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4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0篇
  6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设施园艺涵盖了建筑、材料、机械、自动控制、品种、栽培、管理等多门学科和多种系统,科技含量高,所以设施园艺的发达程度,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热点及重要内容,这为我国设施园艺工程学科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并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与提高,也必将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本调查基于荷兰海牙Familie R.van Marrewijk园艺公司三个月的工作经历以及对荷兰沿海地区设施园艺的实地调查,总结了荷兰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分别以番茄和百合为例,从设施栽培条件下的育苗、生长、施肥、采收、运输,以生物防治为中心的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等方面探讨了荷兰设施园艺的特点与优势。同时分析了荷兰设施园艺成功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2.
不同丹参种质的rDNA 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测定丹参核糖体DNA的ITS序列,研究比较了28份不同来源丹参(Salviamiltiorrhiza Bge)种质的ITS序列。结果表明:丹参rDNA的ITS1、ITS2及5.8SrDNA的完全序列(长度范围在600~619bp之间),ITS1为227~228bp,5.8S为166bp,ITS2为206~224bp;ITS区的变异主要发生在内转录间隔区ITS1和ITS2区,其中ITS1、ITS2区的变异位点为31和25,分别占各自区位点的13.5%和11.2%;ITS序列在丹参种内比较保守,有些丹参种质之间有较小的差异,ITS序列可以作为丹参种质分子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3.
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软枣猕猴桃果实无核化及膨大效果的影响,以"魁绿"和"桓优1号"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NAA、2,4-D、GA_3和CPPU浸花或浸果,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软枣猕猴桃单性结实诱导和促进果实膨大的影响。结果表明:NAA、2,4-D和GA_3均能诱导单性结实,但以盛花期GA_3处理效果最佳。在不同浓度处理中,2,4-D和GA_3分别以8 mg/L和400 mg/L的处理效果最好,坐果率分别达到31.8%和40.0%,符合生产要求。NAA和2,4-D处理诱导单性结实的同时,产生了部分种子,而GA_(3 )200~800 mg/L处理实现100%无籽,说明软枣猕猴桃部分花粉有生活力。诱导单性结实的果实变小、变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而在不套袋情况下GA_3处理使果实内种子数量显著减少。CPPU显著增加软枣猕猴桃果实单果质量,浓度越高膨大效果越明显,而GA_3处理不仅对软枣猕猴桃果实膨大效果不明显,而且高浓度处理果实变小。CPPU和GA_3处理对果实形状及品质的影响在"桓优1号"和"魁绿"品种之间有一定差异。高浓度CPPU处理的果实在果实生长后半时期果形指数明显变小。  相似文献   
104.
熏蒸法灭虫     
在木材灭虫防蛀多种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熏蒸法。熏蒸法灭虫是在封闭的空间内,依照容积的大小,计时计量注入熏蒸剂,使有毒气体沿虫孔和细胞间隙流动,属非残留性的一次触杀灭虫方法。常用药剂有四氯化碳、三氯苯、二溴化一烯、溴甲  相似文献   
105.
酮病     
CHri.  PA  刘铭 《饲料广角》1989,(4):37-39
关于酮病(妊娠毒血症、酸中毒、酮血症),本文分三部分加以论述:1.正常畜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代谢).碳水化合物是畜体的能量来源,是由纤维素、淀粉和糖衍生而来.2.在引起酮病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问题.3.把某些解释加到人们所认为的"治疗"和建议中去,以期  相似文献   
106.
刘铭  张永宁 《中国畜牧兽医》2022,49(7):2698-2707
【目的】表达与纯化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的核衣壳(nucleocapsid,N)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cAb)。【方法】以PDCoV CHN-HN-1601分离株基因组RNA为模板,利用RT-PCR扩增PDCoV全长的N基因编码序列,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a-PDCoV-N。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利用0.5 mmol/L IPTG于37 ℃诱导表达12 h。在非变性条件下,利用Ni-NTA琼脂糖树脂从菌体裂解液上清中纯化N-端和C-端均携带6×His标签的重组N蛋白,并将其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抗血清。利用Protein A/G琼脂糖树脂从免疫兔的抗血清中亲和层析纯化多克隆抗体,并对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及抗体效价的间接ELISA测定。【结果】重组PDCoV-N蛋白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表达,分子质量约为42 ku;上清可溶性N蛋白的纯化纯度可达90%、蛋白浓度为0.45 mg/mL;纯化后的多克隆抗体纯度较高,ELISA方法检测其效价为1∶6 400,能特异性地识别重组N蛋白和PDCoV,与可引起猪腹泻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RoV)无交叉反应。【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重组PDCoV-N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为后续深入研究N蛋白的功能、PDCoV优化血清学检测方法、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及开展PDCoV相关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为了实现提高马铃薯收获效率并减少其机械损伤,关键在于优化滚筒式马铃薯收获机分离输送装置的运动参数,包括滚筒筛转速、切削角度和行进速度.为此,建立了土壤颗粒的仿真模型、马铃薯颗粒的仿真模型和马铃薯收获机分离输送装置的仿真模型,通过EDEM软件仿真土壤和马铃薯颗粒的分离输送试验并收集数据;运用Design-expert软件...  相似文献   
108.
刘善沂  刘铭  刘虎  刘陶 《农业考古》2008,(1):288-293
父亲离我们去了。谁也想不到他会走得这样早,虽说79岁已不算短寿,但谁都觉得他还可以再活10年的。父亲去世前虽然身体虚弱,却无大碍。他始终头脑清晰,思维活跃,写作欲望强烈,丝毫没有衰老的迹象。他长期嗜烟导致心肺功能衰竭,呼吸困难,稍有感冒就容易引起肺部感染,但假如能戒烟,保养得法,延年益寿绝无问题;又因住院时摔断股骨,院方未作应有的检查和治疗,以致延误病情,使他大半年卧床不起,导致心力衰竭,终于不治。  相似文献   
109.
采集具有典型叶斑病症状的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叶片,分离其病原菌,利用形态学和多基因联合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研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对其菌落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分离出的病原菌分生孢子无色,大多梨形或长梨形,大小为(10~12)μm×(5~7)μm,多基因联合分析表明该病原菌与首都叶点霉(Phyllosticta capitalensis)的同源性达到100%;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为首都叶点霉(Ph.capitalensis),这是首都叶点霉(Ph.capitalensis)侵染多花黄精的首次报道;PDA培养基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25℃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且产孢量最大,pH为5.0~10.0时菌丝均可生长,最适pH为7.0,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胰蛋白胨,产孢最适碳源为葡萄糖,但酵母、甘氨酸、牛肉膏均不产孢;光暗交替适宜其生长、光照条件可促使病原菌产孢;在测试的9种药剂中,三唑酮EC50=0.292 mg·L-1对首都叶点霉(Ph.capit...  相似文献   
110.
玉米不仅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近年走向餐桌的鲜食蔬菜,有小麦、水稻不可比拟的优势。玉米生产中常见的叶斑病有大斑病和小斑病,已属我国玉米产区的常发病害,但目前在我国一些区域出现一种为害严重的叶斑病——灰斑病,除在北方玉米产区外,在云南、四川局部地区已造成严重影响,可减产10%~40%。该病对广大生产者,尤其是蔬菜种植者来说尚属新病害,其特征易与其他几种叶斑病混淆,现将其田间为害特征和病原形态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