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6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6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11.
根据ARIS的需要,设计出标题物的分子结构模型。以黄素-5′-单磷酸、6-酮-17β-雌二醇羧甲基肟和N6-(6-氨基己基)腺苷-5′-单磷酸为原料,经过3步反应合成出标题物。采用酶激活试验和免疫抑制试验确证了标题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2.
研究了葡萄糖氧化酶(GOD)、β-D-葡萄糖(β-D-G)、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色原物(CS)及pH 值等因素对放大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放大系统的最佳pH 值为6.4,理想色原物是联大茴香胺,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和邻苯二胺(OPD)不宜作为放大系统的色原物。GOD,β-D-G,HRP和CS在不同程度上均极显著(P< 0.01)地影响试验结果,其主次关系为GOD> β-D-G> > HRP> CS.反应时间对试验结果有显著(P< 0.05)影响。适当增加反应物浓度和延长反应时间对放大系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13.
以L-精氨酸、L-甘氨酸、L-天门氨酸为原料,采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法合成了Arg-Gly-Asp(RGD)。Z-Arg(NO2)-OH经偶联剂活化与H-Gly-OMe.HCl缩合,水解后得到Z-Arg(NO2)-Gly-OH;产物与H-Asp(OBzl)-OBzl.TosOH偶联得到全保护多肽,经Pd-C/H2还原为Arg-Gly-Asp。  相似文献   
114.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也是最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耕地资源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时期,如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障耕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与保护,提高农产品质量尤为重要。只有科学合理地保护利用耕地资源,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15.
非洲的长雄蕊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具有多年生、抗病、抗虫、耐寒、耐旱等优良特性,可用于栽培稻的遗传改良。但其感光性强,长日照下不抽穗。为了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过程中排除不需要的强感光性,须先找到长雄蕊野生稻中控制感光性的QTL。感光性是指水稻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抽穗期的特性。抽穗期作为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与产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以长雄蕊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为父本,栽培稻巴利拉(Balilla)为母本杂交构建的F2群体为研究材料。对F2群体的抽穗期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共得到6个控制水稻抽穗期的QTL,这些QTL分别位于第2号、第4号、第8号和第9号染色体上。在两年长日照下的F2群体中都检测到第8号染色体上的qDTH-8-1位点,但短日照下未检测到该位点,说明其跟感光性相关。qDTH-8-1是一个主效位点,对抽穗期表型贡献率最大,其中包含已被克隆的DTH8/GHD8基因。此外,我们还检测到另外4个已被定位但未被克隆的位点qDTH-4-1、qDTH-8-2、qDTH-9-1和q DTH-9-2,他们在本群体中的效应不大。结果表明,长雄蕊野生稻的感光性主要由qDTH-8-1控制,育种后代中要注意检测该位点的基因型。通过检测长雄蕊野生稻中的抽穗期QTL并进一步克隆到基因,这有助于深入了解野生稻强感光性的遗传机理,为水稻品种改良提供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16.
为探究奶牛与肉牛肝脏组织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中的差异,利用RNA-seq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方法,分别对海福特肉牛与荷斯坦奶牛6、9和12月龄3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肝脏组织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及表达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海福特肉牛与荷斯坦奶牛之间在6、9和12月龄分别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为699、486和769个;2)对海福特肉牛与荷斯坦奶牛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发现细胞色素P450信号通路和PPAR信号通路中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量在肉牛与奶牛之间存在差异,并且在不同生长阶段表达也不同。其中与脂肪细胞增殖和脂质代谢有关的功能基因:ACOX1、APOA1和ACADM,与天然免疫相关的通路中BoLA-DQB、BLA-DQBBoLA-DQA 这3个基因在海福特肉牛中的表达均高于荷斯坦奶牛;3)STEM分析结果显示荷斯坦奶牛与海福特肉牛肝脏组织在生长发育阶段中具有相同表达趋势中,奶牛与肉牛的时序性表达基因与代谢途径相关信号通路上存在差异。综上,本研究表明与脂质代谢和脂肪生成等代谢过程有关的途径可能在协同调控奶牛与肉牛生长发育阶段中发挥的作用及表达模式存在差异,这为深入研究奶牛与肉牛在生长发育阶段中的比较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