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5篇
  34篇
综合类   56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为探讨西花蓟马取食菜豆植株不同世代后,体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变化。采用生理生化的方法,测定了西花蓟马取食菜豆植株F_1、F_2和F_3代后,其二龄若虫及成虫体内总蛋白、总糖和总脂含量的异同。结果表明,西花蓟马从豆荚转换到菜豆植株后不论哪一个世代下二龄若虫及成虫体内总蛋白、总糖和总脂的含量均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但F_1、F_2和F_3代不同世代之间西花蓟马体内的营养物质差异均不显著;同一个世代下均是成虫总蛋白质、总糖和总脂含量明显高于二龄若虫。  相似文献   
22.
塔里木河下游不同退化阶段胡杨径向生长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塔里木河下游胡杨为研究对象,借助树木年轮水文学的方法,运用LINTABTM6型树木年轮测定仪读取钻心的年轮宽度,研究了塔里木河下游不同退化阶段离河道不同距离胡杨径向生长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2000年生态输水后,胡杨平均径向生长量有显著的变化,胡杨生长进入了生长高峰期;(2)应急生态输水促使胡杨突变性地增长,如果生态输水没有达到一定的量或持续时间,胡杨径向生长量在短时间内就会表现为不再增长或下降,若要保持胡杨长势良好,要继续加强输水;(3)塔里木河下游不同退化阶段胡杨径向生长量差异极显著(p0.001),不同退化阶段胡杨多年平均径向生长量大小排序依次是中度退化区极度退化区重度退化区;不同退化阶段胡杨对输水的响应均具有滞后性且响应程度不同,输水后处于不同退化阶段胡杨平均径向生长量出现极值的年份存在较大差异;(4)塔里木河下游不同退化阶段离河道不同距离胡杨平均径向生长量差异极显著(p0.001),整体上随着离河道距离的增加,胡杨径向生长量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3.
为协调重庆市南岸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构建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应用文献资料法,对南岸区土地资源利用数量特征、空间布局、利用特点进行分析,综合分析评价了南岸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出南岸区都市生态休闲农业模式、环境友好型城镇土地利用模式、工业土地利用环境友好模式。提出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以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生态环境,实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4.
为了构建和筛选良好的猪乙型脑炎和猪细小病毒的核酸疫苗,并提高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用重叠PCR法把PPV VP2和JEV E10连接,再将扩增的IFN-γ连入构建载体pcDNA.VEI使其共同表达.用脂质体将pcDNA.VEI介导入Vero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目的基因的体外表达.用pcDNA.VEI和不表达IFN-Κ的pcDNAZ.VE分别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立PBS、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乙型脑炎弱毒疫苗和pcDNA3.1空白质粒免疫对照组.共免疫两次,间隔2周检测免疫指标.结果表明,通过鉴定核酸疫苗的构建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其转染的Vero细胞.该核酸疫苗能够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ELISA结果显示,与pcDNA.VE和阴性对照组进行比较,pcDNA.VEI所诱导产生的两种抗体都较高.pcDNA.VEI组能较稳定的诱导产生T细胞亚群,并检测到CD4+/CD8+比例于首免2周后都高于pcDNA.VE.因此表明该核酸疫苗能产生特异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且是安全的,证明了IFNγ基因具有免疫增强效果,为乙脑和猪细小病毒核酸疫苗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5.
杨树食叶害虫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杨树是平原地区的主栽树种,具有品质好、效益高、好管理、易成活、生长快、耐瘠薄等特点。2009年以来,位于江西省吉泰平原的吉水县种植杨树100万株,共1.1  相似文献   
26.
通过9个浓度水平的盐溶液对塔河下游铃铛刺种子的萌发进行胁迫试验,分析铃铛刺萌发体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游离脯氨酸(Pro)4个生理指标随盐浓度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的增加,POD和SOD活性变化不大,Pro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MDA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与对照水平(0 mol/L NaCl)相比,POD和SOD表现出较高的酶活性;Pro含量在NaCl溶液浓度为0.2 mol/L时达到最高值,而MDA的含量降低到最低值。该研究结果可为塔里木河下游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借助树木水文学的方法,文章以对塔里木河下游主要建群植物胡杨年轮的生长量变化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后,胡杨样枝年轮生长量变化明显,说明输水对胡杨生长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和积极的;输水后,胡杨年轮生长量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胡杨样枝的中部和底部年轮径向生长量之间的相关性很大,主枝顶部和侧枝顶部以及主枝中部和侧枝中部之间的相关性也很大。随着输水时间的延续,样枝胡杨主枝和侧枝径向生长量呈上升趋势;而且胡杨样枝不同部位径向生长量年际变化规律呈上升趋势,这充分说明塔里木河下游实施的生态输水工程对胡杨生长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和积极的。  相似文献   
28.
土壤宏病毒组的研究方法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病毒遗传多样性的储存库,但由于土壤自身特性及技术手段的限制,基于传统培养方法对土壤病毒的研究及功能认知存在局限性。宏病毒组学技术能直接从土壤环境样品中获取病毒基因组,随后通过高通量测序、拼接组装、ORF预测,最终可对病毒基因进行功能注释,极大地丰富了对土壤病毒功能的认识。本文在阐释土壤病毒DNA提取、测序与病毒判别、功能基因注释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单株噬菌体基因组,及近年来国内外土壤与极端陆地环境中宏病毒组研究进展。并对土壤宏病毒基因组研究的前沿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土壤病毒研究的整体化、技术流程规范化以及病毒资源库完善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9.
叶茂 《现代种业》2009,(1):55-58
要提高兔的繁殖力必须注意做好兔种的选择、兔的科学饲养、合理配种以及配后管理和良好的繁殖环境。  相似文献   
30.
继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后,林业经济作为配套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句容市作为江苏省林业重点县(市),在林下经济发展中作了大量尝试,成效与问题同在,下一步主要在政策引领、技术支撑、示范带动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