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分析比较适合大规模柑橘样品黄龙病LAMP检测的制样方法,为柑橘黄龙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分别采用CTAB-trion法、磁珠法、裂解法、浸提法四种制样方法提取病原菌核酸,利用LAMP和常规PCR进行扩增,并从制备步骤、简易程度、核酸质量、成本、耗时及环保等方面比较,确定最佳制样方法。CTAB-trion法和磁珠法提取的核酸质量最好,其OD260/OD280值在1.8-2.0之间,满足LAMP扩增要求,但操作步骤繁琐、困难,成本、耗时较高且CTAB-trion法需使用苯酚和氯仿试剂;裂解法提取的核酸质量虽不高,但可满足LAMP扩增,同时其操作步骤极少且易,成本低、耗时少,相对环保;浸提法提取的核酸量少、质量差,无法满足LAMP扩增要求。裂解法是柑橘黄龙病LAMP检测的最佳制样方法,与LAMP联用可建立成本小、操作简便、高效快速、环境友好、结果可视化、无需昂贵特殊仪器、适合大规模柑橘样品的黄龙病检测。  相似文献   
32.
摘 要:本研究通过对赣南脐橙常见的病虫害发病特征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分析脐橙病虫害的诊断流程、知识组成以及远程专家在线诊断的实现方法,设计出赣南脐橙病虫害诊治数据库和专家咨询系统的结构和推理机制。采用JAVA语言和主流的WEB三大开发框架(Struts2 Spring2.5 Hibernate3.6)以及MyEclipse6.5.0 TOMCAT开发环境,结合MySQL数据库,通过JSP实现了赣南脐橙病虫害诊断系统。该系统由注册登录子系统、病虫害诊断子系统、决策咨询子系统、系统帮助子系统、防控技术子系统和系统管理子系统六大子系统构成。该系统通过ASP发布在网上,可以进行远程操作,系统的使用将有助于提高赣南脐橙病虫害防治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把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阳性核酸样品进行梯度稀释后,分别采用HLBp、CQULAP两组TaqMan水解探针法和以rpl基因为目的片段的SYBR Green染料法进行HLB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灵敏度检测研究,结果发现HLBp探针法可以从105倍稀释的阳性叶片核酸样品中检测到病原菌(病菌拷贝数约为60个),高于CQULAP探针法和SYBR Green染料法;将三种qPCR检测体系用于赣州安远县、寻乌县和赣县送检的60份田间样品检测,结果HLBp探针阳性率为86.66%,CQULAP探针阳性率为60%,以rpl基因为目的片段的SYBR Green染料法检测阳性率为68.33%。  相似文献   
34.
对饲养在温室内的感染柑橘黄龙病甜橙树上的柑橘木虱采用三种方法进行单头核酸提取,通过超微量核酸蛋白分析仪和细菌通用引物27F1492R常规PCR检测核酸质量,利用柑橘黄龙病菌特异性引物OI1/OI2c常规PCR和以r-rplLAs/f-rplLAs引物进行荧光定量qPCR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可以成功提取到单头柑橘木虱总核酸且均能检测到黄龙病菌,李菁方法时间短,步骤简便,提取的核酸浓度较高,但核酸质量较低;氯仿-异戊醇抽提方法步骤较多、历时长,提取核酸浓度较低,但核酸质量较高;试剂盒方法简便快速,提取的核酸浓度高,核酸质量一般,成本较高。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后续分子实验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本文为有效的检测柑橘木虱体内黄龙病菌提供了技术基础,也可以推广到其他微小昆虫的内生细菌等相关基因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研究亚洲韧皮杆菌(CLas)在纽荷尔脐橙病树的分布情况,为柑橘黄龙病(HLB)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3个枝条表现斑驳黄化叶片症状的纽荷尔脐橙病树为研究对象,对主干发出的5个主枝(A、B、C为斑驳黄化枝条,D、E为无症状枝条)的叶片分别取样,运用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别检测,用2-ΔΔCt法分析树体各部分黄龙病菌含量。对于果树上表现典型HLB病果但叶片无症状的结果枝,分别检测典型病果和相应叶片的感病情况。【结果】PCR对A、B、C、D、E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57%、61.11%、54.17%、6.67%和0,qPCR对A、B、C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00%,对D、E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00%和13.33%;2-ΔΔCt法分析发现,斑驳黄化叶片中病原菌含量更高,病果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相应的无症状叶片样品。【结论】CLas在表现典型斑驳黄化症状的叶片和果实中的含量及阳性检出率均较高,病原菌在病树中分布不均匀。在进行HLB检测时,应选取典型或疑似症状样品,并运用qPCR进行检测,一旦发现树体局部发病,应当整株销毁。  相似文献   
37.
[目的]南丰蜜桔作为江西省四大特色柑桔产业之一,加快南丰蜜桔品质提升对促进江西柑桔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07年笔者发现一棵(4年树龄)砧木为枳、接穗来源于南丰蜜桔"杨小2-6"的芽变优株,并经连续10余年高接鉴定表明该变异品种遗传稳定性较好,品质及耐贮特性也较佳,该变异优株被命名为"南丰蜜桔芽变优株ZZL-03".为评价南丰蜜桔芽变优株"ZZL-03"(突变体)果实采后品质变化特征,客观探讨其商品性.[方法]以普通南丰蜜桔为对照,采收后每隔10 d测定其果实耐贮特性、内在品质及果皮果汁的色差指数等指标,并于采摘期对果实外在品质进行测定.[结果]研究表明,随贮藏期延长(采后4~34 d内),突变体及对照组的果实硬度、可滴定酸、果皮L、h0值均逐渐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腐烂率、浮皮率、可溶性糖、糖酸比、固酸比、果皮a、c值及果汁L、a、b、c值均逐渐增加,而维生素C、果皮b值及果汁h0值均先增后降.在贮藏各时期,突变体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糖酸比、固酸比和维生素C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分别平均高48.7%、53.7%、35.2%、66.9%、89.9%和25.3%;而腐烂率、浮皮率、可滴定酸均显著低于对照,平均低于45.0%、71.0%和18.9%.突变体果皮及果汁L、a、b及c值均高于对照,但h0值有所降低.突变体果实皮薄而硬,外在品质显著优于对照.[结论]综上,与对照相比突变体果实采后具有更好的耐贮特性及果实品质,研究得出的贮藏期品质的变化规律可为蜜桔采后加工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8.
39.
细胞分裂素具有促进植物细胞分裂等作用,能否通过喷施细胞分裂素来提高生菜穴盘育苗质量目前尚不明确。设品种与细胞分裂素浓度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生菜供试品种分别为玻璃生菜、耐抽苔生菜、罗马直立生菜、香港软尾生菜、奶油生菜,细胞分裂素浓度(以产品重量计)分别设A1(0 g/L)、A2(0.35 g/L)、A3(0.7 g/L)、A4(1.4g/L)和A5(2.8 g/L)共5种喷施水平。2020年探讨了穴盘基质育苗下苗期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对南方生菜幼苗素质、叶型及地上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随细胞分裂素浓度增加,各品种幼苗根冠比均呈先降后增趋势。而各品种幼苗株高、SPAD值、单株根鲜重、根干重、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单株总叶面积、单株总叶长、单株总叶宽、最大功能叶叶长、最大功能叶叶宽及地上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却均呈先增后降。其中耐抽苔生菜和香港软尾生菜的上述指标均在喷施1.4 g/L细胞分裂素(A4)时最高,而其他品种在喷施0.7 g/L细胞分裂素(A3)时表现最佳。苗期喷施适宜浓度细胞分裂素可显著提高生菜幼苗素质、叶型参数及地上部可溶性固形物,其中耐抽苔生菜和香港软尾生菜以A4(1.4 g...  相似文献   
40.
(二)种用鹧鸪的养殖技术1、种鸪选择和公母鉴别鹧鸪7日龄进行第1次选择,应淘汰弱雏、畸形雏,选留腹部无硬块、活泼、食欲旺盛的雏鸪。16周龄进行第2次的选择,此时,鹧鸪的雌雄已辨。鹧鸪雌雄两性羽毛颜色非常近似,难以区分。尽管如此,雌雄还是各具不同之处。体型上,公鸪比母鸪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