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5篇
  3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唐涛 《广西蚕业》2009,46(2):37-41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桑蚕业与所有行业一样,难免受到冲击。应对危机、保持广西桑蚕业生产大省的地位,应巩固桑园面积,改良桑蚕品种、推广良种良法、提高适用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实施“三高蚕业”,全面提升茧丝质量,加快茧丝绸深加工业的发展,拓展桑蚕资源综合利用途径,解决产业发展“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32.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深圳茅洲河生态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受人类活动强烈影响、几乎不存在常规参照点的城市河流开展生态评价存在很多困难。本研究以深圳市茅洲河为例,通过调查河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及水环境指标,用水体理化指标聚类法确定参照组、受损组样点,构建底栖完整性指数(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 B-IBI)评价河流生态状况。研究发现:虽然茅洲河水环境质量整体较差,聚类分析仍然能将水质相对较好和较差的样点分成不同组。虽然底栖动物以颤蚓和摇蚊等耐污种为主,但底栖动物总分类单元数和集食者分类单元数对水环境变化较敏感。用这两个参数构建的B-IBI对各点的生态状况进行评价表明:12个位于干、支流上游或水库出水口附近的样点生态状况达到“好”等级;B-IBI主要受氮、磷营养盐、COD、溶解氧浓度的影响。建议参照 “好”等级样点的生态状况确定茅洲河现阶段修复目标,并以水质提升作为当前首要修复任务。  相似文献   
33.
广西桑蚕业发展迅速,既是广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广西农业支柱产业;但在桑蚕综合利用方面与国外及国内一些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依靠科技来加强对桑蚕综合利用的研完与开发,对促进广西蚕业经济循环、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4.
35.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农业类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应 对策略。以此为同类院校的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结合蒿枝坝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侧堰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对侧堰溢洪道的泄流能力、堰面压力、水流流态、水面线等水力学特性进行了观测分析,比较了加大侧槽底坡与堰后加斜坡试验方案和加大侧槽底坡与侧槽左、右边加斜坡试验方案,推荐出堰后加斜坡试验方案,使流道内水深分布趋于均匀,过流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7.
以阳信鸭梨为试材,选取有代表性的优质、中等、劣质三类园片,分别采取不同因片0~20cm、20~40cm土层的土壤测定其养分状况,以明确不同园片的养分组成及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和氮、磷、钾含量,优质园均高于中等园和劣质园。尤其表层土(0~20cm)中钾的含量优质果园非常明显地高于中等和劣质果园。三类果园的0~20cm、20~40cm土层中交换性钙、镁的含量差异都不明显。表层土(0~20era)中有效锰、铁、锌、铜含量优质园高于中等果园,但在20~40cm土层中,这些元素的含量中等果园却高于优质果园和劣质果园。  相似文献   
38.
39.
1986年,湖南省黔阳县春季制种V_(64)1261.6亩,总产杂交种子26.055万公斤,平均亩产206.52公斤。比1985年1222亩,亩产189.5公斤增产17.02公斤。据统计,平均亩产过225公斤的高产材4个,过250公斤的高产村民小组14个,跨300公斤以上的农户23户。龙田乡胜利村47亩,亩平244.75公斤,其中段运生制种1.9亩,亩平362.35公斤,创全县杂交水稻制  相似文献   
40.
2005—2006年在稻瘟病重发区及不同栽培条件下进行了超级杂交中稻主要病虫药剂防治新技术(以下简称药剂防治新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药剂防治新技术可有效防控稻瘟病重发区、3种施肥水平及2种耕作(免耕、翻耕)条件下超级杂交中稻的主要病虫危害,且防效和稻谷产量高于常规施药技术;稻瘟病重发区应用药剂防治新技术在分蘖末期、破口前3~7d、始穗期施药时,除选用30%爱苗EC、5%锐劲特SC、25%阿克泰WG等新药剂外,还应加入52.5%F ilia SE或20%三环唑WP等稻瘟病防治专用药剂,才能有效防治稻瘟病,其中52.5%F ilia SE对稻瘟病防效更好,防效高达94.11%~95.17%;应用药剂防治新技术在超级杂交中稻大田生长期只需施药4次便能有效控制病虫危害,与常规施药技术相比,药剂防治新技术施药次数减少2次,用药量减少86%以上,购药成本相当,节本增效明显,同时可降低农药对稻谷和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