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8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由玉蜀黍球梗孢Kabatiella zeae引起的玉米北方炭疽病在我国东北地区普遍发生,在一些地区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玉米高产稳产,威胁我国粮食安全。为明确玉米北方炭疽病菌群体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于2020年7月-10月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共17个地点采集了玉米北方炭疽病样品180份,并分离纯化到624个玉米北方炭疽病菌单孢菌株,通过形态学观测,科赫氏法则验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所分离的病原菌均为Kabatiella zeae。依据菌落产黑色素能力与菌落生长情况将病原菌划分为4种不同菌落形态类型。本研究选择4株代表性菌株SH10-1(类型Ⅰ)、HB10-1(类型Ⅱ)、HN10-1(类型Ⅲ)和NA10-1(类型Ⅳ),对病原菌在两省分布比例、产孢能力、菌落生长速率,产孢方式和致病性等的比较结果显示,类型Ⅰ、类型Ⅱ和类型Ⅲ在两省份病原菌群体总数中占98.8%;类型Ⅳ在两省份中只分离到7株,其生长速率较快。对类型Ⅰ、类型Ⅱ和类型Ⅲ病原菌分析得出结论:产黑色素能力强的病原菌致病性较强且产孢能力较弱。研究结果可为玉米北方炭疽病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2.
早实核桃新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大树多头高接的引种方法,对引进35个早实核桃新品种(或优系)的适应性、生长结实特性和坚果品质进行了连续观察和测定,并依据国家标准GB7907—87(核桃丰产与坚果品质)中有关核桃新品种的经济指标和适应性,采用独立淘汰方法,分层进行了评定,初步选出适合于山西省发展12个品种,这些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均达到或超过美国2个最新专利品种。  相似文献   
23.
<正> 关帝柳(新变种) Salix sinica(Hao)C. Wang et C. F. Fang var,semiconnexa C. F. Fang et W. D. Liu, var. nov. 与原变种的区别,花丝半合生,至中部以上有柔毛。 A S.sinica(Hao)C. Wang et C, F, Fang var, sinica filamentis semiconnecibus,ad dimidium superiore villosis differt. 山西(Shanxi):关帝山(mont.Guan-di)海拔1900m。沟边,1984年5月10日。方振富(Fang Z.-F.)3467号(Holotypus),3468号(叶)。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标本室;又付模式标本,存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24.
 以水稻品系5173为抗性供体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和MAS技术将稻瘟病抗性基因Pi-2导入优质低温敏核不育系金山s-2的遗传背景中。在各世代皆利用与Pi-2紧密连锁的SSR标记SRM24对目标基因进行“前景选择”,并结合形态性状进行“背景选择”,直至BC3F 2, 获得抗病标记纯合且其它性状与金山s-2非常相似的植株9株。在BC3F 1,对中选的4个单株利用SRAP标记进行遗传背景分析表明,它们与受体亲本金山s-2具较高的遗传相似系数;对选育出的株系的温敏不育性特性观察表明,获得的4个近等基因系,它们保持了亲本育性稳定、临界温度低和可繁性好的特性;对BC3F 1∶2株系抗病鉴定结果表明,通过标记选出的单株均表现抗病,说明利用SRM24对Pi-2基因进行选择是可靠的,能够满足需要。因此,在BC3F 1决选出4个单株可望替代不抗病的金山s-2直接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25.
福建省近年来主栽水稻品种抗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995~2003年采自全省稻田被划分为21个毒性类型的57个菌株,对28个供试材料的苗期进行了抗瘟鉴定,其抗性频率在12.28%~92.98%。其中,中晚稻品种D702优多系、绵5优151和T优5537抗性最强,为高抗品种;优166等6个品种的抗性次之,为中抗品种;汕优70等8个品种的抗性较弱,为中感品种;两优2186等11个品种的抗性很差,为高感品种。进一步对不同系列品种的抗性分析表明,汕优系列品种已几乎丧失抗性。  相似文献   
26.
玉米白斑病是我国西南玉米产区一种新发病害, 尚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为筛选玉米白斑病的防控药剂, 本研究选用19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 于2022年-2023年在云南省普洱市开展田间试验, 分别于玉米10叶期和抽雄吐丝期采用叶面喷雾法施药1次, 评价各药剂的田间防效。结果显示, 9种防治真菌性病害的杀菌剂在最后1次施药后28 d对白斑病的防治效果超过50%, 包括250 g/L嘧菌酯悬浮剂、40%氟环唑悬浮剂、24%井冈霉素A水剂、40%咪鲜胺水乳剂和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5种单剂, 以及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和30%氟环·咪鲜胺微乳剂4种混剂。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和有机铜杀菌剂喹啉铜仅表现了23.26%和29.00%的微弱防效。卵菌病害特效药剂烯酰吗啉, 防治细菌性病害的杀菌剂春雷霉素、四霉素、中生菌素以及植物免疫诱抗剂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差, 均低于20%。本研究发现部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对玉米白斑病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建议现阶段在生产上采用二者的复配药剂如苯甲·嘧菌酯, 唑醚·戊唑醇等开展田间防控。  相似文献   
27.
由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是全球最严重的植物真菌病害之一, 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安全?效应蛋白是病原菌与植物对抗过程中分泌产生的一种蛋白质, 可作为毒力因子促进侵染或作为无毒因子触发防御反应?本研究对实验室前期筛选到的在稻瘟病菌侵染早期诱导表达的效应蛋白(infection-induced expression effector protein 1, MoIEEP1)进行了功能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 MoIeep1 在稻瘟病菌侵染初期8 h表达量最高; 信号肽和亚细胞定位分析验证该蛋白N端含有17个氨基酸的信号肽且在水稻原生质体中呈明亮点状的定位信号, 初步推测该定位信号为过氧化物酶体或线粒体等细胞器; 与野生型菌株Guy11相比, MoIeep1 基因敲除突变体菌丝生长无明显差异, 但其致病性受到影响?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该蛋白质的作用机理打下良好基础, 也为揭示其他效应蛋白在稻瘟病菌侵染水稻过程中的功能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扦插育苗有着保持母树遗传品质不变的优越性。如果结合优树选择、利用,进行扦插育苗,就会进一步提高人工造林质量,达到生产周期短、单位面积木材生产力高的目的。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观赏树种的要求也与日俱增,这类树种的繁殖速度也是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1980年我们利用电子叶间歇喷雾装置进行了绿枝扦插育苗试验,解决了一些难生根树种插条育苗的技术和部分观赏树种繁殖速度问题,在两  相似文献   
29.
山西省核桃优良单株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制定了正确的核桃优树选择程序和方法,提出了坚果品质和产量并重的决选原则。在此基础上,决选出35株优树,其主要经济性状指标是理想的,平均出仁率达57.10%,产量为对照的1.4~1.5倍。  相似文献   
30.
近年来,我们结合《山西树木志》的资料搜集对本省柳属(Salix)资源进行了调查,经过初步整理和我国杨柳科专家方振富先生鉴定,发现有五个种、两个变种为我省柳属植物新记录。这些种、变种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我省柳属资源的空白,而且对今后省内进行林业区划、植被研究、杂交育种以及植物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资料。现将柳属七个种、变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