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采用4种化学药剂、1种生防制剂和1个耐病新品种对大白菜根肿病进行防治。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防治大白菜根肿病,其中氟啶胺和氰霜唑的防治效果居前2位,生防制剂XF-1更安全,新品种CR09-2对大白菜的增产效果最显著。建议在推广种植新品种CR09-2的同时,适当采用化学药剂氰霜唑或生防制剂XF-1进行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2.
芝麻种质资源抗青枯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自然病圃法和伤根灌注法对29份芝麻种质资源进行了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株系)间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在自然病圃鉴定中,中抗品种4份,中感品种(株系)7份,感病品种(株系)13份,高感品种(株系)5份。在灌根接种鉴定中,中抗品种4份,中感品种(株系)6份,感病品种(株系)12份,高感品种(株系)7份。在两种鉴定中,金黄麻、鄱阳黑芝麻、赣芝5号、豫芝11均表现为中抗。对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病情指数)进行聚类分析,29份材料均可聚为5个组。  相似文献   
33.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病原菌及其生化变种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是我国南方芝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调查研究表明,芝麻青枯病除前人报道的萎蔫、顶梢常有溃疡裂缝等典型症状外,还有植株畸形、茎秆表皮泡状突起、溃疡裂缝延伸至茎秆中下部、折断茎秆可见菌脓形成的透明细丝等症状。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菌株经菌体形态、菌落形态、培养性状、致病性、烟草过敏性反应及16S rRNA基因和16S~23S rRNA基因间区ITS序列测定,证实了芝麻青枯病是由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江西省15个县(市)的22个代表性菌株的生化变种鉴定显示,20株菌属于生化变种Ⅲ,占90.91%,2株属于生化变种Ⅳ,占9.09%。说明生化变种Ⅲ菌群是诱发芝麻青枯病流行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34.
根结线虫病是山药生产上的顽固性重发病害,严重制约了山药产业优质高效发展.为制定精准的药剂防治技术,以'瑞山药'为供试品种,在江西瑞昌和南昌建立试验点,采集、鉴定试验点供试田块山药根结线虫种类,监测土壤中根结线虫2龄幼虫(J2)数量消长动态及山药根结线虫病发生动态,进行病害药剂防治适期研究和施药技术研发.结果表明,试验点...  相似文献   
35.
稻瘟病预测——周期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江西省婺源县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 Cav.)的历年发生程度资料,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寻找其显著周期,并提取其周期数组,重复这一过程,直至没有显著周期时为止,共提取出4个显著周期的周期数组。将这些周期数组外延和叠加后,进行拟合检验,结果表明,周期分析方法适用于拟合并预测婺源县稻瘟病流行的年变化情况。于是对该县的稻瘟病发生程度进行了多年预测,其中最初两年的预测结果已得到证实,表明用周期分析方法进行预测是可行的。最后讨论了在稻瘟病流行的年度变化过程中造成其多重周期性的可能原因,及用周期分析方法进行稻瘟病预测的条件和特点。  相似文献   
36.
杂交早稻纹枯病产量损失及动态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纹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降低。本文以杂交早稻组合协优49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室内考种和建立模型获得了以下结果:①千粒重降低率(K)与黄熟期病情指数(x)的关系为K=0.01166 0.03609x(r=0.9949,x≤0.7777);②结实率Z与黄熟期病情指数(x)的关系为Z=0.89078-0.14979x(r=0.9974,x≤0.7777),③根据①②的结果推导出了产量损失率(Y)与黄熟期病情指数(x)的关系为Y=0.02569 0.19723x 0.00590x~2(x≤0.7777);④建立了动态经济阈值模型,通过计算得出了当前杂交早稻纹枯病的防治指标为孕穗期病丛率25%~30%(当前生产中常规早稻的防治指标为孕穗期病丛率15%~20%)。文末就杂交早稻对纹枯病的相对抗性及经济阈值的求解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7.
水稻主要病害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稻种、稻叶、稻田土壤、稻田菌核和菜地土壤共 1 0 5份样品中共分离细菌菌株 2 6 72株 ,经拮抗性能测定 ,对水稻纹枯病菌 (Rhizoctoniasolani)、水稻恶苗病菌 (Fusari ummoniliforme)、水稻稻瘟病菌 (Maganporthegrisea)、水稻白叶枯病菌 (Xanthomonasoryzaepv .oryzae)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Xanthomonasoryzaepv .oryzicola)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分别有 5 0 0、6 7、45、1 1和 9个。根据NA平板上菌落的形态特征 ,将 6 7株稻恶苗病拮抗细菌初步分为 7个类群 ,每一类群中选拮抗性能最强的一个菌株进行鉴定 ,结果有 4支菌株为Bacillussubtilis,另 3支菌株分别为B .pumillus、B .polymyxa和Pseudomonassp  相似文献   
38.
不同种植密度矮化调控对芝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芝麻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矮化调控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矮壮素能有效降低芝麻株高、始蒴部位,缩短芝麻果轴长度;还能提高芝麻叶片叶绿素含量;但同时也会导致芝麻单株蒴果数、每蒴果粒数的减少,从而使芝麻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39.
青枯病是芝麻和花生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探索合理的轮作防控模式,运用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 nacearum)抗利福平标记菌株JXS02-L土壤接种,测定菌株在芝麻、花生、甘薯、大豆、玉米和小葱等6种作物根际土 壤和根部的定殖与消长动态,分析了不同轮作模式对芝麻/花生青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后3w,6种 作物根际土壤菌量均低于初始接种菌量;播种后6 w,芝麻、花生、甘薯根际土壤菌量已上升至初始接种菌量水平 (3.20 ×106~4.93×106 CFU·g-1),之后菌量持续上升,大豆、玉米根际土壤菌量则持续下降;播种后12 w,大豆、玉米根 际土壤菌量比芝麻、花生、甘薯根际土壤菌量低4个数量级,小葱植种后6 w~12 w,均未检测到病菌。播种后3 w~ 12 w,芝麻、花生和甘薯根部菌量持续上升,大豆和玉米根部菌量先升后降;至播种后12w,大豆和玉米根部菌量比 芝麻、花生和甘薯根部菌量低5个数量级,小葱根部则始终未检测到病菌。芝麻-大豆-小葱-芝麻、芝麻-大豆-玉 米-芝麻2种轮作模式芝麻青枯病病情指数比芝麻-花生-甘薯-芝麻轮作模式分别降低19.95%、12.87%;花生-大 豆-玉米-花生轮作模式花生青枯病病株率比花生-芝麻-甘薯-花生轮作模式降低11.63%。本研究结果对于了解 青枯雷尔氏菌的生态多样性,以及指导青枯病的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江西省蔬菜根肿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芸薹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存在生理小种分化现象,国际上通常采用Williams鉴别系统~([1])和欧洲根肿病菌鉴别寄主(ECD)系统~([2])鉴定根肿病菌生理小种。我国尚没有研究出适合本国根肿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的鉴别寄主系统。国内学者研究根肿病菌生理小种通常采用Williams鉴别系统~([3])。为了明确江西省蔬菜根肿病菌致病性分化及病菌小种的变化趋势,作者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