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农学   18篇
  72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3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以结缕草成熟种子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 ,研究了钴 60伽玛射线辐照对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辐照剂量为 1~ 4Gy时 ,GUS瞬间表达率随剂量的增加逐渐提高 ,但在辐射剂量高于 4Gy时 ,GUS瞬间表达率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综合考虑辐照后愈伤组织的存活率和GUS瞬间表达率 ,初步认为 2Gy为最佳辐照剂量。进一步观察表明 ,辐照处理后以继代培养 36h最适合农杆菌介导感染。  相似文献   
142.
农业生物技术在水稻种子纯度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为了选择直观、准确、可靠、经济可行和易于操作的水稻种子纯度鉴定技术;【方法】分析和总结了电泳鉴定法、DNA分子标记鉴定法和叶色标记技术鉴定水稻种子纯度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概况;【结论】作者认为电泳鉴定法及DNA分子标记鉴定法只能获得杂交水稻杂种纯度的基本数据,不具备有效排除假杂种的功能,也不可能采取后补救措施解决因纯度低而造成的产量损失。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技术运用在杂交水稻上,将结束传统种子纯度的检测方法,引发种子纯度检测的革命,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43.
携带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NHR111S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NHR111S是利用60Coγ射线离体诱变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育成的携带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两系不育系。该不育系保持了原不育系优良的农艺性状、育性特征和配合力,并便于利用叶色标记在繁、制种生产中辅助去杂。  相似文献   
144.
水稻黄叶标记不育系的诱变选育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300Gyγ射线辐照Ⅱ-32B干种子,在诱变后代筛选到全生育期黄叶突变体WYB,经多代连续回交转育,育成黄叶标记不育系黄玉A(B),并通过了浙江省科技成果鉴定。经考察,1.黄玉A(B)叶色为明显黄色,对生育进程也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植株较矮,稻穗较小,粒重较轻,单株产量较低等;2.遗传分析表明,该黄叶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突变基因控制,且表达稳定,不易受环境影响;3.黄玉A的叶色突变对所配杂种无不良影响,表现为配合力强,所配组合“黄优C23”在金华市区试中产量位居首位,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4.应用该黄叶标记进行苗期纯度鉴定,不但方法简便、快速,其结果也与常用的国标法(GB/T3543.5-1995)鉴定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5.
光叶水稻是一类在叶片和谷粒等表面都光滑无毛的水稻,是美国南部和非洲一些国家的主栽品种。已有研究表明水稻的光叶性状受一对位于第5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gl1控制。本试验旨在对gl1进行精细定位,分析候选基因,为最终克隆gl1基因、研究毛状体形态建成的调控奠定基础。首先根据与gl1连锁的RFLP标记在第5染色体上的大致位置,有选择地用第5染色体上的部分微卫星(SSR)标记研究热带光叶粳稻(AP9)与毛叶籼稻(浙恢7954)的杂交分离群体中与光叶性状的共分离,获得了与gl1连锁的SSR标记RM17990。在此基础上,采用与RM17990相邻的更多SSR标记以及插入/缺失(InDel)标记将gl1定位在RM17759~RM17831之间(物理区间为538kb~1.649Mb)。为进一步缩小范围,发展了毛细管电泳方法和能够识别单碱基多态性(SNP)的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Tetr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PCR,ASPCR)标记,将gl1的区间缩至770.5~977.1kb之间。结合其他实验室有关gl1定位的最新结果,本研究将gl1定位在971~977.1kb之间,并对其中的全部4个注释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发现只有LOC_Os05g02750的5’端非翻译区在光叶水稻和毛叶水稻之间存在一个碱基差异,该差异可能是造成光叶突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6.
水稻亚(品)种间淀粉粘滞特性杂交转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籼稻品种浙辐504为母本,分别与中籼IR64、爪哇稻Lemont和粳稻秀水11三类代表性优质品种杂交,探讨通过亚(品)种间淀粉粘滞特性转移来培育优质早籼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3种供体衍生的低AAC品系间淀粉粘滞性相似,但中等AAC品系间差异显著。浙辐504/IR64籼籼杂交后代,RVA谱变异丰富,易筛选到与IR64淀粉粘滞性相同的新品系;浙辐504/Lemont籼爪杂交后代,只选择到个别与Lemont淀粉粘滞性相似的新品系;浙辐504/秀水11籼粳杂交后代,未发现与粳稻秀水11淀粉粘滞性相似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147.
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恢复系落粒性的诱变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γ射线诱变恢复系T9308干种子筛选到了难落粒突变体M9308。除落粒性外,突变体及其与不育系协青早A配制的杂种F1的主要农艺性状、稻米品质和抗病性无显著变化。遗传研究表明,M9308的难落粒性受单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48.
 以我国主栽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为起始材料,利用300 Gy的60Co-γ射线辐照干种子,经多代选择选育了一个携带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的新型不育系玉兔S。该不育系苗期性状明显比原亲本培矮64S差,但成熟期的主要农艺性状、育性特征、配合力、抗病性及稻米品质均与培矮64S相仿。补偿性生理机制研究表明,在分蘖、拔节和开花阶段玉兔S叶绿体内腺苷酸激酶和RuBP羧化酶的活性要比培矮64S高。遗传研究表明,白化转绿型突变性状受单隐性基因控制,并在幼苗阶段特异性表达。对不育系玉兔S在两系杂交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9.
浙江大学水稻诱变育种回顾与研究动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回顾了本所水稻诱变育种 38年来的研究概况、育种成就及在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改良新型优质稻米和Bt抗虫转基因水稻培育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同时介绍了采用的育种途径和“九五”资助课题及重点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150.
在用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进行品质分析时,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校正是获得良好回归方程的重要步骤。运用Infrasoft International公司的CENTER和SELECT计算机程序,研究了稻米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近红外测定回归方程时样品种体的界定与选择。试验共用1106份稻米精米粉样品为起始群体,根据光谱特征,有16份样本因为标准化的Mahalanbis距离(H距离)大于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