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冰  袁盛勇  田学军  孔琼  朱文禄  陆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653-20654
[目的]利用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甜菜夜蛾幼虫的致病性,为该菌株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开发应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喷雾法进行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分生孢子液对2龄和3龄甜菜夜蛾幼虫致病性测定。[结果]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2龄甜菜夜蛾幼虫的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4.82%,LC50为2.269×104个/ml,LT50为4.186 d;而对3龄幼虫的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4.76%,LC50为2.429×104个/ml,LT50为4.492 d。[结论]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甜菜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性高于对3龄幼虫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42.
在不同恒温条件下测定了瓜实蝇的发育历期,并应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出瓜实蝇卵、幼虫、蛹和成虫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16 ℃、11.91 ℃、11.65 ℃和13.99 ℃;有效积温分别为17.22 d·℃、76.38 d·℃、134.92 d·℃和802.57 d·℃.  相似文献   
43.
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进行了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致病率,孢子浓度为2.3×105个/m l时造成小菜蛾大量感染致死,其致死中时间LT50为(7.68±0.16)d,孢子浓度为2.3×108个/m l时对小菜蛾的LT50为(6.27±0.21)d。与其他球孢白僵菌菌株相比,MZ041016菌株有较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44.
以拟南芥生态型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其悬浮细胞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效果。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上加入不同激素对拟南芥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培养产生显著影响,用最佳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构建了良好的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其中拟南芥愈伤组织最佳诱导配方为MS+3.0 mg.L-1 2,4-D+0.3 mg.L-1 6-BA;愈伤组织继代配方为MS+1.5 mg.L-1 2,4-D+0.3 mg.L-1 6-BA+1000 mg.L-1 CH;悬浮培养配方为MS+1.5 mg.L-1 2,4-D+0.3 mg.L-1 6-BA+1000 mg.L-1CH。  相似文献   
45.
瓜实蝇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瓜实蝇B actrocera(Z eug od acus)cucurbitae在10、14、18、22、26、30、34和38℃下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及成虫羽化、取食、交尾和产卵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瓜实蝇的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其最适发育温度在26~30℃范围内。14℃下卵期3.5~4.0 d,平均(3.68±0.14)d,30℃下仅需1 d;幼虫于14℃下历期最长为(9.0~16.0)d,平均(11.73±1.21)d,30℃下最短为4.0~6.0 d,平均(4.83±0.24)d;蛹14℃下最长为24.0~33.0 d,平均(26.95±0.41)d,最短30℃下为6.0~7.0 d,平均(6.39±0.02)d。成虫白天活动,黄昏时交尾,羽化多集中于凌晨。卵产于瓜皮内,以幼虫蛀食瓜肉为害,老熟幼虫脱离瓜果进入土中化蛹。  相似文献   
46.
香荚兰根腐病原茄类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是香荚兰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为对该病害进行有效的防治提供试验数据,主要从温度、pH值、光照等条件对其菌落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茄类镰刀菌在8—36℃内菌丝能生长,分生孢子能萌发,且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均为28℃,菌落直径达7.39cm.孢子萌发率为5.51%;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8℃ 10min;该菌可生长在pH值为2—12的酸碱范围内,菌落生长最适pH值为6.5,菌落直径可迭6.92cm,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4,萌发率为2.98%;全光照对菌落生长有抑制作用,光暗交替有利于菌落生长。  相似文献   
47.
四种杀菌剂对香荚兰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平皿生长速率法研究四种杀菌剂对香荚兰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四种药剂对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多菌灵、百菌清、恶霉福、施菌克对尖孢镰刀菌的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70.45、159.02、144.02、5.57 mg/L,以施菌克的抑菌作用最为突出,多菌灵次之,百菌清最差.四种药剂的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药剂浓度与抑制作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8.
香荚兰 (VanillaplanifoliaAndr.)又名香子兰、香果兰、香草兰 ,分布在南、北纬 1 5°~ 2 0°之间 ,海拔 70 0m以下地带。香荚兰原产于墨西哥东南部和中美洲的热带雨林中 ,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印尼、科摩罗。中国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和福建。香荚兰是名贵的天然食品香料 ,经发酵生香的香荚兰制成的浸剂 [主要成分香兰素 ( 3-甲氧基 - 4羟基苯甲醛 ) ],是食品工业的重要香料 ,也用于烟、酒、茶、化妆品、医药等的加香上。我国从 2 0世纪60年代初到 70年代末开始引种试种研究 ,到 1 994年以后规模种植 ,但由于香荚…  相似文献   
49.
香荚兰尖孢镰刀菌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云南省西双版纳、河口和海南省兴隆香荚兰种植区的96株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测定结果,强致病性菌株占56.3%,中等强度致病性菌株占9.4%,弱致病性菌株占21.8%,非致病性菌株占12.5%;云南省西双版纳、河口及海南省香荚兰种植区根腐病主要由尖孢镰刀菌引起。并从中筛选出12株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作为香荚兰根腐病防治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50.
云南枇杷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从碳氮源、pH值、光周期及湿度对枇杷炭疽菌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落生长的最佳碳源是麦芽糖,氮源是蛋白胨;促进产孢量增加的最佳碳源是麦芽糖,氮源是尿素。在pH值为3~10内,菌丝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扩展最适pH值为6,产孢量最大和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的pH值为5。全光照处理有利于菌落扩展和产孢量的增加,但抑制了分生孢子的萌发。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中萌发率较高,相对湿度低于81%时不能萌发,且致死温度为50℃、1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