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10篇
  43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1.
微咸水资源的安全利用,可有效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危机.从微咸水水质、灌水方法、土壤性质和作物类型等几个方面,概述了影响微咸水安全利用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的主要影响效应;综述了耐盐先锋作物--棉花的耐盐特性和耐盐机理的研究进展及棉花微成水灌水技术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微咸水安全利用技术及其在棉花中的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在移动式防雨棚下,采用盆栽土培方法,以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调亏灌溉(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RDI)试验研究,目的在于了解RDI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模拟,为建立冬小麦RDI指标与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数。试验采用二因素(水分调亏阶段和调节亏水度)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RDI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灌浆过程符合“缓-快-慢”的“S”型生长曲线,并可用Richards方程进行较好的模拟;不同水分调亏处理间最大灌浆速率及其出现时间、平均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期、活跃生长期和3个灌浆阶段灌浆持续期,以及最终千粒质量等特征参数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越冬期轻度调亏具有最高的平均灌浆速率(每百粒0.234 g/d)、最大灌浆速率(每百粒0.369 g/d)、最高的第3阶段灌浆速率(每百粒0.099 g/d)和最高的千粒质量(58.46 g)。经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灌浆参数与千粒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数参数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与千粒质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的参数有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活跃生长期和第3阶段灌浆速率等。  相似文献   
13.
温室滴灌条件下水分亏缺对番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确定温室滴灌条件下番茄高产高效的适宜土壤水分控制指标,采用小区试验方法,在温室滴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时期水分亏缺对番茄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任何生育阶段发生水分亏缺均会降低番茄叶片光合速率及气孔的开度,进而影响干物质的累积和运转,但不同时期水分亏缺的影响形式及程度有所不同;苗期水分亏缺会抑制番茄的正常生长发育,但水分过高会使植株徒长,不利于光合产物向产量的运移;开花坐果期水分亏缺不仅抑制了番茄的生长发育,而且降低了干物质的累积,并最终影响到产量的形成;成熟采摘期水分亏缺会加速番茄植株的老化,降低最终干物质量,对番茄产量的形成影响最为明显。在不影响番茄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及生理需水情况下,适度水分亏缺(T1处理)可实现高产与高效用水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不同沟灌方式下夏玉米单作物系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FAO推荐的单值作物系数法,对常规沟灌和控制性交替隔沟灌溉两种灌水方式下不同水分处理(水分控制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80%、70%、60%)的夏玉米作物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灌水方式修正系数可用相对蒸腾量来表示,与播后天数具有良好的6次函数关系,相关性显著;两种沟灌方式的单作物系数呈现相同脉冲波动变化趋势,但交替隔沟灌的作物系数小于常规沟灌;利用单作物系数法计算作物需水量与实测值相比偏差均低于10%,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夏玉米田蒸散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SPAC原理,通过田间水热耦合运移的数值模拟,对夏玉米田蒸散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整休冠层阻力的经验表达式,并对蒸散模式中的其它两个阻力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和模拟计算方法是有效而实用的。  相似文献   
16.
霍泉灌区冬小麦夏玉米高产节水灌溉制度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根据山西省霍泉灌区李堡试验区1996年10月~1999年9月3年的试验资料,分析建立了冬小麦与夏玉米的耗水量估算模型及产量与水分关系的数学模型;以1998年10月~1999年9月冬小麦、夏玉米连作为例,对两种作物的需水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所建模型,分析给出了冬小麦、夏玉米连作套种的高产节水灌溉定额。最后用动态规划法分析提出了有限水量在作物生育期内的最优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17.
风沙区参考作物需水量的计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景生  刘祖贵等 《灌溉排水》2002,21(2):17-20,24
根据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分析选择并确定了适宜于风沙区参考作物需水量(ET0)的计算模式。利用典型风沙区的气象资料,对多年逐旬参考作物需水量及2001年春小麦与春玉米生育时段内逐日参考作物需水量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FAO最新修正的Penman-Moteith公式可较好地用于风沙区参考作物需水量的估算,一般ET0值在年内与年龄间变化较大,最高值发生在6月上旬左右,多年平均为5.82mm/d,最低值发生在1月上旬,多年平均0.43mm/d左右,年内各日ET0值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变幅很大,因此,精确灌溉应设法提高短期天气预报和灌溉预报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沟灌夏玉米棵间土壤蒸发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1,他引:17  
棵间土壤蒸发是农田土壤耗水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采用两种规格的微型棵间蒸发皿(Micro-Lysimeter)分别测定沟灌夏玉米田沟、垄土面蒸发量,并对沟灌条件下夏玉米棵间土壤蒸发与作物蒸腾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相对棵间土壤蒸发强度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以及棵间土壤蒸发强度与作物叶面积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沟灌条件下夏玉米棵间土壤蒸发量占全生育总耗水量的33.06%~34.35%,棵间土壤相对蒸发强度与表层土壤含水率和作物叶面积指数之间均呈现良好的指数函数关系,灌溉或降雨后2~3 d内土壤蒸发强度较大,受大气蒸发力影响明显。因此,在不影响作物蒸腾的条件下减少表层土壤的湿润面积和湿润次数是减少棵间土壤蒸发、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技术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喷灌技术在干旱风沙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喷灌在灌溉技术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因其受风的影响大、蒸发损失多,在风沙区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制约。通过对风沙区蒸发和风速分布规律的分析以及风沙区喷灌灌溉试验和喷灌在大田中应用的案例调查,给出了喷灌灌溉水利用效率与风速之间的关系,指出只要很好的利用风沙区蒸发和风速分布规律,避开高蒸发时段和高风速时区,在风沙区进行喷灌仍可获得较高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和灌水均匀度,喷灌在风沙区仍有广阔的应用是前景。  相似文献   
20.
沟灌夏玉米棵间土壤蒸发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两种规格的微型棵间蒸发皿(Micro-Lysimeter)分别测定沟灌夏玉米田沟、垄土面蒸发,对沟灌条件下夏玉米棵间土壤蒸发与作物蒸腾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相对土面蒸发强度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以及土面蒸发强度与作物叶面积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沟灌条件下夏玉米田棵间土壤蒸发量占全生育总耗水量的33.0%~34.5%,棵间土面相对蒸发强度与表层土壤含水率和作物叶面积指数之间均呈现良好的指数函数关系,灌溉或降雨后2~3d内土面蒸发强度较大,受大气蒸发力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