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3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8篇
  7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27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以福州文武雪峰农场开展农药残留绿色防控技术为例,简述茶叶有害生物的生态调控、生物杀虫剂及农药残留的微生物降解技术等的应用。  相似文献   
22.
闽侯县为福建省高山乌龙茶生产标准化示范区。该文总结了近年在闽侯县示范推广的高山乌龙茶标准化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23.
综述了温度、湿度和氨气检测的人工方法,基于单片机的有线方法、遥测的无线方法和物联网的四类方法。分析了改变环境温度、湿度和氨气因素的控制方法及其主要问题,指出了规模养殖场的环境监测和智能控制的最新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4.
【目的】对广西黄冕林场的桉树萌芽林(1~4年)的土壤肥力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为该树种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不同林龄桉树萌芽林土壤综合肥力进行分析,以土壤pH、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有效P、速效K、Ca、Mg、Cu、Zn、B、Fe、Mn作为评价指标,分析林地土壤综合肥力变化规律。【结果】林场土壤综合肥力在垂直梯度表现为:A层(0~20cm)>B层(20~40cm)。在整个轮伐期内,桉树萌芽林土壤综合肥力系数由0.608降低至0.595,表现出对土壤养分的最终消耗,各林龄桉树萌芽林土壤肥力大部分处于一般肥力水平(四级)。【结论】轮伐期内,土壤肥力先增加后降低,第2年后土壤肥力消耗量持续增大,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5.
基于图像的水稻病害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贝叶斯判别法对水稻3种常见病害进行识别研究。首先,利用颜色特征与病斑外轮廓分割病斑,提取病斑形态、颜色、纹理特征共63个参数;然后,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4个不同参数集合筛选最有效识别参数;最后,利用贝叶斯判别法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表明,逐步判别法最多可使参数减少到原来的35.2%,识别准确率最高为97.2%。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他农作物病害识别。  相似文献   
26.
利用54个水稻SSR标记对来自我国六大稻区22个省(市)在20世纪30~90年代育出,并在水稻育种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94份种质材料进行了研究,用以评价SSR标记在检测DNA多态性、鉴别品种类型及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作用,了解中国常用育种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背景。54个引物对在供试品种上扩增得到311条多态性带,58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36;各位点的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的变幅为0.452~0.833,平均值为0.647;94×94对基因型的遗传相似系数(SM)变幅为0.009~0.845,平均为0.259。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分成两大类,分别符合于籼、粳类型,符合系数95.7%。结果表明,可以有效利用微卫星标记来检测DNA多态性,并进行品种鉴定及遗传资源多样性的分析;中国水稻品种种内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亚种内遗传多样性偏低,其中籼稻内遗传多样性要比粳稻内遗传多样性高。  相似文献   
27.
田间杂草识别与除草技术智能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计算机与电子技术的发展,田间杂草识别与除草技术逐步走向智能化,自动除草系统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对组成田间杂草识别与自动除草系统的4个主要模块(系统导航模块、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杂草识别模块和除草控制模块)分别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8.
运用DTOPSIS法对永宁县小麦育种繁殖所2009年参加生产试验的10个春小麦新品系的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DTOPSIS法比产量分析更为合理,能将各品系的性状指标归纳为统一的量化综合指标,真实反映出新品系性状的优劣;同时,在10个参试新品系中,永1623产量与iC排序第一,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与该品系的实际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29.
转cryAb基因克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纹枯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ryAb基因克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的抗病性在田间进行了人工接种鉴定,根据亲本材料秀水11及2个转基因材料克螟稻1号(KMD1)和克螟稻2号(KMD2)的发病情况,初步明确两个转基因材料的抗病性与亲本存在显著的差异,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亲本材料有所上升,但对纹枯病的抗性则不如亲本秀水11。  相似文献   
30.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我国水稻上为害较严重的害虫。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水稻品种的更替,杂交稻和迟熟品种的推广,施肥水平提高及气候因素,两种飞虱的种群水平不断提高,大发生频率明显增加,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威助。研究证实,白背飞虱、褐飞虱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并已明确我国的初始虫源主要来自国外地区。但在各稻区两种稻飞虱在早、(中)晚稻上主害代的虫源性质有所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