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80年代初在我国新发现的病害,近年来在南方各省为害日趋严重。 几年来在各地田间调查表明,不同水稻品种之间的抗病性差异很大。因此,选用抗病品种可望成为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我们从江苏省农科院粮食所、本校育种教研组、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武进县和安徽歙县种子公司等单位收集了622个品种的种子。在苗期(30天秧龄)用9×10~(8fu)/毫升浓度的菌液进行浸根接种,每品种接20株苗,按五级记载并计算病情指数。资  相似文献   
22.
成都地区梨树新害虫——梨叶瘿蚊严重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 5月成都地区梨树上普遍发生一种本省从未发生过的害虫梨叶瘿蚊。据现场调查及各地的虫情报告 ,成都地区 10多个县 1 3万hm2 梨树不同程度遭该虫危害 ,被害株率一般为 5 0 %~ 80 % ,重者达 10 0 %。此虫主要危害梨树嫩梢、嫩叶 ,被害叶纵卷呈双筒状。被害卷叶内均能找到瘿蚊幼虫 (蛆 ) ,一般有 10头左右 ,多者 30头以上 ,最多达 80头以上。被害叶卷曲、变褐、干枯 ,甚至整个春梢嫩枝干枯死亡。严重时 ,树冠顶部 5 0 %以上叶片脱落 ,留下秃枝 ,严重影响树势和树体的生长发育。春梢被害率约达 80 % ,严重的 10 0 %被害。春梢、夏梢被…  相似文献   
23.
中国小麦条锈菌条中32号的命名及其特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条中32号(原Hybrid46致病类型3,简称HY-3)是1991年首次在青海湟中的小麦品种红阿勃上采集到的。从其毒性基因谱、对生产品种的致病范围和近年来的出现频率衡量,预测其在以后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优势小种之一,2002年经全国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协作组研究决定把HY-3命名为条中32号。条中32号小种的出现和近年来的持续发展对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和流行及抗病育种产生重要影响,将增加我国条锈病流行潜力并对生产构成一定威胁。今后应对其动态进行连续监测,并研究应对措施,如开展抗病预见育种、病害流行预测预报和防治等,综合治理其危害。  相似文献   
24.
小麦是四川省重要的小春作物之一,其病虫危害一直是生产上的一个大问题.发生较重的主要有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蚜虫等.预测我省因去冬今春气温偏高,有利于小麦病虫安全越冬,菌(虫)源基数增大,为2008年病虫发生危害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 成都市龙泉驿区发现不少葡萄树上有许多虫蛀孔洞.据龙泉驿区植保站介绍, 这种虫几年前已有农户反映, 当时鉴定为小蠹科害虫, 由于发生零星, 故未引起重视.2003年以来由于不少农户反映较大, 故对此害虫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6.
1997~2001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化动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1997~2001年采自我国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主要生产品种和重要抗源上的小麦条锈菌标样4008份,其鉴定结果基本反映了这期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化状况。1997年发现了水源11致病类型13和14,2001年把原Hybrid 46致病类型3(HY-3)命名为条中32号。这期间共监测到41个小种和致病类型,每年都能监测到的小种和致病类型有32个,为条中17、19、21、22、23、25、26、28号,洛10-2,条中29,洛13-2、3,条中30、31、32,Hybrid 46-4、5、6、7、8,水源11-2、3、4、5、6、7、8、10、11、12、13和14。条中29、30、31、32号为主要流行小种。1997~2000年间条中31号位居第一,出现频率为10.8%~13.5%,其次为条中32号(4.8%~11.7%),由于条中32号逐年持续上升,2001年超过条中31号而位居第一。其次是条中29和30号,两者出现频率基本相当,1997~1999年条中29号略高位第3(3.3%~4.0%),条中30号位第4(2.6%~3.3%),2000~2001年,条中30号略高位第3(3.6%~7.3%),条中29号位第4(2.7%~3.1%)。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条中23号、25号、26号、28号和Hybrid 46-4、5、7、8,水源11-3、4、5、7、11、13和14,其它为稀有小种和致病类型。相对于东部黄淮海流域,甘肃、四川、陕南和云南及其毗邻地区条锈菌群体结构复杂,内部多样性高,几乎所有小种和致病类型都可监测到。从整个条锈菌群体衡量Hybrid 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占有很大份额,1997~2001年两者总的年出现频率分别为78.5%、80.2%、76.6%、78.7%和87.4%,致使我国小麦条锈菌群体均匀度低,这与我国小麦品种抗病基因较简单、且主要集中在Yr9为重要抗源的"洛类"衍生系(80%以上)和以繁6为抗源的繁6衍生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7.
四川烟草主产区烟草病毒种类及流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4~2006年,对四川烤烟主产区采集的296个病毒标样进行了ELISA检测,结果表明,大多数烟区的病毒种类以普通花叶病毒(TMV)为主,检出率为67.5%,其次是烟草蚀纹病毒(TEV),检出率为36.5%。此外,黄瓜花叶病毒(CMV)和马铃薯Y病毒(PVY)的检出率分别为25.7%和9.5%。病毒的复合侵染现象较为普遍。在大凉山的安宁河流域,烤烟上的病毒种类则以蚜虫传播的TEV、CMV和PVY为主。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K326、中烟90及NC82较为抵抗上述几种病毒病。  相似文献   
28.
烟草蚀纹病毒病(Tobacco etch virus,简称TEV)是由蚀纹病毒引起的一种烟草病毒病害,该病主要发生在烟株旺长以后,茎、叶均可受害。近年来我省各烟区的烟草蚀纹病毒病均有加重为害的趋势。本文主要介绍了烟草蚀纹病毒病的症状特点、发生规律与流行条件以及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29.
烟草黑胫病的流行因素及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调查研究表明万县地区白肋烟黑胫病的流行程度与6~7月的气象因素(降雨量,全年第一场大雨的早迟等)关系密切,田间病害的严重度与移堪期及烟草品种有关,测定了早播早栽,深沟高厢,轮作,田间卫生及选用抗病品种等栽培防病措施。在全年第一场大雨后2~3天,即田间始见病株时,用雷米尔(58%瑞毒霉锰锌)500~600倍液进行茎基部喷淋,能有效控制黑胫病的为害,防治效果在90%以上,投入产出比为1:50。  相似文献   
30.
2000~2001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31  
2000年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生为非流行年 ,四川省属于中等偏重发生 ,其他麦区轻或零星发生。2001年全国小麦条锈病为中度流行年份 ,四川、云南和贵州为中度偏重流行 ,陕西、湖北和河南中部中度流行 ,甘肃中度偏轻发生 ,河南、山西、山东和河北等东部麦区轻和局部零星发生。对 14 82个小麦条锈菌标样鉴定结果表明 ,条中 32号(Hybrid 4 6类型3,HY-3)近年出现频率持续上升,2001年其出现频率首次居各小种及致病类型首位,为28.79%,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内将成为我国的主要流行小种之一。条中31号2001年出现频率为9.51%,比2000年13.5%有所下降 ,居第2位。条中30号2001年出现频率为7.33%,比2000年3.55%有所回升 ,在各小种及致病类型中居第3位。抗条锈育种应以条中32、31、30号和水源11类型14为主要对象 ,兼顾条中29号、Hybrid46和水源11的其他致病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