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71.
[目的]研究不同促根处理对番茄幼苗的影响。[方法]番茄集约化育苗采用不同促根处理,测定幼苗生长指标并计算壮苗指数。[结果]光合剂500倍液处理、壮根1号200倍处理、50 mg/L赤霉素处理有利于根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壮苗,其中光合剂500倍液处理最好;多孔(9孔/边)处理比正常穴盘浇水处理盘根好,生长快,增加了生物量,特别是大大促进了根的生长发育。[结论]为番茄集约化育苗促根处理培育壮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目的]重点从水分精准控制来研究无籽西瓜免破壳育苗技术。[方法]采用不同浇水量处理测定无籽西瓜基质育苗出苗率和发芽势。[结果]从不浇水天数来看,1 d不浇水处理发芽势和出苗率较高,分别达到45.83%和81.94%;从水量最大到最少,发芽势和出土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戴帽率逐渐增加,浇透水水量减半处理发芽势和出土率最高,达到68.05%和81.94%;不同浇水量组合中浇透水水量减半处理的第2天1/6、第3天和第4天2/6的组合发芽势和出土率最高,达到70.83%和83.33%,居所有处理最高。[结论]通过控水处理探讨无籽西瓜发芽机理并为无籽西瓜免破壳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73.
近日,由山东省寿光三木种苗有限公司承担的“甜瓜新品种培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了潍坊市科技局组织的省级专家组的验收。这标志着由山东省寿光三木种苗有限公司自主培育的两个厚皮甜瓜新品种晶莹雪、美琪可以在全国各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4.
【目的】明确海南三亚玉米南繁基地和黄淮海玉米主产区的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a maydis)菌株的致病性差异,以及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远近,为海南三亚南繁基地育种过程中玉米品种的抗病性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并对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方法】对采集自海南三亚和黄淮海地区的玉米小斑病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经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共获得61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采用人工喷雾接种法对61株小斑病菌菌株的致病力进行鉴定;并选取16条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进行ISSR-PCR扩增,利用Popgen32生物软件计算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性,并利用NTsys2.10e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构建海南三亚与黄淮海地区小斑病菌的聚类图。【结果】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海南三亚地区未分离到弱致病力菌株,强致病力菌株个数占三亚地区总菌株的57.1%;黄淮海地区分离到的弱致病力菌株占黄淮海地区总菌株的47.5%,强致病力菌株占黄淮海地区总菌株的17.5%。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群体平均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820,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197,表明玉米小斑病菌具有一定的遗传变异;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9028—0.9618,遗传距离为0.0390—0.1023,表明整体遗传相似系数较高,遗传距离较近;但不同地理种群间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其中,河南与河北的菌株群体遗传相似系数最高(GS=0.9618),亲缘关系最近;河南和三亚地区的菌株群体遗传相似系数最低(GS=0.9028),亲缘关系相对较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三亚地区菌株和黄淮海地区菌株在相似系数为0.722时,明显被分为两大类群。【结论】黄淮海玉米主产区与海南三亚玉米南繁基地的玉米小斑病菌在致病力上存在一定差异,三亚地区强致病力菌株的分离频率高于黄淮海地区。黄淮海地区与三亚地区的菌株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有一定关系,地域相邻的菌株遗传关系较近;但三亚地区与黄淮海地区的菌株遗传相似系数相对较高,亲缘关系较近,且两种群间存在一定基因交流。因此,三亚地区作为玉米的南繁基地,其自然发病条件下筛选出对小斑病具有抗性的玉米品种或抗性亲本材料,对黄淮海地区小斑病抗性的逐年提高具有一定的影响,有利于减轻黄淮海地区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5.
晶莹雪是以自交系ML3163为母本,以MN2037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光皮厚皮甜瓜一代杂种,全生育期90~125d(天),果实发育期40d(天)左右,植株长势强。果实长卵形,果皮乳白色,果面光滑细腻,果肉白色,子腔淡橘红色,肉厚3.5~4.0cm,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5.0%~17.5%,中边梯度小,平均单果质量2.0kg左右,每667m~2产量3500~4800kg。田间对白粉病、叶枯病、枯萎病的抗性优于对照金瑞。适宜在山东省适宜地区日光温室或大棚早春种植。  相似文献   
76.
桦褐孔菌对糖尿病大鼠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鼠实验40d后,脱颈处死,迅速剖腹取胰腺、肝和肾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SABC染色、PAS染色观察病变。进行胰岛组织观察、肝组织观察、肾组织观察,结果表明桦褐孔菌提取物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胰岛、肝和肾组织损伤病变有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7.
78.
为明确新月弯孢变种的发生和流行规律及有效防治方法,在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光照等培养条件下,测定新月弯孢变种菌株HNWB-131、HNWB-185和模式菌株CX-3的生物学特性,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这3株菌株对5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新月弯孢变种菌株HNWB-131和HNWB-185对碳、氮源的利用更敏感,在大部分碳、氮源培养基上其菌丝均为灰白色至黑色,与新月弯孢模式菌株的墨绿色存在明显区别;2株新月弯孢变种菌株的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均为30℃,而新月弯孢模式菌株的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分别为30℃和35℃;新月弯孢变种对光照条件更敏感,且黑暗条件对其分生孢子的产生和萌发有一定刺激作用;新月弯孢变种菌丝生长的最适pH为7~9,比新月弯孢模式菌株的最适pH范围窄(pH为5~11)。苯醚甲环唑对CX-3、HNWB-131、HNWB-185菌株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好,EC50分别为0.39、0.58和0.52 μg/mL;其次为丙环唑,EC50分别为0.79、1.97和1.64 μg/mL,表明2种新月弯孢变种对药剂的敏感性比模式菌株差。  相似文献   
79.
为探讨番茄根系与接穗及其互作效应影响嫁接苗耐冷性的效应大小与生理机制,以耐冷性强的番茄‘060112’(R)和冷敏感番茄‘060911’(S)为试材,采用靠接法进行嫁接,组成双根双穗嫁接苗RS/RS,待嫁接苗成活后通过断根或断穗,形成R/R、R/RS、R/S、S/R、S/RS和S/S共6个根/穗组合处理,置于光强22 klx、光周期12 h/12 h光照培养箱,测定昼夜温度10℃/3℃低温胁迫9 d及25℃/15℃常温恢复3 d时嫁接苗叶片和根系中活性氧水平及As A-GSH循环中关键酶和抗氧化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显著提高了番茄嫁接苗叶片和根系中H_2O_2含量及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但耐冷性强的R根系嫁接苗活性氧水平显著低于冷敏感的S根系嫁接苗,虽然R接穗嫁接苗活性氧水平亦显著低于S接穗嫁接苗,但降幅不及根系嫁接苗的大,表明根系在增强嫁接苗耐冷性中的作用大于接穗。低温胁迫下,各处理嫁接苗叶片和根系As A-GSH循环中关键酶(APX、MDHAR、DHAR、GR)活性和抗氧化物质(As A、DHA、GSH、GSSG)的含量均显著增加,且除DHA和GSSG外,均以R根系或R接穗嫁接苗较高,S根系或S接穗嫁接苗较低,RS根系或RS接穗嫁接苗居中,表明低温胁迫下耐冷性强的R根系或接穗嫁接苗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S根系或接穗嫁接苗。具RS双接穗的嫁接苗中又以RS-R叶片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RS-S叶片,且互作效应的P值小于0.01(或0.05),表明根、穗对嫁接苗耐冷性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80.
在玉米吐丝后7~10 d采用针刺接种法接种非洲哈茨木霉,收获期对发病等级和相关产量性状进行调查,评估部分玉米骨干种质对木霉穗腐病抗性及木霉穗腐病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所选取的骨干种质中,大部分种质对木霉穗腐病表现高感,仅Mo17表现为感病,无抗性种质。木霉穗腐病对部分种质的有效穗长、百粒重、穗粒重有较大影响,PH6WC、B73、掖478和黄早四的有效穗长显著增加,最高可达32.19%,郑单958、PH6WC、Mo17、自330、掖478和黄早四的百粒重显著降低,最高可达38.46%;郑单958、Mo17、自330、掖478和黄早四的穗粒重显著降低,最高可达53.41%。木霉穗腐病可促进部分种质产生穗发芽,在不同种质间存在较大差异,PH6WC的穗发芽率高达8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