有广谱的抑菌效果,且含有脂肽类抗生素合成基因,其脂肽类物质粗提液对病原菌的抑制率高达81.56%。总体来看,该菌株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可作为生防菌防治玉米病害。  相似文献   
16.
核桃(Jug-lans regia L.)为我省重要经济树种之一,雌雄同株,单性花,异花授粉。在自然授粉的条件下,由于基因重组及其生境的异质性,亲缘关系比较复杂,植株间生物学特性,结实特性以及坚果经济性状等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变异。山西为我国核桃主产区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栽植范围几乎遍布全省,在  相似文献   
17.
本论述了施工测量方格网的建立、建筑物的定位测定及多层建筑物的抄平放线。  相似文献   
18.
四川稻瘟病菌群体致病性变异新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2002-2004年在蒲江病圃和室内进行,发现不同组合及其恢复系对稻瘟病菌确实具有不同的抗性。2004年20个主要杂交水稻恢复系接种118个稻瘟病菌株后,所有菌株均至少对5个恢复系具有致病力,不同菌株间的致病力分化,使得同一田块病菌群体获得了对其他不同品种的致病力.其中对全部参试恢复系致病菌株出现频率为11.9096,显著高于仅对一个恢复系致病的菌株频率(P≤0.01),水稻多样化抗性逐步为病菌所克服。利用pot2-1和pot2-2引物,对68个对多恢1号致病菌株rep-PCR扩增获得多种指纹图谱,各菌株指纹图谱与其地区和品种来源无相关性,表明对多恢1号致病的菌株是由不同遗传背景的菌株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19.
核桃是我省的重要经济树种,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总产的一半销往国外,对换取外汇,支援“四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长期沿用种子繁殖和粗放经营,产量低而不稳,平均株产不足2.5公斤,坚果质量参差不齐,出仁率低,因而削弱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价格比美国核桃低三分之一。开展核桃优树选择,采用优良无性系造林,是提高陔桃产量和品质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实现良种化栽培的根本措施。核桃在  相似文献   
20.
水稻主要抗瘟基因对福建稻瘟菌群体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995-2003年间在福建省水稻产区采集的稻瘟菌代表菌系的108个分离菌,它们在CO39近等基因系上测定被划分为30个毒性类型,用它们在30个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品种上进行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kh抗性最强,抗性频率高达98.15%,Pi-1Pi-9(t)也具有较高的抗性频率,是较好的抗源;对2个和3个Pi基因的联合抗性频率的分析,发现一些联合抗性频率极高,甚至有达到100%的组合,表明抗瘟育种采用多个Pi基因聚合,易于获得抗性强的品种。根据抗病基因与供试菌株互作的亲和性,对供试30个Pi基因可能的系统关系分析得到的初步信息可为抗病基因的聚合与布局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