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0篇
  4篇
综合类   20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野生薇菜的人工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德峰  杨万森  周立刚 《蔬菜》2001,(10):33-34
薇菜,学名“紫箕”,俗称“大巢菜”、“野豌豆”、“扫帚菜”、“野鸡头”等。属蕨类紫箕科紫箕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为野生,以嫩茎叶供食用,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每100g鲜嫩茎叶中含水分80g,蛋白质3.8g,脂肪0.5g,碳水化合物9g,钙270mg,磷70mg及其它化合物。具活血平胃、清热解毒、降血压、防癌抗癌之保健功效。其嫩茎叶不仅可鲜食,而且还可加工成薇菜干,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红菜干”,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 薇菜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500m的二…  相似文献   
22.
覆膜滴灌棉田不同耕作措施对棉花黄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先进的栽培技术与灌水技术的集成,该文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耕作措施(棉花连作、稻棉轮作、深翻)对棉花黄萎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棉花黄萎病病情加重,连作10 a时达最大值,随后呈下降趋势;连作棉田土壤中黄萎病微菌核与黄萎病病情指数的数量变化基本一致,细菌数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而呈现减小趋势,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则呈增加的趋势。重病田进行稻棉轮作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是一个逐步衰减的过程,稻改棉第5年黄萎病病情指数恢复到轮作前的水平;深翻的防病作用在于有效地减少了耕作层0~30 cm土层中黄萎病微菌核的数量。在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整个生育期均存在黄萎病菌的拮抗微生物,但不同生育期土壤拮抗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变化,应用对峙培养获得了15株对棉花黄萎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为以后棉花枯黄萎病生防制剂的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3.
苯并噁唑嗪酮化合物是禾本科作物中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物,具有抗菌、抗虫、化感等重要生物活性,此类化合物的研究一直是近几年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其在植物中的分布、结构、种类、生物合成、遗传性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4.
 通过抗菌活性测定, 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果实乙醇提取物中抗稻瘟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石油醚萃取部分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从石油醚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到的15个化合物中, β-桉叶油醇和β-谷甾醇对稻瘟菌孢子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它们对稻瘟菌孢子萌发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2.9和141.4μg/mL。其它化合物对稻瘟菌孢子萌发只有轻微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5.
中林46杨树提取物体外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制备了中林46杨树枝条和叶的乙醇提取物及该提取物的不同极性溶剂的萃取部分,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它们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枝条和叶的乙醇粗提物对番茄早疫病菌、杨树溃疡病菌、小麦赤霉、黄瓜枯萎病菌、番茄枯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等7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抗菌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枝条乙醇提取物中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这为进一步追踪分离杨树中抗真菌活性成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6.
 真菌诱导子是一类诱导植物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化学物质,包括有真菌菌体、菌液浓缩物、菌丝和菌液提取物、菌丝体高温处理后的可溶性成分、细胞壁降解成分、肽类和蛋白质等。该文对真菌诱导子对植物培养物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真菌诱导子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7.
植物内生真菌在农业中的应用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种新的微生物资源,在农业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对内生真菌在促进植物生长、病害防治、虫害防治、线虫防治和作物抗非生物胁迫上的应用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内生真菌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和需要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8.
麻黄根腐病病原物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1年从宁夏麻黄基地采集麻黄根腐病病株样品10份,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其进行了病原物的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及菌株鉴定。结果表明,发病部位分离物中主要优势菌群为镰孢属(Fusarium spp.)。分离物经致病性测定和复合接种试验发现,微胶镰孢Fusarium subglutinans致病性最强,接种后发病株率达60%以上,尖孢镰孢F. oxysporum、半裸镰孢F. semitectum、茄镰孢蓝色变种F. solani var. coeruleum和茄镰孢F. solani致病性弱,接种发病率为10%~20%,它们和微胶镰孢混合接种后的发病率均高于单独接种的发病率,其中微胶镰孢与含尖孢镰孢或半裸镰孢的组合接种发病率高于不含这2种镰孢的组合。病株上获得的其它分离物均无致病性。证实麻黄根腐病是以微胶镰孢为主要病原,并由尖孢镰孢、半裸镰孢和其它几种镰孢复合侵染导致的一种病害。  相似文献   
29.
周立刚 《种子科技》2019,(14):67-67,69
随着我国对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的愈发重视,林业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和前景,也推动了苗木种植行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而苗圃设计和管理工作,对高质量苗木的培育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如何提升苗圃管理工作质量,也成为相关企业以及工作人员都应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30.
构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机制,是针对当前"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战略目标而提出的,重点是要解决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浪费与粗放问题.在实践中,应该调查研究国土资源管理与利用机制中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国土资源管理结构与资源开发利用的生产结构和布局,抓好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