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es,BYDVs)引起的小麦黄矮病严重威胁我国麦类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植物中的miRNA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信号转导及对外界压力的反应,通过调控植物抗性基因的表达影响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本研究对感染BYDV-GAV 后3 d、7 d及健康对照的‘小偃6号'小麦样品进行miRNA测序,合并去冗余后分别得到99、96、95个已知的miRNA序列和806、809、1 024个新miRNA序列。对这些miRNA进行差异表达分析,BYDV-GAV侵染后3 d和7 d的小麦样品,与对照相比上调表达的miRNA数量分别为3个和7个,下调表达的为14个和12个。将差异表达的miRNA利用psRNATarget进行靶基因预测,共得到1 254个靶标基因。靶基因的KEGG和GO富集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其功能及作用通路。对14个病毒病症状相关的靶基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病毒侵染时间的延长,这些靶基因出现差异性表达,显示miRNA参与了寄主与病毒的互作。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BYDV-GAV与寄主小麦的互作机理。  相似文献   
62.
2004-12~2005-01,从陕西省线辣椒主产区随机采集3个线辣椒品种的28份种子样品,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和RT-PCR法检测发现,28份种子样品中,与烟草花叶病毒(TM 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者占14.29%,呈弱阳性或可疑反应者占42.86%;与黄瓜花叶病毒(CM 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者占7.14%,呈弱阳性或可疑反应者占46.43%;仅有1份种子(占3.57%)与马铃薯Y病毒(PVY)抗血清出现弱阳性或可疑反应,其余均为阴性反应。线辣椒苗期生长观察试验表明,只有对TM V表现强阳性反应的3份种子样品,在出苗后40 d出现轻型花叶症状,其他对TM V,CM V和PVY表现弱阳性和阴性反应的样品均未出现可见症状,直至出苗后70 d依然如此,说明种子带毒量较低时不足以引起幼苗发病。RT-PCR检测结果表明,随机抽取的5份样品播种后,均未从其幼苗的叶片中扩增出蚕豆萎蔫病毒(BBW V)的CP基因,说明这5份种子样品的幼苗中均不存在BBW V。研究结果还表明,采自宝鸡地区的种子样品TM V带毒率和带毒量较高;采自咸阳和渭南地区的种子样品CM V带毒率较高,但带毒量较低;采自宝鸡地区凤翔县的3份样品3种病毒均未检出;不同品种种子带毒率无明显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3.
水稻矮缩病毒外壳蛋白P9具有体内转录激活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RDV微核心蛋白基因S9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转入AH109酵母细胞,转化子可以在SD/Trp^-His^-Ade^-多营养缺陷固体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证明RDVP9在酵母中具有转录激活活性,运用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分析对重组质粒转化子的转录激活程度做了定量分析,发现与正对照相比,转化pGBK-S9的酵母菌中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可达到正对照的40%以上。构建了含有gusA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用来分析P9在植物中的转录激活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融合GAL4DB的P9蛋白可以在植物体内激活报告基因的表达,Weestern印迹法分析表明了P9蛋白在酵母和植物中均可以表达。证明了在植物体内RDVP9蛋白同样能够激活基因的转录,暗示该蛋白可能在病毒的侵染和复制过程中参与调控病毒或寄主基因的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64.
用植物源病毒抑制物WCT- 直接处理烟草花叶病毒(TMV)病毒粒体,经枯斑半叶法接种和电镜检测发现,处理后的病毒致病力明显下降,病毒粒体大量发生断裂、略变弯曲等畸变现象,WCT- 对TMV的枯斑抑制率为86.6%;WCT- 处理烟草后,其叶片匀浆和胞间液的蛋白经SDS-PAGE不连续电泳发现,处理后的烟草叶片胞间在第5天至第9天和第7天分别存在1条酸溶性蛋白和1条碱溶性蛋白。上述研究结果表明,WCT- 不仅对TMV病毒粒体具有体外钝化作用,而且能诱导植物产生病程相关蛋白,提高烟草抵抗TMV侵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65.
韩城市小麦蓝矮病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5年陕西省韩城市小麦蓝矮病的发生条件进行田问调查,明确了冬小麦返青-拔节 期蓝矮病发病危害的主要时期,蓝矮病在韩城流行原因主要是田间地头有充足的带毒杂草成为主要初 侵染源,禾秆还田改善传毒介体的越夏场所,感病品种的连片种植,春季气温偏高且持续时间长、传毒介 体条沙叶蝉数量大增加了自然带毒率。通过严密监测病情,提出合理防治对策,通过开展播前种子处理, 冬前化学防治条沙叶蝉,发病初期喷施抗病毒制剂,加强植株抗性等综防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确保 小麦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66.
培养基及温度对粉红聚端孢霉生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粉红聚端孢霉在 6种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量和不同温度梯度下粉红聚端孢霉的生长速率。结果表明 ,苹果组织煎汁培养基 ( AFA)效果最好 ,是比较理想的粉红聚端孢霉培养基。在 2 0~ 3 1℃条件下 ,菌丝可良好生长 ,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 5℃ ,其它温度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与之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7.
猕猴桃溃疡病是猕猴桃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在我省发病严重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陕西省猕猴桃溃疡病课题组在周至、眉县和杨凌等主要猕猴桃产地,通过多年研究取得了重要依据结果,在此基础上探索提出了猕猴桃溃疡病综合防治技术规范,以期为广大果农和生产基地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68.
壳寡糖诱导烟草防御酶系活性变化及PR-1a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activity change of defensive enzymes and PR-1a gene expression of tobacco (Nicotiana tabacum) seedling induced by chito-oligosaccharid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level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SAR) was expressed in tobacco plants treated with chito-oligosaccharides solution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50 μg/mL. PAL activity increased greatly with 2 peaks, the activity of SOD decreased initially followed by an increase with higher increment, and the activity of POD peaked early followed by a gentle fall in chito-oligosaccharide treated plants. The PR-1a gene was strongly expressed in tobacco due to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induced by chito-oligosaccharides. At 168 h after inoculation the expression quantity (co-pies/2 μL) of PR-1a gene was increased to 2 469.6 in treated tobacco leaf, reached 392.6% than that at 0 h after inoculation, it was increased 3.05 times of that in untreated control.  相似文献   
69.
西安市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发生与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在西安市的发生情况、有关文献资料和多年调查研究结果,结合西安市农业生产产业结构特点,参照国内外有关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在西安市发生的风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属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应做好防控和应急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70.
海南省木豆丛枝病植原体的分子检测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原体通用引物R16mF2/R16mR1和rp (Ⅱ) F1/rp (Ⅱ) R1对海南木豆丛枝病植原体16S rDNA和部分核糖体蛋白(ribosomal protein,rp)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获得海南木豆丛枝病植原体16S rDNA基因片段为1430bp,rp基因片段为1170bp。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树构建表明,引起海南木豆丛枝病的植原体应属于16SrⅡ组中的亚组ⅲ。本研究首次从分子水平确定了引起我国海南木豆丛枝病的病原物为植原体,明确了其分类地位,为该病害流行学研究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