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1 毫秒
51.
北京延庆甘蓝枯萎病发生和危害调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目的】对北京市延庆县2002—2006年期间甘蓝枯萎病的田间发生和危害进行了追踪和实地调查,旨在为后续研究和病害综合控制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文献追溯法、田间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方法;【结果】近五年来甘蓝枯萎病在北京市延庆县的发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由2002年的2个村约13.3 hm2发展到2006年的25个村86.7hm2,提高了6.5倍。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高达30%以上,甚至绝收。甘蓝枯萎病的发生和危害与田间土壤、气候和品种抗病性关系密切;生产中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系统研究病原种类、初侵染来源和病害传播方式具有紧迫性。【结论】加速甘蓝种子健康检测和杀菌剂预防保健处理、筛选适合与土壤消毒的化学药进行应急防治的配套技术措施研究是病害综合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52.
 采用洗涤检验法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法,从甜瓜种子上分离得到23个镰刀菌分离物。采用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其致病性以及对甜瓜种子发芽的影响。通过观察菌落形态和色素颜色,以及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形态,同时分析ITS-rDNA序列和翻译延伸因子-1α(TEF-1α)基因序列,以确定真菌分离物的分类属性。结果表明,4个分离物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5个分离物为层生镰刀菌(F. proliferatum),5个分离物为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9个分离物为轮枝样镰刀菌(F. verticillioides)。这4种镰刀菌均对甜瓜幼苗有致病性,其分生孢子悬浮液对甜瓜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这是我国首例开展甜瓜种子携带致病性镰刀菌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53.
 采用洗涤检验法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法,从甜瓜种子上分离得到14个链格孢菌分离物。通过菌落形态、产孢表型、分生孢子以及分生孢子梗等形态学观察,结合分析ITS-rDNA和histone 3基因序列,对链格孢菌分离物的种类进行鉴定;甜瓜种子携带的链格孢菌种类分别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交链格孢(A. alternata)和倒果链格孢(A. obovoidea)。还研究了这些链格孢菌分离物对甜瓜离体叶片的致病性及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A. obovoidea外,另外两种链格孢菌均对甜瓜离体叶片具有致病性;A. tenuissimaA. alternata的孢子悬浮液对甜瓜种子发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是国内首次围绕甜瓜种子传带链格孢菌的种类及其致病性开展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54.
西瓜砧木种传真菌的初步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洗涤离心法和PDA培养基法对14个西瓜砧木主栽品种进行了种传真菌检测.结果表明,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镰刀菌(Fusarium spp.)、青霉属(Penicillium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根霉属(Rhizopus sp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真菌.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主要为镰刀菌、青霉属和曲霉属真菌,其中西瓜砧木种子内部寄藏镰刀菌为国内首次报道.不同品种的种子表面携带真菌种类差异较大,种子内部寄藏真菌种类差异不明显,种壳带菌率一般高于种胚带菌率.  相似文献   
55.
中国种衣剂的研究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广泛收集的国内外资料,介绍种衣剂的作用、国内外发展概况以及中国种衣剂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并对种衣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56.
向日葵种传真菌的初步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洗涤离心法和PDA培养基法对来自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的12个向日葵主栽品种进行了种传真菌检测.结果表明,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镰刀菌属(Fusarium spp.)、青霉属(Penicillium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根霉属(Rhizopus spp.).种子内部寄藏真菌主要为链格孢属、镰刀菌属、青霉属和曲霉属,其中向日葵种子内部寄藏镰刀菌为国内首次报道.不同品种之间种子表面携带真菌种类差异较大,种子内部寄藏真菌种类差异不明显;果皮带菌率一般高于种胚带菌率.  相似文献   
57.
向日葵黑斑病研究进展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日葵黑斑病是一种重要的真菌病害,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报道,目前对向日葵生产仍存在巨大威胁。本文综述了向日葵黑斑病的病原和寄主范围、向日葵黑斑病的症状和危害、国外种传黑斑病菌的检测、种传Alternaria helianthi对种子萌发和种苗活力的影响以及国内外有关黑斑病菌A. helianthi和A. alternata毒素的相关研究和向日葵黑斑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8.
甘蓝枯萎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采用温室接种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方法对甘蓝枯萎病病原进行了研究。从北京市延庆县9个甘蓝生产基地采集甘蓝枯萎病病样96份,分离获得来自甘蓝病株根、短缩茎、叶片等器官的30个真菌分离物。经过致病性试验证实,分离物GLW3和GLW8为甘蓝枯萎病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GLW3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GLW8为轮枝样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利用镰刀菌的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保守性和变异性,分别采用真菌通用引物和镰刀菌属及轮枝样镰刀菌特异性引物对GLW3和GLW8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轮枝样镰刀菌作为甘蓝枯萎病的病原菌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9.
我国各地栽培的仙人掌 (Opuntiaficus indica) ,尤其是保护地仙人掌 ,主要病害有细菌斑点病、软腐病、密环菌茎腐病、基腐病、交链孢金黄色斑点病和茎片肿大病。目前 ,杀菌剂的使用仍然是防治仙人掌病害的主要措施。一些菜农盲目用药的现象比较严重 ,导致农药的严重浪费和病菌产生抗药性 ,增加了防治难度 ,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现将笔者自2 0 0 0年以来对我国菜用仙人掌病害发生和防治的调查研究概况总结如下 ,以期为菜用仙人掌的无公害栽培提供参考。1 仙人掌细菌性斑点病1 .1 病原  仙人掌细菌性斑点病由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胡萝卜软腐…  相似文献   
60.
【研究目的】对北京市延庆县2002—2006年期间甘蓝枯萎病的田间发生和危害进行了追踪和实地调查,旨在为后续研究和病害综合控制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文献追溯法、田间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方法;【结果】近五年来甘蓝枯萎病在北京市延庆县的发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由2002年的2个村约13.3hm2发展到2006年的25个村86.7hm2,提高了6.5倍。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高达30%以上,甚至绝收。甘蓝枯萎病的发生和危害与田间土壤、气候和品种抗病性关系密切;生产中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系统研究病原种类、初侵染来源和病害传播方式具有紧迫性。【结论】加速甘蓝种子健康检测和杀菌剂预防保健处理、筛选适合与土壤消毒的化学药进行应急防治的配套技术措施研究是病害综合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