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自东北三省蔬菜大棚内采集38株未嫁接黄瓜的枯萎病病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共获得376株镰孢菌,根据形态鉴定,确定属于6种镰孢菌,其中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占82.18%,木贼镰孢(F.equiseti)占9.31%,腐皮镰孢(F.solani)占4.52%,半裸镰孢(F.semitectum)占2.93%,串珠镰孢(F.moniliforme)和锐顶镰孢(F.acuminatum)分别只占0.53%。从辽宁省采集的8株长势弱的嫁接黄瓜植株根茎上分离到20株镰孢菌,分别为串珠镰孢(8株)、尖孢镰孢(7株)、半裸镰孢(4株)和木贼镰孢(1株)。  相似文献   
32.
不同生长年限人参根际土壤真菌种类及数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生长年限为2年、5年、10年、15年(及以上)的人参(Panax ginseng)根际土壤真菌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情况,分离培养后发现人参根际土壤真菌的数量与人参的生长年限成正相关,即人参生长年限越长,根际土壤中真菌数量越大,种类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在生长年限超过10年的人参根际土壤中发现,镰刀菌(Fusarium)、粘帚霉(Gliocladium)、枝顶孢(Acremonium)的分离频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限。  相似文献   
33.
2006-2007年在甘肃省兰州、张掖、酒泉、天水、武威等市县的21个样点采集了不同寄主植物及其根际土壤样本,经分离得到798株镰孢菌,根据其形态特征鉴定出了13种镰孢菌,其中,分离频率最高的3个种依次是木贼镰孢(Fusarium equiseti)、尖镰孢(F.oxysporum)和腐皮镰孢(F.solani),分别占总数31.58%、29.07%和13.03%.其他分离鉴定的镰孢菌包括锐顶镰孢(F.acuminatum)、芬芳镰孢(F.redolens)、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黄色镰孢(F.culmorum)、半裸镰孢(F.semitectum)、弯角镰孢(F.campto-ceras),这些镰孢菌的分离频率均低于10%,但高于1.5%。分离频率低于1%的镰孢菌包括三线镰孢(F.tricinctum)、燕麦镰孢(F.avenaceum)及砖红镰孢(F.lateritium).  相似文献   
34.
黑土区不同轮作系统大豆根际镰孢菌种群结构和数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区大豆连作17年、小麦-玉米-大豆轮作、玉米-大豆迎茬和大豆连作2年,分别取分枝期、花期和鼓粒期的大豆根际土壤,采用土粒平板法进行镰孢菌分离,探讨大豆连作对镰孢菌种群结构和数量的影响.根据形态学特征鉴定出6种镰孢菌,即锐顶镰孢(F.acuminatum Ellis & Everhart)、黄色镰孢(F.culmorum(W.G.Smith)Saee.)、木贼镰孢(F.equiseti(CoMa)Saec.)、禾谷镰孢(F. graminearum Schwabe)、尖孢镰孢(F. oxysporum Schleeht.)和腐皮镰孢(F. solani(Mart.)Sacc.).在不同生育期及不同轮作系统大豆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孢(F. oxysporum)数量较高,与其它种类相比差异显著(P<0.05),是大豆根际土壤中的优势菌.不同轮作系统大豆根际土壤以尖孢镰孢数量平均值最高,其次为腐皮镰孢;不同轮作系统镰孢菌总量动态变化一致,花期轮作镰孢菌数量最高为1.54 x 104个·-1干土,与大豆连作17年相比差异明显.在3个生育期大豆连作17年尖孢镰孢数量均略低于轮作.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我国芒果镰孢菌的遗传多样性。[方法]从云南、广西、海南等芒果主产区芒果花序上分离得到芒果镰孢菌,采用IGS、Histone 2个基因片段对芒果镰孢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我国芒果镰孢菌具有多个谱系,致病芒果镰孢菌为单系群。[结论]我国芒果镰孢菌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6.
鸡舍真菌气溶胶潜在危害的定量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6级Andersen生物空气采样器和常用真菌计数培养基,在鸡舍入口处收集气溶胶真菌,经培养和纯化鉴定出78种真菌,其中包括黄曲霉、烟曲霉、黑曲霉及镰刀菌等在内的50余种真菌.研究表明鸡舍入口处空气真菌污染程度与鸡舍内没有显著差异.早晨气溶胶真菌浓度明显低于中午(P=0.07)和晚间(P=0.05)的浓度,且夏秋季节浓度相对较高,峰值在7月份.鸡舍内气溶胶真菌的年平均浓度为2.3×103 CFU/m3.黄曲霉、烟曲霉、黑曲霉在鸡舍空气中的浓度相对较高,分别超过真菌气溶胶组成平均浓度77.7 CFU/m3、63CFU/m3、57.1 CFU/m3,而镰刀菌是常见的空气真菌,其总平均浓度为74.6 CFU/m3,比平均值高出45.3 CFU/m3.平均CMD值分别为3.1μm;GSD分别为2.1.每分钟可沉积到支气管和直接侵入肺泡的活性真菌量分别是居室的3.4倍和3.3倍.本研究探讨了真菌气溶胶不同时间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并从其组成、浓度及粒子大小定量评估采样点鸡舍真菌气溶胶的危害,为有效控制禽类真菌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和预警资料.  相似文献   
37.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lunata)是目前玉米生产上的一个主要病害,该病菌可以产生毒素。本文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产生的毒素进行了生物学测定,并观察了毒素对寄主叶片超微结构的破坏作用。证明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产生的毒素是其致病因子之一,研究发现该毒素不是蛋白质。  相似文献   
38.
粘帚霉不同菌株发酵液对3种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测定了8个粘帚霉Gliocladium spp.菌株的发酵液对3种重要土传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核盘菌Sclerotima sclerotiorum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HL-1-1、SH-1-1和SS-1-1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率分别达83.48%、81.65%和78.68%,3个菌株之间差异不显著;SDT-lO-1的抑菌作用最小,抑菌率仅为23.24%。热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121℃处理30min,病原菌生长正常,抑菌作用消失;发酵液经60℃处理后供试菌株的抑菌效果明显,但效果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9.
玉米灰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玉蜀黍尾孢菌(Gercosporazeae-maydis)引起的玉米灰斑病目前已经发展成一重要病害。该病主要发生在温暖、湿润的地区,各玉米品种之间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其抗病性主要受附加基因控制国内外都有一些抗病品种,但是多数品种感病。  相似文献   
40.
观赏树木上叶点霉属几个中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了采自几种观赏树木上的叶点霉属4个国内新记录种:五月茶叶点霉、海纳迪叶点霉、茉莉叶点霉和九里香叶点霉。对每个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有形态图,标本保存于沈阳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