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非寄主植物及其提取物对菜粉蝶的产卵忌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测定了几种非寄主植物干粉及其提取物对菜粉蝶的产卵忌避活性.结果表明,番茄、茴香和万寿菊茎叶及其提取物对幕粉煤产卵有明显的忌避作用,其中番茄和万寿莉茎叶干粉1 d后非选择性产卵忌避率分别为50.02%和48.11%:番茄、茴香和万寿菊茎叶提取物1 d后非选择性产卵忌避率分别为72.04%,70.06%和67.34%,选择性产卵忌避率分别为78.93%,77.32%和75.88%.在供试非寄主植物中,菜粉蝶对茴香提取物的反应最敏感,选择性试验忌避中质量浓度仪为3.7470 g·mL~(-1).  相似文献   
22.
几种杀虫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几种杀虫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乙酰甲胺磷乳油5 400g/hm2,4 050g/hm2和3%辛硫磷颗粒剂效果较好;优打可湿性粉剂和20%乙酰甲胺磷乳油2 700g/hm2效果较差;建议在生产中优先选用20%乙酰甲胺磷乳油5 400g/hm2,4 050g/hm2喷雾或3%辛硫磷颗粒剂丢心防治玉米螟。也可把优打可湿性粉剂与3%辛硫磷颗粒剂或20%乙酰甲胺磷混用,以提高防治效果和降低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23.
龙葵种子休眠解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葵种子具有休眠习性,采用合适的化学药剂能够打破龙葵种子休眠。H2O2、NaOH、HCl、KNO3、GA浸泡24 h,均能明显提高龙葵种子的萌发率。以2.25~36.00 g/L HCl浸种的萌发率最高,萌发率超过90.00%;40.00 g/L KNO3与200.00 mg/L GA浸种后,萌发率超过80.00%,已达到打破龙葵种子的休眠的目的。  相似文献   
24.
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属于个体微小但繁殖力强的外来入侵害虫,主要以直接取食、产卵和间接传播植物病毒的形式对寄主植物产生危害。目前已发现棕榈蓟马分布于我国13个省份,危害多种作物,导致作物生长缓慢、瓜果畸形,经济损失惨重。笔者从棕榈蓟马形态性状、生态性状、发生危害、抗药性现状和综合防治技术五个方面,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帮助果蔬产业人员更有效地防治该虫害,促进我国瓜果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5.
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是豇豆(Vigna unguiculata)的重要害虫之一,为实现对其绿色可持续性防控,对豆大蓟马的发生与危害、生物学特性、抗药性和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豆大蓟马主要通过在豇豆果实内部产卵和取食幼嫩组织汁液为害。海南省的环境条件十分适宜豆大蓟马的生长和繁殖,而豆大蓟马因其虫体小、传播速度快、隐蔽性高、繁殖能力强等特点在海南极易大面积暴发。近年来,化学农药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使海南省不同地方的豆大蓟马种群对常规杀虫剂产生了极高的抗药性,这进一步加重了该害虫的灾变,同时带来了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对豆大蓟马的防治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理化诱控、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在田间生产实践中,宜采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6.
猪殃殃水提液对几种蔬菜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杂草猪殃殃水提液对3种蔬菜的化感作用。[方法]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猪殃殃水提液对萝卜、白菜、莴苣3种蔬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猪殃殃水提液对3种蔬菜的发芽率、根长、茎长、鲜重都有一定的影响;对发芽率、根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对茎长和鲜重的化感作用则因物种不同而不同。[结论]猪殃殃水提液可抑制蔬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27.
根据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的转录组数据,通过序列分析、进化分析、结构域及保守氨基酸分析,鉴定出5种斑翅果蝇的解毒代谢基因,包括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s)、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CYPs)、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s,CarEs)、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 transferases,UGTs)。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斑翅果蝇的CYPs基因分布于CYP3、CYP4、CYP6、CYP9四个进化分支,ABCs基因分布于ABCC、ABCD、ABCF、ABCG四个亚家族,GSTs基因分布于GST-Delta、GST-Epsilon、GST-Theta以及GST-Zeta四个进化分支,斑翅果蝇的CarEs基因和UGTs基因与亚艳丽果蝇(Drosophila subpulchrella)的遗传距离最近;结构域及保守氨基...  相似文献   
28.
克隆获得麦长管蚜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cDNA序列,明确其典型特征,为研究麦长管蚜抗性分子机理奠定基础。采用RT-PCR技术,克隆麦长管蚜钠离子通道基因cDNA序列,利用DNASTAR Lasergene 7.10软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克隆得到两条cDNA序列SaNav1SaNav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N176137和MN161584),SaNav1序列长3423 bp,共编码1141个氨基酸;SaNav2序列长2874 bp,共编码958个氨基酸。同源比对发现,SaNav1与禾谷缢管蚜和桃蚜的第一部分钠离子通道基因相似度分别高达97.81%和97.91%;SaNav2与禾谷缢管蚜和桃蚜的第二部分钠离子通道基因相似性高达97.90%和96.43%。所克隆序列包含4个同源结构域,每个结构域6个跨膜片段(S1~S6),存在钠通道选择性关键残基“DENS”。本文成功克隆了麦长管蚜中钠离子通道基因,为麦长管蚜钠离子通道抗性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9.
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在海南省对豇豆造成严重危害且抗药性逐渐增强。本研究测定了2019年至2021年海南省普通大蓟马对氯菊酯和甲氰菊酯的抗性。结果表明,海口、乐东和三亚3个地理种群对甲氰菊酯处于极高水平抗性,对氯菊酯处于高水平抗性,且抗性逐年增强。对普通大蓟马钠离子通道序列分析发现存在M283R突变,该突变位于钠离子通道同源结构域Ⅰ。突变频率检测显示,2019年至2021年连续3年海口种群该突变位点的突变频率分别为1/30、1/30、3/30,有升高趋势。本研究发现海南省普通大蓟马从2019年到2021年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的抗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0.
采用超声波提取、弗罗里硅土层析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在270 nm波长下,对吡虫啉在小麦植株中的残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吡虫啉回收率为83.42%-96.47%,变异系数为2.95%-4.04%,最低检出浓度为0.001 5 mg.kg-1.该方法的准确性、精确性以及灵敏度均达到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