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10篇
  43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31.
利用反推法进行农田灌溉预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在假设某地块土壤水分降至作物适宜水分下限值时,反推上次灌水日期,而后根据预报时段的作物耗水量与降水量大小比较,预报某月某日以前灌水地块灌水与否。每旬初如此反复预报直至作物生长结束。对农田用水始终实行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132.
风沙区春玉米棵间蒸发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棵间土壤蒸发是农田水平衡计算的重要参数,利用微型蒸渗仪测定了春玉米生长期间棵间蒸发的逐日变化过程,确定了春玉米生长期间棵间蒸发占总蒸散量的比例关系,并对相对土面蒸发强度E/ET0随表怪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以及相对土面蒸发强度与作物叶面积指数LAI的关系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33.
区域作物需水量估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国内外区域作物需水量估算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传统方法、定量RS方法在区域作物需水量方面的应用,分析了目前区域作物需水量估算研究中存在的非均匀地表影响和尺度转换等问题,指出只有将GIS、RS等先进技术与传统方法相结合,获取精度较高的DEM数据和土地类型等基础数据来考虑非均匀地表的影响,合理地布点、RS估算数据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和率定,才能比较准确地估算区域作物需水量。  相似文献   
134.
香蕉需水量、需水规律试验报告前言香蕉是热带地区主要水果,原产于东南亚地区。属大型草本多年生作物,我国有2000多年的香蕉栽培历史,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栽培香蕉最悠久的国家之一。由于香蕉作物需水量等灌溉试验资料较少,1992年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根据部领...  相似文献   
135.
水分胁迫对盆栽冬小麦产量和部分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寻求实现冬小麦优质高产的适宜水分指标,采用盆栽方式通过在小麦生育关键期(拔节期、灌浆期)设计不同的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了水分胁迫对冬小麦产量和部分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重度干旱可明显提高小麦部分品质指标,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37.3%、37.6%;拔节期水分胁迫对有效穗数、穗粒数及产量影响大,而对千粒重影响最敏感的时期是灌浆期;灌浆期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65%~75%之间可使小麦节水高产,控制在45%~55%之间可实现节水、高产、优质三者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36.
不同麦秸覆盖量对夏玉米田棵间土壤蒸发和地温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采用微型蒸渗仪(Micro-lysimeter)和曲管地温表观测了不同麦秸覆盖量下夏玉米田的棵间土壤蒸发和土壤温度,试验设置5个处理(秸秆覆盖量分别为0(对照)、1 500、4 500、7 500、10 500 kg/hm2),分析了不同秸秆覆盖量下夏玉米田棵间土壤蒸发和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麦秸覆盖夏玉米田有效抑制了棵间土壤蒸发,平抑了地温的变化幅度;夏玉米生育期内,4种覆盖处理(由高覆盖量至低覆盖量)棵间土壤蒸发比对照依次减少了63.51%、60.98%、52.94%、34.07%,0~20 cm的地温平均日变幅比对照分别降低了3.14℃、2.93℃、2.32℃、2.02℃.麦秸覆盖处理的抑蒸稳温效应,促进了夏玉米生长,提高了夏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7.
夏玉米产量与水分关系及其高效用水灌溉制度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依据灌溉试验资料,研究了水分胁迫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建立了产量与水分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给出了大田夏玉米的高效用水灌溉定额,并用动态规划技术优化得出了夏玉米的最优灌水时间和每次的灌水定额。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段的水人胁迫对夏玉米的生育和产量均会造成不利影响,其中尤以抽雄 ̄吐丝期前后40天左右缺水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拔节期缺水;在1997年夏玉米生育期降雨量只有137mm的条件下,得出  相似文献   
138.
不同灌溉制度对棉田盐分分布与脱盐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直径20 cm蒸发皿蒸发量为基础,采用双因素组合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灌溉制度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分布与脱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灌水频率与灌水定额,有利于对棉花根区盐分在水平方向的淋洗,5 d和8 d灌水频率对水平方向含盐量有影响的土层深度分别为0~20 cm和0~30 cm;5 d灌水频率的土壤盐分随深度的增加呈现先降后升趋势,8 d灌水频率0~100 cm深度内各土层含盐量相差不明显,中等灌水定额(T60)0~60 cm土层含盐量小于高水(T80)和低水(T40)处理;与播前相比,棉花收获时0~20 cm含盐量降低,但30~60 cm土层含盐量增加,0~60 cm土层含盐量总体表现增加,中等灌水定额(T60)处理含盐量变化幅度最小,脱盐率为0.44%。灌水处理对0~100 cm深度土壤总含盐量无明显影响。此外,灌水量过高与过低均不利于提高棉花产量,与其他处理相比,高频(5 d)中定额灌溉(T60)处理不但可以获得合理的盐分分布与脱盐效果,且籽棉产量最高,为9.18t/hm2,是实现抑盐、控水、高产、高效的适宜棉花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39.
水肥耦合对温室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指导日光温室番茄高产节水优质的灌溉施肥,以番茄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施肥方式(总施肥量相同,施肥时间不同,其中F1:不施底肥,番茄移栽后随水追施总肥量的30%,剩余70%平分6次追肥,F2:底肥施1/2,剩余平分6次追肥,F3:全施底肥不追肥)和3种土壤水势的灌水下限(W1:-30 kPa,W2:-50 kPa,W3:-70 kPa),研究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对番茄耗水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方式对番茄的耗水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灌水下限对耗水量有极显著性影响,且耗水量与灌水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产量最大处理F2W1相比,F2W2处理产量降低6.91%,但节水14.8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51%;TTS质量分数与平均单果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除糖酸比外其他影响品质指标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综合考虑产量、WUE及TTS质量分数,利用TOPSIS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了温室滴灌条件下番茄节水调质的最优灌溉施肥模式为:移栽前施入底肥为总肥量的50%,移栽后灌水20 mm,进入开花坐果期以后,20 cm土层的土壤水势控制在-50 kPa以上,每次灌水定额为10 mm,剩余肥料每隔1次灌水追肥1次,将剩余50%的肥料分6次追肥.研究成果为制定日光温室番茄节水高产优质的灌溉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0.
滴灌棉田土壤水分测点最优布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滴灌棉田土壤剖面水分测点的最优布设方案,2009年在棉花生育期内采用取土烘干法对膜下滴灌棉田不同位置、不同深度土壤质量含水率进行连续监测。利用监测数据分析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剖面内不同观测点垂直方向上各层次土壤含水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利用R型谱系聚类法对剖面内各观测点8个土壤层次的土壤含水率变量进行分类,筛选出适合膜下滴灌棉田墒情观测的土壤水分测点布设方案。最后利用2007年试验数据对提出的水分测点布设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距滴灌带0 cm、32.5 cm和50 cm处3个观测点,各观测点垂直方向上0~10 cm、20~30 cm、40~50 cm和60~80 cm深处4个层次12个测点的土壤含水率能较好地反映整个剖面的土壤水分信息,可作为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分探头的布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