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8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红火蚁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火蚁起源于南美洲,是一种新入侵我国的有害生物。红火蚁对人类、动物、农业、经济、公共安全等方面都构成了严重威胁,国内外研究者在红火蚁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在寄生红火蚁的蚤蝇人工饲养、繁殖和田间释放,微孢子虫的繁殖和利用,病原真菌的筛选和利用等方面,均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回顾了对红火蚁有防治潜力的生物种类、试验进展和可能的利用途径,并对我国今后红火蚁的生物防治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为我国红火蚁生物防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2.
采用水堵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下胺苯磺隆对玉米根长、芽长和鲜重以及对水稻根长和芽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培4d后,胺苯磺隆对玉米主根长、芽长和鲜重的IC50分别为13.19、74.47、31.27ng(a.i)/L.水培3 d后胺苯磺隆对水稻主根长和芽长的lC50分别为12.61、117.81 ng(a.i)/L.玉米和水稻分别在2-40ng(a.i)/L和10-50000 ng(a.i)/L浓度范围对胺苯磺隆表现出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就胺苯磺隆浓度变动范围而言,玉米更适合充当检测胺苯磺隆土壤残留的生测作物.  相似文献   
63.
拮抗细菌P78对黄瓜疫病及丝瓜霜霉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从马来西亚和我国台湾、广州等地区采集土样228个,用常规平板稀释法分离,获得细菌菌株426个,在温室黄瓜苗期直接人工接种疫病菌进行测定,筛选出对黄瓜疫病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P78。其摇瓶发酵液在温室内人工接种条件下,防治黄瓜疫病效果平均达95.2%;在田间小区中,P78有效物质可防治丝瓜霜霉病,初提物稀释20倍的防治效果可达到64%。该菌株是分泌活性物质起作用的,其活性物质可耐高温和酸碱处理。  相似文献   
64.
新农抗万隆霉素产生菌是从来自马来西亚的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出来的一株放线菌菌株(保存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编号为GAAS2507),根据菌株GAAS2507孢子堆的颜色,其可以归入到烬灰类群.又通过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的比较发现,其与灰色变异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variabilis非常相似,但是又有一定的差异,故将其命名为灰色变异链霉菌万隆亚种Streptomyces griseovariabilis subsp.bandungensis subsp.nov..  相似文献   
65.
二氯喹啉草酮是经中国农业农村部批准登记的茎叶处理除草剂,迄今为止对其潜在的环境污染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 (HPLC-MS/MS) 联用技术检测二氯喹啉草酮在水稻植株、稻谷和土壤中残留的方法,并采用该方法测定了二氯喹啉草酮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二氯喹啉草酮的进样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相关,R2>0.99;其在植株、土壤、田水、稻壳和糙米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8%~9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 (RSD) 在3.9%~11%之间,在植株、土壤、田水、稻壳和糙米中的最低检测浓度 (LOQ) 均为0.002 mg/kg。二氯喹啉草酮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为6.7~12.8 d。以有效成分900~1 350 g/hm2的剂量于水稻苗期施用1次,在施药96 d后采集的土壤、稻壳和糙米中均未检测出二氯喹啉草酮。本研究结果可为水稻中二氯喹啉草酮最大残留限量值和田间使用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灌巢对红火蚁的防效评价及对蚂蚁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触杀性杀虫剂灌巢防治红火蚁的试验表明,灌巢后4周,利用有效蚁丘调查法、诱集法和陷捕法评价的防治效果分瘪为100%、100%和61.54%,说明灌巢可在短期内迅速减少红火蚁的蚁丘数、降低活动工蚁数量,防治效果非常明显。试验结果还表明,在第一次灌巢13周后,以有效蚁丘调查法和诱集法获得的防效分别为100%、79.22%,说明在秋末冬初用药剂灌巢防治红火蚁的效果可维持至少3个月。试验中不同取样方法得出防效变化趋势与有效蚁丘的变化基本一致,诱集法比较适合灌巢等防治红火蚁的田间药效评价和发生监测,陷阱法仅适合蚂蚁生态学的研究。此外,还调查了灌巢后红火蚁入侵绿化地内常见蚂蚁种类及其组成。为我国红火蚁的化学防治效果的评价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
美国红火蚁防治饵剂的研制应用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回顾美国红火蚁化学防治的历史,介绍了最初的七氯、狄氏剂等有机氯的喷施到十氯酮和灭蚁灵的饵剂研制,再到到高效、低毒、安全的氟蚁腙、阿维菌素、多杀菌素、氟虫腈等饵剂的研制与注册登记,这些药剂的试验和创新,为红火蚁防治药剂更新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世界各国红火蚁防治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案例。同时吸取红火蚁防治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红火蚁发生危害的控制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8.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替代宿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尾松毛虫(D? p? Walker)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能交叉感染粉纹夜蛾(Trichoph?)、斜纹夜蛾(Spadop?)、亚洲玉米螟(O?)、大蜡螟(Go?riamallonella)、菜青虫(P?)等鳞翅目幼虫,致病程度随昆虫种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米蛾(Corc?)幼虫则对DpCPV不敏感.DpCPV对粉纹夜蛾幼虫的致死率可达100%.从粉纹夜蛾幼虫中复制出来的病毒(Tn-DpCPV)对松毛虫3~4龄和4~5龄幼虫的LC_?分别为1.73×10~5和3.06×10~?.在粉纹夜蛾幼虫中肠细胞中,多角体的形成是以小块状结晶开始,边包埋病毒粒子边相互聚合而成.  相似文献   
69.
天山菌素对小菜蛾和三化螟的杀虫活性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天山菌素对两种重要害虫小菜蛾和三化螟的杀虫活性进行初步试验的结果表明,天山菌素对小菜蛾和三化螟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杀虫素。天山菌素粗提液100-200倍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与0.6%菜宝1000倍液相当。在室内,天山菌素对三化螟有很强的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70.
35%丙·苄可湿性粉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35%丙.苄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的筛选,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和贮存稳定性试验.经湖南、江苏两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量为0.75~0.9 kg/hm2,一次性防除抛栽稻田杂草的药效稳定在90%以上,且对水稻安全,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