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晚粳"嘉98-10"系嘉兴市农科所育成的优质早熟晚粳品种.为研究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规律,根据省种子公司对课题的要求,于2000年在麦茬单季晚稻进行多因子综合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浙北地区单季杂交晚粳稻强化栽培高产群体特性的分析,指出其栽培优势,为该地晚粳稻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搞好大麦齐穗和成熟期预测 ,是夺取早稻和全年高产的有效方法之一。齐穗和成熟期的迟早 ,是对于茬口安排和作物结构调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能及早地做好大麦的齐穗和成熟期预报 ,以便能及早采取措施 ,这对于夺取早稻高产和全年增产增效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也是我们苗情观察记载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1 应用材料根据我所 1 995年冬播开始连续 4年的大麦播种试验资料 ,大麦品种为花 30 ,4年播种期相同 ,播种期分 1 0月 31日、1 1月 6日、1 2日、1 8日和 30日六个播期 ,4年共计 2 4个播种期。花 30大麦整个生育期积温比较稳定 ,不同…  相似文献   
14.
农药在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上使用的初衷是为了消灭或减轻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但高毒高残留农药.特别是有机磷农药(如敌敌畏、乐果)、有机氯农药(如六六六)毒性强,很容易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有毒农药在给农产品造成直接污染的同时,一部分仍残留在土壤中,破坏了土壤内部的微生态;  相似文献   
15.
单季晚稻高产特性及其配套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 1999年进行了一季稻持续高产研究 ,结果产量从 82 5 0kg/hm2 上升到 10 5 0 0kg/hm2 ,充分说明了单季稻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试验表明 :单位面积颖花量与产量通常表现为显著线性正相关 ,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可作为持续高产的主攻方向 ;持续高产田有大穗优势、谷草比优势和发根力优势。由此 ,提出相应的高产配套技术 ,主要有旱育壮秧、早播早栽、壮秧单(双 )本插和 2次穗肥法  相似文献   
16.
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粳稻嘉乐优2号单季强化栽培的产量为10185kg/hm2,比常规栽培增产8.62%左右。其强化栽培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为:5月中旬播种,比常规栽培方式提早5-7d播种,宜采用旱育秧方式,秧龄10-15d,行株距25cm×25cm,施纯氮225kg/hm2,基肥∶苗肥∶拔节肥∶促花肥应为3∶3∶2∶2。  相似文献   
17.
单季晚稻氮肥分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氮肥分配试验结果表明,单季晚稻在前期用肥量相同情况下,中期不施长粗肥,改施2次穗肥,在前、后期不同配比条件下,均比施长粗肥与1次穗肥的常规施肥方法显著增产,而常规施肥法在不同配比情况下均无显著差异。增产机理是控制了最高苗,提高了成穗率;倒4、5叶叶面积小,改善了中后期高产群体透光条件,提高了群体质量,倒1-3叶增重,灌浆结实期光合速率升高,齐穗至成熟期物质积累增多;植株变矮,穗部第2次枝梗增多,穗型增大,表现了明显的后期物质积累优势与谷草比优势。  相似文献   
18.
移栽油菜“3414”田间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移栽油菜"3414"田间肥效试验,研究施用氮磷钾肥对移栽油菜营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初步获得秀洲区限制移栽油菜生长的主要障碍因子为土壤低氮、低磷,建立了氮磷钾肥料效应函数模型,提出秀洲区移栽油菜最佳施肥量和最大施肥量等技术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水稻产量高低往往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密切相关.但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其干物质积累差异也较大.而不同品种在干物质积累相近时,产量也相差较大.这就说明地上部干物质运转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受品种生理特征的影响.因此,针对不同品种采取相应栽培技术,在提高生物学产量的同时,努力提高干物质运转率,以夺取更高经济产量目的.我们于2004年对杂交晚稻在不同栽培方式条件下,进行了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率观察比较,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水稻产量高低往往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密切相关.但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其干物质积累差异也较大.而不同品种在干物质积累相近时,产量也相差较大.这就说明地上部干物质运转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受品种生理特征的影响.因此,针对不同品种采取相应栽培技术,在提高生物学产量的同时,努力提高干物质运转率,以夺取更高经济产量目的.我们于2004年对杂交晚稻在不同栽培方式条件下,进行了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率观察比较,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