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7篇
  17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栽培管理模式下夏玉米产量、产量构成、作物养分吸收动态和土壤硝态氮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再高产、水肥高效、环境友好集成方案的夏玉米产量和生物量最高,分别达到11 032 kg/hm2和20 628 kg/hm2;对作物养分吸收和积累促进效果明显,氮磷钾在花后表现出较高的积累,成熟期作物氮磷钾养分累积比模式A分别高出39、36、42 kg/hm2,植株氮、磷、钾的养分吸收率比模式A分别高出13.6、12.2、7.5百分点;该模式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低,在关键生育期30 ~ 9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其他2种优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粮食高产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实现了高产与环境二者兼顾.  相似文献   
52.
为了解保定市郊畜禽粪污染现状,采用调查问卷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保定市郊8个养殖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测定了畜禽粪中重金属Cu(铜)、Zn(锌)、Pb(铅)、Cd(镉)、Hg(汞)、As(砷)的含量。调查结果表明8个养殖场规模均较大,饲料以玉米、麦麸、豆粕、豆饼为主,在饲喂过程中均使用了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畜禽粪的主要去向是农用,且农用前基本不经过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各养殖场畜禽粪中Cu、Zn含量普遍偏高,其次为As,Pb、Cd和Hg含量均处于较低或很低水平。其中下闸养猪场的Cu含量以及北宋养鸡场的Zn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养殖场。不同动物粪便中重金属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猪粪和鸡粪中各种重金属含量均较高,而兔粪和牛粪中重金属的含量则相对较低。根据德国的腐熟堆肥标准,畜禽粪中Cu、Zn的超标率分别为83.33%和20.83%;然而根据中国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在所有样本中有3个As含量超标,超标率为12.5%;其它元素均不超标。  相似文献   
53.
苗期水稻吸收和转运砷的基因型差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在根表无铁氧化物膜形成的情况下,苗期水稻对生长介质中三价砷和五价砷吸收及向地上部转运的基因型差异。水稻植株分别暴露在含20 mM五价砷和含五价砷、三价砷各10 mM的营养介质中14d,对水稻生物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在6个水稻基因型中,砷处理促进了根系的生长,但抑制了地上部的正常生长,只有基因型94D-22除外,2周的砷暴露对其生长虽然有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效应并不显著;不同程度的砷暴露并没有对根中砷浓度、地上部砷浓度产生明显影响(94D-22除外),但基因型之间砷浓度的变化趋势与有铁膜形成时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营养液中三价砷和五价砷共存时,基因型94D-22茎叶中砷浓度最高(69.5 mg/kg),是其他基因型的1.8~3.1倍,并且94D-22对砷的吸收能力和转移能力也最大,KY1360和94D-64对砷的转移能力最弱,这与有铁膜形成且经过整个生长季的水稻对砷吸收和转运能力的影响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54.
不同种植年限设施番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设施蔬菜主产区不同年限的设施番茄土壤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表层土壤(0~20cm)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与种植年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的pH值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高值为8.46,最低值为7.43;表层土壤EC值和年限呈一定的二次相关关系,其含量范围是0.12~1.25ms/cm;有机质的含量范围7.5%~36.8%,变异系数为31.3%;碱解氮含量为112~311mg/kg,变异系数为31.9%,碱解氮与种植年限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土壤速效磷含量范围在3.72~290mg/kg,变异系数为70.0%,该变化与种植年限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速效钾含量为172~1 744mg/kg,并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此外,表层土壤中的金属微量元素铁、锰、铜、锌均与种植年限呈显著的相关关系(Fe:r=-0.855**,Mn:r=-0.533**,Cu:r=-0.623*,Zn:r=-0.841**,n=27)。综上所述,该产区设施番茄土壤中不同养分指标和有效态微量元素随着年限的延长有不同程度的累积趋势,并存在着一定的土壤酸化和盐渍化现象。  相似文献   
55.
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禽流感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大规模暴发,不仅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以疫苗免疫为主要手段的防控措施日渐得到广泛关注。高效安全的禽流感新型疫苗一直是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大量的新型疫苗由此而生。本文介绍了当前禽流感疫苗的应用现状和新型疫苗的开发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6.
80羽25日龄商品代雄性AA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21℃~24℃,相对湿度50%±5%)和试验组(37℃±0.5℃,相对湿度70%±5%),动态监测各组肉鸡的股动脉压(FAP)和生产性能等指标。热暴露使肉鸡平均股动脉压、股动脉收缩压和股动脉舒张压极显著下降(P<0.01);平均股动脉压与呼吸频率、体温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果表明,37℃持续热应激使肉鸡的股动脉压极显著下降,股动脉压的变化与肉鸡对热暴露的反应和适应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7.
叶面施硅对水稻吸收和转运无机砷和甲基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叶面施硅对水稻吸收和转运不同形态砷[As(Ⅲ)、As(Ⅴ)、MMA(Ⅴ)和DMA(Ⅴ)]的影响,采用水培模式和高效液相-原子荧光光度计(HPLC-AFS)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水稻幼苗叶面施硅后其吸收不同形态砷的能力及其体内不同形态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砷形态处理下,叶面施硅可降低水稻地上部和根部砷含量,其中As(Ⅴ)、MMA(Ⅴ)处理下,叶面施硅水稻根中砷含量显著低于对照,降幅分别为26.16%、35.32%(P0.05),As(Ⅲ)和As(Ⅴ)处理下,叶面施硅后,水稻地上部砷浓度显著低于对照(P0.05),降幅分别为23.03%和42.98%;叶面施硅处理还可降低水稻对砷的吸收能力,其中As(Ⅴ)、MMA(Ⅴ)处理下,叶面施硅水稻对砷的吸收显著低于对照,降幅分别为29.08%、35.17%(P0.05);此外,叶面施硅可以降低水稻地上部与根系砷形态含量,其中As(Ⅴ)处理下,叶面施硅的水稻地上部As(Ⅲ)含量比对照显著降低32.60%(P0.05),As(Ⅴ)和MMA(Ⅴ)处理下,水稻根系As(Ⅴ)和MMA(Ⅴ)含量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55.30%和30.61%。但是,叶面施硅对不同形态砷在苗期水稻体内的转运没有显著影响。总之,叶面施硅可抑制水稻对不同形态砷的吸收与累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稻砷毒害。  相似文献   
58.
马理  刘文菊 《蔬菜》2023,(10):35-40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生育时期施用微生物菌剂对番茄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在定植期、缓苗期、膨果期施用含有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的微生物菌剂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番茄产量、品质以及土壤速效养分(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植期施用颗粒微生物菌剂,可使番茄增产34.11%;缓苗期施用液态微生物菌剂,可使番茄增产27.10%;颗粒微生物菌剂和液体微生物配合施用,可使番茄增产23.36%;同时,颗粒剂和液态剂型配合施用,番茄果实V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分别显著提高49.85%、0.33%、45.07%、26.05%、134.82%,土壤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9.08%、27.93%、59.71%和64.01%;因此,颗粒型和液态型微生物菌剂的适宜施用时期分别为定植期和缓苗期。  相似文献   
59.
针对大白菜镉、砷等重金属累积及分布特性可能与叶片表皮毛形成有关的问题,以叶片有表皮毛的3个大白菜基因型(野生型A03,突变体lcc-1,268)和叶面光滑无表皮毛的1个基因型(CC48)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方法将其种植在重金属镉(Cd)、砷(As)复合污染土壤中,探究3个大白菜基因型叶片表皮毛的外观特征,以及采用扫描电镜-能谱的方法表征镉、砷在表皮毛基部的分布状况,最终诠释镉砷在大白菜叶片的累积特性。结果表明,大白菜野生型A03和突变体lcc-1的表皮毛在整个叶片上下表皮均有分布,且前者叶片边缘表皮毛数量显著高于后者的,而268基因型大白菜叶片下表皮的表皮毛主要在叶脉上,且随着叶龄增加而逐渐减少;扫描电镜观测结果显示3种基因型大白菜的表皮毛全貌非常相似,均为圆锥状,无分枝,基部宽,末端渐尖。结合电子探针进行表皮毛镉、砷的微区定位能谱扫描分析,发现As、Cd在野生型和突变体的表皮毛广泛分布,在基部中分别达0.1%、0.03%和0.09%、0.2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表明有表皮毛的大白菜基因型A03、突变体lcc-1和268的老叶对Cd、As的富集能力显著大于没有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